屋檐下的幸福
马宇龙
嗅着一路的万寿菊香,我们乘车来到了赵家村,走进赵双宏的家。
这是一处普普通通的农家庭院,院子里有上房、东房和西屋,二层还有个戴帽的筒子间。赵双宏家大小八口人,一个不差,全部住在一起,齐刷刷的,人气满满。这种庭院一看就是十年前新农村建设时规划的,因为靠里面连续开有两道门,第一道进去是猪圈,一百多头猪膘肥体壮。往里走,穿过一个甬道,再进入一个门,是一片玉米地。
一大早,头遍鸡叫过,便听到猪圈里有了动静:猪在翻身,又接着,猪在走动,再接着,猪在叫唤。于是,主人开始“啷啷啷”地喊,是从喉咙里发出来的,猪们“吱吱吱”地应,是从鼻子里发出来的,一唱一和。我在猪圈里,看到了自动饮水咀、无人进料机和定时清扫器,一股现代科技的“气息”。一抬头,看到了挂在墙上的空调,猪也怕中暑啊。我问:“这么多的猪,生病了怎么办?”随同的村主任赵守璧说,双宏养猪这么多年,都是半个兽医了,小病小灾,喂药打针他都能应付自如。我不由向憨憨笑着的赵双宏投去佩服的目光,真所谓干一行爱一行,他把养猪当成自己的事业了。同行的党原镇政府的小杨说,天冷的时候,怕猪娃冻着,双宏都是把它们抱在热炕上,焐在被窝里的。我问赵双宏,真的是这样吗?赵双宏说,去年下半年开始,生猪收购价节节攀升,小猪就跟个金疙瘩一样,不敢折啊。听了这话,我真想冬天赶紧来,好看看和主人一起拱在被窝里的猪娃们,是怎样一副幸福的憨态!
说到喂猪的饲料来源,赵双宏把我领到位于大门口的简易棚子里,里面有一台电动拌料机,装玉米的麻袋半敞着口子,露出黄澄澄的玉米颗粒,电闸一开,玉米、麸皮等放进拌料机,一会儿就拌了一大盆。连饲料都是自家产自家拌,节省成本又环保。我好奇地问道,现在很多农村青壮年都外出进城务工,他们家怎么没人出去。赵双宏说,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他和儿子先后外出打过工,可没几年就回来了。2014年,精准扶贫政策实施,他家被确定为建档立卡贫困户,第二年就领到了五万元的养殖启动资金,搞起了养殖,紧接着又栽植了18亩苹果树,起早贪黑,种果养猪,2016年就顺利脱贫了。近几年的发展就更快了,日子过得风生水起。
一只狗卧在猪圈门口,呼哧呼哧吐着舌头,几只鸡在院子的大门口啄食,赵双宏正在学步的重孙子在院子里追蝴蝶。有老人,有年轻人,有孩子,这是一个日子越过越有盼头的农家。
赵守璧指着沿路一排样式差不多的院子说,村里很多外出打工的人都回来了,家家户户热闹得很,养猪养牛,栽苹果,种万寿菊,日子过得越来越红火。党原的土地平展展的,肥沃的土地与勤劳的农民唇齿相依,相互依存,彼此呼应,让我们看到了党原人锦上添花的好日子,看到了乡村振兴的美好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