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资讯
首页 > 国内资讯 > 广东新闻

惠州退休老人学画 半年临摹出《清明上河图》

时间:2017-04-10

徐传伟临摹《清明上河图》用的主要是毛笔。

  人物简历

  姓名:徐传伟

  年龄:65岁

  从未学过美术、书法、篆刻、临摹,只因一份热爱让他把老年生活过得如诗如歌,半年临摹出《清明上河图》。

  “这些作品虽然不是很专业,不过我还是挺有成就感的,毕竟我是业余的。”

  ——徐传伟

  65岁市民徐传伟老有所乐,自学绘画,耗时半年临摹出一幅长10.68米、宽0.35米的巨幅《清明上河图》。

  《清明上河图》是北宋画家张择端的传世画作,被世人以多种形式传承。惠州有一位没有什么美术功底的老人徐传伟,他耗时半年,精工细绘,临摹了一幅长10.68米、宽0.35米的巨幅《清明上河图》。年轻时他是文艺青年,中年为生活奔波忙碌无暇他顾,老年重拾爱好,自学书法、篆刻,临摹喜欢的美术作品,他把老年生活过得艺术味十足。

  年轻时

  当了三年文艺宣传兵

  一个退休老人如何想到要临摹《清明上河图》?这得从徐传伟的文艺情结说起。

  在徐传伟家简朴的客厅墙壁上,挂着很多照片,从他爷爷辈开始,到现在的孙辈。其中还有很多他年轻时候的照片,吹萨克斯、跳舞、合唱指挥、出黑板报……看着这些记录岁月流逝的照片,徐传伟开始讲述他这辈子跟文艺打交道的那些事儿。

  今年65岁的徐传伟祖籍山东,从小跟随父亲在陕西生活。1970年上完初二的徐传伟被分配到粮站做营业员;1973年到青海当兵,在部队里他做文书,跳舞、说相声、吹黑管,声乐曲艺样样来。“我的性格就是这样,想学的东西一定要学会。我在文艺宣传队做了3年,那些都是自学的。”

  1977年复员后,徐传伟被分配到陕西宝鸡一家机械厂烧锅炉,这一烧就是10多年。1990年,单位工会主席看徐传伟平时办黑板报办得不错,就把他调去工会做文体干事。每年各种节日,徐传伟都忙前忙后,组织各种节目。

徐传伟的军旅生活多姿多彩,声乐曲艺每天陪伴着他。

  中年时

  为生活奔波远离艺术

  徐传伟的岳父是惠州人,1980年回到惠州。1993年徐传伟也调到惠州,在惠城区水产局下属的一个皮具厂工作。由于能写会画,他后来做过主管业务、副厂长。“那个时候经常跑北京,很多包包款式都是我设计的。”

  1997年开始,厂子效益渐渐不好,慢慢地没有业务了。2002年徐传伟下岗,那年儿子刚好考上大学,家里一下子陷入困境。“那个时候是真的困难,我被批为特困党员和低保户,日子过得紧巴巴。”为了挣钱,徐传伟到处打工,什么都干过,他还跑去深圳开车拉潲水。2006年,徐传伟找到一份保安的活,一直干到现在。

  “这些年为生活奔波,基本没有碰过书画和乐器了。”东时记者采访时,徐传伟翻出上世纪80年代花五六百元购买的萨克斯,来到惠州忙于生计,他只吹过两三次。萨克斯保存还算完好,徐传伟最近还新买了一条背带,熟练地安装好背带和吹嘴,徐传伟捧着这个老朋友卖力地吹起来。

  虽然气息不是很足,他还是流利地吹出了《映山红》《梅花三弄》《草原姑娘》等几首曲子。“不是吹牛,要一直吹到现在,我的技术绝对很厉害。”徐传伟喘着气说,趁现在闲了,想把萨克斯和黑管重新吹起来。

徐传伟还临摹过八骏图、五牛图等。

  老年时

  学篆刻临摹停不下来

  去年7月份,徐传伟的儿子教会他玩微信,他在上面看到很多关于书法篆刻的帖子。看着那一个个精美的篆刻,徐传伟心里想:我也能刻。“我去问了,刻一个得几百块,还不如我自己刻呢。”

  心里想想简单,实际做起来却不易。徐传伟买了石头和刻刀,又买了教篆刻的书,自己对着书就开始研究了。想着自己这辈子天南海北到处走,他为自己想了天南海北这个笔名,他刻的第一块印章也是天南海北,在纸上练了很多次才敢在石头上刻。“一开始没经验,不会选石头,刻第一块石头就把手磨出泡了。但是越刻越想刻,经常就瞎琢磨。”

  去年7月9日,徐传伟下班没事干,拿起手边一个茉莉花茶的袋子,看着上面南乡茶市的图挺好看,就拿起签字笔开始临摹。从那以后,徐传伟根本停不下来了,每天收集报纸杂志上好看的插图,有空就照着画。没有专业的画纸,他就在废纸的背面画。

  “我也不按原图的比例,就着手上纸的大小来画,经常就是左手拿放大镜,右手画。”徐传伟说,他只有当年出黑板报的经验,没有专业学过美术,现在临摹全靠自己的兴趣和感觉。

  “这些作品虽然不是很专业,不过我还是挺有成就感的,毕竟我是业余的。”也是在去年7月,徐传伟还开始练写毛笔字。在那之后他也试着用毛笔临摹画,现在他基本都用毛笔画画,签字笔只是用来勾边。

徐传伟说,1993年后只碰过萨克斯风两次,从未见过的小孙子显得十分好奇。

  作品

  临摹名画加入自己创意

  临摹了很多小画作,去年11月,徐传伟想着临摹一幅大的。“我一直非常喜欢集市的感觉,有时候下班还经常去河南岸市场逛逛。于是就想临摹《清明上河图》。”

  想临摹,没有图怎么办?徐传伟到处找图,他在新华书店找到了《清明上河图》的邮票,贵不说,很多线条还看不清。后来徐传伟的儿子在网上帮他买了电子复印版的《清明上河图》。

  “那个图宽26厘米,我买的纸宽35厘米,就按纸的大小开始临摹。”去年11月2日,徐传伟正式开始临摹《清明上河图》,还是跟以前临摹一样,拿着放大镜来看。他基本按着原图来画的,相似度大概在99%以上,只是在很少地方加入了自己的创意。比如一座桥上,他认为原图人物太少,结合当时繁华热闹的历史情境,他又加画了几个神态不一的人物。

  徐传伟临摹《清明上河图》用的主要是毛笔,除了需要细节线条展现,才会用签字笔。“画画我根本不用尺子,用手比划一下就能有个大概。我喜欢的东西都是凭感觉走的。”今年4月底,徐传伟的临摹作品《清明上河图》完工了,他拿去装裱起来,整幅作品长10.68米,宽0.35米。

  亲戚朋友看了啧啧称赞:“老徐不得了,没想到如今老了,还有这手。”

  当时画到一半时,就有人跟他商量,想等作品完成后买下来,徐传伟觉得挺欣慰,毕竟自己花心血创作的东西得到别人认可。“如果有人喜欢,我也愿意卖给他。”徐传伟说。

  在临摹《清明上河图》之前,徐传伟还临摹过八骏图、五牛图等。接下来他打算画梁山108将的单体形象,他已经在网上找好了素材,有空就开始。

  《东江时报》记者范文燕

  本版图片 《东江时报》记者周楠 摄

  • 上一篇:直击女子举重锦标赛 邓薇逆袭获63公斤级冠军
  • 下一篇:山环水绿,绿廊穿梭!惠州森林覆盖率62.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