绿色崛起为乡村振兴赋能
——环县全力实施“两大生态工程”
陇东报记者李文杨蕊
地处毛乌沙漠边缘的环县,是战略要地,鸡鸣三省通塞北;也是革命圣地,红星闪亮照边区;更是生态要塞,南通关中、北接荒漠,这里因孕育了灿烂的农牧文明而更美丽神奇。但是,也因对“绿”的极度渴望而远近“闻名”。
曾经,干旱是这方水土最大的底色。“吃水困难、常年风沙、土地贫瘠”“吃饭靠天、吃水望云”“打井挖泉、人挑驴驮”……都是这里祖祖辈辈必须面对的严峻考验。多少年来,人们在找水的路上步履维艰,人们盼着风调雨顺,可这里雨季短而集中,不降则半年干旱,降雨则暴雨连绵,洪涝频发。
现在,环县已今非昔比,“绿色”即将成为最美底片。经过近年来的积极治理,环县有效降雨越来越多,大风天气越来越少,山坡越来越绿,环境越来越好。“十四五”开局之年,“一村万树”、“再造一个子午岭”提质增效等一系列生态保护工程随之实施,环县计划在2021年内建成“一村万树”达标村43个。
这是老区发展的“绿色引擎”,也是多少代环江儿女憧憬已久的“绿色之梦”。
环县东山生态治理工程成效显著。 陇东报记者 李文 摄
植入绿色,树立希望,铺就青山绿水新画卷
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节,东风解冻,散而为雨,植物抽芽,鲜花育蕾,正是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在环县,“一村万树”徐徐描绘出一幅青山绿水新画卷。
3月初,环县各乡镇积极投入到植树造林的热潮当中,坚持以“利用空间、挖掘潜力、见缝插绿、宜绿则绿”为重点,围绕“一线四川”,每乡镇选取2—3个交通条件便利、生态水平较高、群众造林积极性高的行政村,着重对“四地”“四旁”等国家政策规定能绿化的公共空间,大力栽植彩色乡土树种和特色经济树种,着力构建“一村一品、一路一景、一树一业”的乡村绿化美化新格局。
3月28日,环县4945名干部职工积极投身到义务植树活动中,“挥动铁铲子、浇上一桶水、植下一棵树、栽出一山绿”,完成整地植树510亩64700株。与此同时,各乡镇组织开展的春季植树造林活动正如火如荼地展开。今年,环县还重点推行农户自主造林模式,由农户单家或者联户,造林100亩以上。
据了解,环县积极拓展义务植树形式和渠道,倡导企业职工开展“为大地增绿”行动、党员干部开展义务植树“主题党日”活动,鼓励社会团体和个人通过捐资捐苗、认建认养等方式参与“一村万树”工程建设,努力形成人人参与植树的良好氛围。
造福子孙,林荫后代,注入强村富民新内涵
绿色,给一座小城增添生态之美、现代之韵;绿色,也给城市中的人们带来了宜居之感、幸福之情。“一村万树”将让西北之风的猖狂与狰狞不复存在,“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的田园风光的旖旎和“房前瓜果飘香,屋后树木成行”的乡村风貌仿佛跃然眼前。
保住绿水青山,才有金山银山。“十三五”期间,环县用活用好国家政策,深入实施新一轮退耕还林、森林抚育、巩固退耕还林成果、造林补助等项目,同时把有劳动能力、认真负责且愿意从事林业工作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招聘成生态护林员,对重要的生态区块进行重点管护,实现了林业生态保护和脱贫攻坚工作的“双赢”。
“十四五”期间,环县将持续推进林业与草原建设,实现森林、草原资源的快速增长和产业的成长壮大,使全县生态环境治理步伐进一步加快,让局部水土流失和土壤沙化趋势基本得到遏制,生态状况明显好转,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修复成效明显增大,产业结构得到优化调整,产业实力逐步增强。力争到2025年,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11.8%以上,林木绿化率达到18%以上,草原植被覆盖率达到75%。
4月7日,环县木钵镇党委举办“我是党员我自豪,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这既是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实施“一村万树”工程和“再造一个子午岭”提质增效行动的重要举措。全镇党员、驻村工作队、村组干部、民兵预备役、退役军人、公益性岗位人员、群众志愿者等2000余人,在井儿岔村部至曹旗村的山坡上植绿造林,只见人头攒动、干劲十足,你挖坑、他培土,你栽树,我浇水。木钵镇高寨沟村村民王雯一边挥动着铁锹一边说道:“这次义务植树活动,我很荣幸能参加到其中,这不仅是一次植树活动,更是一次锤炼党性的重要实践。作为党员,我们有责任、有义务身体力行、带头干、往好干、往实干。”
谈起这次大规模植树活动,木钵镇二合塬村村民王志奎隐藏不住内心的激动:“把树栽到了家门口,可真是造福子孙后代。我们义务植树,保护生态环境,也能为我们后辈儿孙做个好榜样!”
同时,合道镇与市委组织部采取党建联建的方式举行“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义务植树暨“一村万树”活动,市、县委组织部部分领导及干部,合道镇党委、政府全体干部,镇直单位全体干部,各驻村帮扶工作队全体干部,各村干部,部分党员及群众代表、退役军人、青年志愿者共计1500余人参加活动。活动当天,党员干部群众分组划片包干,密切配合,挥锹铲土,扶树填土,共栽植油松树苗50000余棵,为荒凉的山坡披上了一片新绿。据统计,近年来,合道镇广泛开展荒山造林和义务植树活动,累计造林10.2万余亩,森林覆盖率达到了15%,其中,项目造林6.2万余亩,发动群众自主造林3.5万余亩,义务植树造林5000余亩,人居生态环境逐年好转。
和谐共处,美丽环县,开创乡村振兴新局面
环县把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突破口和抓手,按照“村里村外,不见垃圾;房前屋后,见缝插绿;厕所污水,一并治理;清洁家园,人人出力”的要求,强力推进乡村文明建设,积极实施“一村万树”工程等行动,促进全县生态建设创新性高质量发展,创建山清水秀的自然生态,实现环县绿色崛起目标,打造美丽环县新名片。
“十三五”期间,为了发展林业产业,提高农民人均收入,环县成立了果业发展中心,把发展经济林以及林下经济作为提高林地利用效率,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举措,以打造绿色富民产业为目标,念好“山字经”、唱好“林草戏”。大力发展以油松、云杉、国槐等为依托的林木经济;以苹果、核桃、山桃等为依托的林果经济;以柴胡、板蓝根、黄芪等为依托的林药经济;以养殖畜禽为依托的林畜经济;以东老爷山、县城东西山为主的生态旅游项目开发为依托的林旅经济。通过创新发展,激活大山潜力,开辟增收之路,推进经济转型发展,兴林富农。
今年,环县大力推进“一村万树”工程建设,按照既要产业兴、又要生态美的要求,从塑造村庄风貌、盘活闲置土地、发动群众参与、提振乡村经济等角度出发,一个村突出一个特色主打树种,栽植适合本地生长的生态树、经济树、风景树,全面提升乡村绿化美化水平,为推动乡村振兴提供生态保障,开创崭新局面。
力争到2025年,环县计划完成造林面积184万亩,年均约造林36.8万亩,使全县造林保存面积累计达到300万亩左右,完成封山育林43.75万亩,巩固退耕成果补植补造15万亩,退化林分修复改造14万亩,森林抚育7万亩,道路绿化1000公里。
环县木钵镇开展“一村万树”植树造林活动。 陇东报记者 李文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