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资讯
首页 > 国内资讯 > 甘肃新闻

金塔:从防风固沙到产业治沙

时间:2017-06-15

  本报通讯员 卢 玉

  金塔县沙漠化土地1815万亩,占全县国土总面积的64%,是全国沙漠化最为严重和受风沙危害最严重的县市区之一。

  初夏的清晨,天空湛蓝,上三分村的吕丰斌老人准备去村里的“绿色屏障”,看看树木的长势。顺着老人所指的方向看去,上三分村1组昔日的风沙口,现在已经被杨树、红柳等树木“堵”得严严实实,村民的庄稼再也不怕风沙的袭击了。

  “以前,每年春天和冬天,大风如果刮上两三天,家里的院墙就被沙埋了。”吕丰斌回忆说。

  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十几岁的吕丰斌便随村里的人们开始压沙、植树。经过几十年的奋斗,风沙口被治住了,地里庄稼被保护起来了。

  在金塔县,正是经过无数个“吕丰斌”坚持不懈的防沙固沙,让沙漠逐渐变成了绿洲。同时,全县还坚定绿色发展理念实现产业治沙,实现了生态、经济的协调发展。

  如今,在金塔沙漠中出现了许多“掘金者”,他们“靠沙吃沙”,让曾经的“不毛之地”变成了投资兴业的热土。

  走进金塔县鼎新镇的荒滩戈壁,生长茂密的梭梭林在清风吹拂下迎风摇曳,一些梭梭根部的肉苁蓉破土而出。在这里发展肉苁蓉产业的,是一家与治沙造林“八竿子打不着”的甘肃惠成商贸有限责任公司。

  当同行们还在商贸业当中扎堆投资的时候,惠成商贸有限责任公司却把目光转向金塔县鼎新镇黑河沿岸的荒漠戈壁,发展梭梭嫁接苁蓉产业,力争实现企业转型跨越。

  企业从一开始就通过种植梭梭来保护生态,实现“防沙治沙―生态修复―土地整治―产业开发―防沙治沙”循环产业链。现已累计完成梭梭种植4.6万亩,完成嫁接肉苁蓉2000多亩。

  公司负责人介绍说,发展肉苁蓉产业只是公司“沙产业”梦想中的一部分,将来不仅要实现肉苁蓉深加工,还要依托万亩生态林发展旅游观光业。

  近年来,金塔县按照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的思路,引导社会资本参与治沙、发展沙产业,目前已累计发展沙产业10万多亩,其中梭梭种植面积近6万亩,嫁接肉苁蓉1万亩。

  看好了金塔县沙产业“钱景”的,还有大批建材企业,金塔县金鑫建材产业园就坐落在全县沙害严重的白水泉沙系腹地。

  在产业园中,砂业建材有限责任公司是一家地地道道的“吃沙”企业,通过技术改造和科技研发,这家企业这几年来在“吃沙界”可谓是声名鹊起,“沙蛋糕”越做越大。

  来到公司的加工车间,只见经过混合、搅拌、浇注,静停,切割和高压蒸养等一系列的加工步骤,通过皮带运输机送到厂房里的沙子就变成了一块块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等待发往新疆、内蒙古和周边县市。

  企业负责人王庭红指着生产的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说,这都是用沙子生产的建筑材料,很受市场欢迎。公司每年消耗的沙子在6万吨左右,产值过千万,上缴利税100多万元。

  如今,金鑫建材产业园已经入驻“吃沙”企业11家,年生产蒸压加气块35万立方米、灰砖1.5亿块、商品混凝土40万立方米,每年可消耗流沙50万立方米,可实现工业总产值18亿元。

  • 上一篇:李荣灿:背水一战 力争一举拿下全国文明城市殊荣
  • 下一篇:【治国理政新实践・甘肃篇】让荒漠披上绿装――甘肃防沙治沙工作透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