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资讯
首页 > 国内资讯 > 甘肃新闻

【各族群众话发展】戴敏:奋战在甘肃防沙治沙一线的80后新一代

时间:2017-07-22

网媒记者采访甘肃建投工程与生物装备治沙试验基地主任戴敏。

  每日甘肃网记者周飞 实习生王静琪

  年轻干练、专业技能扎实、组织表达清晰……这是甘肃建投工程与生物装备治沙试验基地主任戴敏给人的第一印象。

  出生于1987年的戴敏,2014年从西北师范大学研究生毕业后就来到地处武威腾格里沙漠南部边缘的甘肃建投工程与生物装备治沙试验基地,在这里一呆就是三年,并渐渐成长起来、挑起了开展基地防沙治沙工作负责人的重担。

  推行新技术,探索新模式。为了得到更准确的沙生植物培育数据,戴敏先后多次带领团队种植梭梭、花棒、柠条等各类沙生植物10万余株,通过种植沙生植物以及其他适应沙漠生长的植物,使沙漠熟化而成为可利用的土壤,熟化的沙地还可种植粮、菜和经济林果,目前已摸索出了一定的成功经验。

  随着工程与生物治沙工作的持续推进,国家、省上有关领导及国内外专家对甘肃建投治沙事业给予高度评价和认可。2016年12月,国家林业局将甘肃工程与生物装备治沙试验基地列为全国荒漠化防治(机械治沙工程)试验示范基地,希望该试验示范基地建设不断取得新成绩,为推动全国防沙治沙工作作出示范,树立样板。

  由于工作任务的需求,戴敏每年在基地的工作时间长达到10月左右,长期与妻子处于两地分居的状态。在沙漠腹地,昼夜温差极大,白天酷暑难挨,晚上又异常寒冷,工作人员很容易感冒,很多时候都是带病工作。对此,戴敏说,既然选择了这样的专业,从事了这样的事业,就需要为其牺牲一些。

  “绝不能让民勤成为第二个罗布泊”,戴敏说,每每想到自己及基地全体成员肩负着维护一座城市的重任,内心荣誉感与成就感油然而生。

经过治理的沙漠已经出现一块块绿油油的试验田。

  中国是世界上沙漠化严重的国家之一。“东西狭长”的甘肃是中国荒漠化面积较大、分布较广、危害最严重的省份之一。多年来,甘肃自官方、企业到民间围绕防沙治沙的探索和“新招”层出不穷,涌现出一批批先进典型和感人事迹。

  而如今,戴敏这样的80后年轻一代接过前辈人的“荣光”,他们以科学的知识、专业的技能,吃苦实干的精神,饱满的热情奋战在改善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一线阵地,用实际行动践行着甘肃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的“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水平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这一宏伟目标。

  • 上一篇:【镍都别样风采】从一口铁锅看一座城市的转型
  • 下一篇:【镍都别样风采】金昌花海小木屋别墅圆游客隐世之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