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资讯
首页 > 国内资讯 > 甘肃新闻

【我们的高考记忆】走出工厂 相守读者

时间:2017-06-09

我们的高考记忆

  高考大事记

  1977中断十年的高考制度恢复。1981理科中增加了生物科目。1983教育部正式提出“定向招生,定向分配”的方法。1983英语被正式列入高考科目。1985教育部规定:可以从参加统一高考的考生中招收少数国家计划外的自费生,出现了不收费的国家计划招生和收费的国家调节招生并存的“双轨制”。当年首先在广东省进行了英语、数学两科的试点。

  1985上海在全国最先获得自主命题权,实行3+1方案(除语数外,再任选一门)。同年,国家教委决定在北京大学等43所高等学校进行招收保送生的试点。1994高考生物和地理科目被取消。同年,政治被排除在统考科目之外,理科考试不再考政治。1997普通高校招生并轨改革。1999教育部出台了《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广东率先试行“3+X”改革方案,生物、地理又重新开始出现在高考科目中。从这年起,高校大规模扩招开始。2003经国务院同意,教育部决定从2003年起将高考时间提前一个月,高考时间固定安排在每年6月7、8、9日。教育部批准首批22所高校开展自主招生试点。2014教育部陆续出台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意见》《关于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实施意见》《关于进一步完善和规范高校自主招生试点工作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减少和规范高考加分项目和分值的意见》等四大高考改革配套方案。全国有16个省市实行分省命题,统一命题的有15个;2015年,又新增江西、辽宁、山东3个省实行高考统一命题,使用全国统一命题试卷的省份增至18个。2016全国有26个省份选择统一命题,北京、上海、天津、江苏、浙江5个省份仍为分省命题。

  小档案

  考生姓名:彭长城考生籍贯:河南信阳,生于兰州。兰州大学教工子弟。高考时间:1977年12月9日、10日考生年龄:24岁录取院校:兰州大学历史系录取比例:20人中录1人就业单位:《读者》杂志社

  遥想1977年的寒冬,大雪压断了兰州小街上的一根树枝,你如果听得仔细,总有声音吱吱作响。“一个通过公平竞争改变命运的时代来了!”和无数曾在迷茫中苦苦求索的青年一样,积聚了太久的渴望和压抑了太久的梦想一时间迸发,让彭长城们激动到突然不知所措。1977年12月9日、10日起,一段激情燃烧的岁月开始了。

  走出工厂 相守读者

  嗟叹 高考前是个技术工人

  “我小学还没有毕业,文化大革命开始了。学校秩序比较混乱,1968年年‘复课闹革命’,到1969年12月初中毕业,基本什么都没有学到。我们之前六届叫‘老三届’,而我们是新三届的第一届。老三届按照国家规定,基本都上山下乡了。工厂几年没进人,所以我们这些69级的初中生80%的人分配到了工厂,我去的叫兰州工农轴承厂。”前6年在钢球车间,彭长城从最早的冲压工到后来任冲压组组长,再后来做大班长,管着十几个人,负责从钢筋冲压、挫磨、粗磨、热处理、精磨、抛光处理的整个生产工序和最终产品。

  “如果没有恢复高考,我会是一个很好的技术工人。”彭长城说。

  惊雷 改变命运的时刻到了

  1977年的冬天,中断了11年的高考大门重新打开。这一年,彭长城24岁,已经在工厂当了8年工人。

  “一个通过公平竞争改变命运的时代来了!”和无数曾在迷茫中苦苦求索的青年一样,积聚了太久的渴望和压抑了太久的梦想一时间迸发,让彭长城们激动到突然不知所措。

  “我当时不是特别有信心,也不抱什么希望,因为基础太差。但是改变自己的命运,是大家当时共同的想法。”报名时有一个小插曲,彭长城在厂里集体报名点报考的是理科,但后来觉得理科肯定考不上,最后关头到七里河总点改志愿。负责的老师非常好,说报名表还没汇总,就让改了。这对彭长城来说,是特别幸运的一件事。

  考试 第一科迟到了

  考场离住处很远,需要坐公交车前往。彭长城清晰记得,那天等乘公交车的人特别多,一辆车一辆车呼啸而过,总算有一辆停了,他拼命挤上去,西站下车后,一路踉踉跄跄地狂奔到兰石厂中学考场时,考生都已经答题了。那天还有其他人迟到,老师允许彭长城进了考场,并补发了试卷。

  两天时间,语文、政治、数学、史地相继开考。试题有一定难度。彭长城自觉数学考得不好,考试下来后,觉得考不上,准备来年再考,已经定了补习计划。

  难忘 看到上榜喜极而泣

  因为不是少数民族,彭长城没被中央民族大学录取,最终被兰州大学历史系录取。

  “看榜的时候特别有意思,我坐公交车上夜班,路过七里河站时看到大红榜,看见一个考号好像是我的,但又拿不准,最终回家找到准考证,一看一模一样。我流泪了,喜极而泣!这种感情发泄,至今没有发生第二次!”彭长城说

  学习 大家上课特别认真

  等到开学后,彭长城心中“总感觉没被录取”的结才打开。

  那时候,大家上课都特别认真,如饥似渴。有的人在教室自习,有人在宿舍看书,更多的人去图书馆自习。图书馆座位紧张,需要抢座,有些人用垫子占座。因为占座争执的事情也发生过不少。

  食宿 改善伙食是去校外吃牛肉面

  当时,彭长城宿舍住8个人,大家年龄相差较大,但非常团结。

  在彭长城印象中,当时居民月供应的口粮是27斤半,大学生每月有31斤粮票。70%是细粮,有馒头、面条,很少有米饭;还有30%的粗粮,做成包谷面、发糕、糊糊等。食堂便宜的素菜5分钱,肉菜两三毛钱。

  “整体上,食堂饭菜油水很少,汤就飘着几片菜叶子,改善伙食得到校外盘旋路吃牛肉拉面,1毛8分钱一碗。”彭长城说,那时候甘肃学生算好的,他的弟弟被山西医学院录取,70%粗粮,30%细粮,几年下来,把胃都吃坏了。

  彭长城说,当时的学生有3种情况。第一种是参加工作5年以上的学生,可以带工资上学,每月有42.5元工资(彭长城属此类);第二种是家境过得去的,家庭提供学费;第三种是家境困难的学生,国家给助学金,助学金分为几等,最高25元。

  追星 我的偶像是系里的老师

  大学里,彭长城自认为成绩一般,4年各科的平均成绩是80几分。外语需从ABC学起;古文也花了很多时间。

  “当时体育课是大课,中文、历史、经济系一起上。毕业多年后,分别听到过中文、经济系的同学对我说,你滑冰很不错。”如此,彭长城想着自己起码也有了一项令别人记得住的特长。

  当时已经到了崇尚诗歌的年代,彭长城所在的历史系七七级没有组建诗社,七八级有,他班上的诗人是李映洲。中文系“五泉诗社”在兰州大学最有名,诗社有时会在学校礼堂组织诗歌朗诵,青春洋溢,诗意朦胧。

  学校还有话剧团,以中文系学生为主,彭长城班参加的有石志新、李冬梅、张文沛。台上演出《于无声处》,台下观众拍手叫好。

  当时,大学生很少追星。在彭长城的印象中,李谷一比较出名,学校广播会播她的歌。而对彭长城而言,他追逐的明星是系里的老师。比如李天祜老师,玉树临风,古希腊、罗马如数家珍,讲海伦之美能进入几千年前的现场中,让你产生无限想象;赵俪生老师,历史典故信手拈来,说今道古出口成章,声如洪钟,板书漂亮。

  彭长城最喜欢赵俪生老师的上午三四节课连上,课间不休息,听课能过足瘾。

  就业 与《读者》35年的情缘

  当年,大学生毕业由国家包分配。1982年元月毕业后,彭长城班上有两人分配至甘肃人民出版社,那位同学先报到,选择去图书编辑室。《读者文摘》正缺人,人事处征求意见,彭长城抱着先干着的态度同意了。

  《读者文摘》创办于1981年4月,刚出过5期,彭长城读过其中两期文章,很喜欢,但内心深处更愿意从事历史研究工作。

  “等到真正进入编辑工作后,就特别喜欢这本刊物的人文内容和悯世情怀,全部身心投入到工作里去了。两年后,兰大历史系拟调我回系里工作,情感上,我已经离不开这本刊物和好同事了,以至于自己35年的职业生涯始终与她相伴相守。”

  采访彭长城就像翻看一本历史书,丰富、充实、饱满,书中有潺潺的溪流,有大海上的灯塔,也有读不懂的某种熟悉的味道。

  彭长城,曾任《读者》杂志社主编、社长,读者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长、总经理。现为第12届全国人大代表。首席记者张鹏伟文/图

  

  • 上一篇:【我们的高考记忆 】学好本领 才有饭碗
  • 下一篇:我们的高考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