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资讯
首页 > 国内资讯 > 甘肃新闻

【新甘肃云・融媒集萃】天水市秦州区:奋力书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时间:2021-04-16

【新甘肃云·融媒集萃】

奋力书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秦州区融媒体中心

四月的秦州大地,处处生机勃勃,春意盎然。

从天水市秦州区千亩粮田示范点、农业科技园区到农产品生产加工车间、养殖圈舍,到处都是忙碌的身影。

锚定新目标开启新征程

今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和乡村振兴的开局之年,秦州区制定下发了《关于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实施意见》,并对相关工作进行安排。

乡村振兴是“三农”工作重心的历史性转移,为此,秦州区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为总抓手,坚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按照“党委统筹、政府推动、规划先行、镇村示范、园区引领、提质增效、点面结合、整体推进”的思路,深度融合延伸产业链条,科技赋能促进提质增效,全力推动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

此外,秦州区还进一步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确保粮食安全。加快构建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全面推进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为建设幸福美好新秦州提供坚强保障。

沃野播希望良田变粮仓

在秦州区藉口镇南寨村,今年打造的千亩粮食种植基地已经成型。只见农田成方连片、层层叠叠。各式各样的耕作机械一起作业,呈现出一派繁忙的春耕景象。

村民石俊杰已经在地里忙活半个多月了,在他的辛勤劳作下,沉睡了3年的土地重新“活”了起来。

“平整之后的土地,踩上去松松软软的,这是我最喜欢的感觉。”石俊杰边忙边说,今年没有外出务工,镇政府还免费提供了地膜和玉米种子,按照以往的经验,一亩地收入1000多元不成问题。

“保障粮食安全,稳住面积是基础。”藉口镇党委书记鲍晓伟说,藉口镇今年复垦了1000亩撂荒土地,剩余撂荒土地将逐年复垦。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在秦州区现有的118万亩耕地中,80%是山旱地。今年以来,秦州区按照“面积稳定、主攻单产、优化结构、增加效益、提升能力”的思路,制定了撂荒地复耕稳定粮食生产奖补实施意见,并发展了6个千亩粮食示范点,以确保今年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73万亩以上。

科技助产业园区树典范

“动动手指头,不仅能查看果蔬长势,还能对果蔬进行施肥、灌溉。”在杨家寺镇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内,金土地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何甲奇正在用手机APP操作水肥一体化施肥系统。

“这个系统不仅自动化程度高,而且用水‘自产自销’。”何甲奇说,这3万多平方米的连栋温室大棚屋顶就是集雨面,通过管道系统将雨水收集到软体水窖中,以满足园区内果蔬的用水需求。

水肥一体化施肥系统,在用水和施肥方面都明显地降低了果蔬种植成本。何甲奇介绍说,以西红柿为例,在未使用系统前,每亩地平均产量4000公斤左右,使用系统后,每亩地的产量能达到5000公斤以上。

杨家寺镇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的华丽转身,只是秦州区现代农业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

据了解,“十四五”期间秦州区将深入实施“4+2”农业产业振兴行动,把现代丝路寒旱特色农业作为农业现代化的总抓手,每年列支1000万元,重点扶持除劳务外的果品、蔬菜、畜牧、中药材、乡村旅游等5大产业,力争用3年时间建成相对完备的现代丝路寒旱特色农业产业体系,实现产业质量稳步提升、规模适度扩大、效益倍增。

振兴靠人才地头“造血”忙

乡村振兴,人才振兴是关键。年刚过完,秦州区173名科技特派员变得忙碌起来。他们深入田间地头、果园大棚“把脉开方”,为农户提供“一对一”“面对面”技术辅导,以提高科学种田水平。

在天水镇新园子林果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种植基地,科技特派员万文奎正在大棚里指导果农进行果树栽植修剪。“往下垂、离地面太近的不要,一般都留侧面的树枝。”万文奎一边示范一边说,果树种植三分靠管,七分靠剪,只要修剪得好,后期打理起来便容易很多。

“今年是合作社第一年种植大棚樱桃,从栽树到疏根,再到精确施肥,科技特派员这些天一直蹲守在大棚里现场指导。”合作社负责人任会民说。

今春以来,秦州区围绕食用菌、苹果、大樱桃、中药材、设施蔬菜、核桃等主导产业,在全区建起科技示范基地和示范点300多个,实施农业科技项目180多项,引进新品种80多个,推广新技术60项,举办各类技术培训班120多期,有效地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赵晨辉)

  • 上一篇:【陇上评论 中国新闻奖名专栏】深刻把握“三新”要义
  • 下一篇:【新甘肃云・融媒集萃】华亭着力构建新型工业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