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资讯
首页 > 国内资讯 > 广东新闻

万人会战,甘竹滩精神照亮“科技顺德”新征程

时间:2018-05-14

■编者按

顺德西江河上,甘竹滩头,雄伟的甘竹滩发电站已屹立逾40年。作为顺德现代水利史上大规模开发水能资源的重点工程,甘竹滩发电站的建设蕴含了上万名党员群众的力量,不仅彰显着顺德攻坚克难、百折不挠的拼搏精神,更体现着顺德勇于创新、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

日前,佛山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顺德区委书记郭文海带队到甘竹滩洪潮发电站调研,要求区镇两级要以建设博物馆的形式,将甘竹滩洪潮发电站原址原貌保护好,挖掘和弘扬当年建设龙江甘竹滩洪潮发电站的创新精神,凝聚建设“科技顺德”的强大力量。

沿着甘竹滩精神的河流,重温当年顺德建设甘竹滩发电站艰苦奋斗、勇于创新的故事,将为今天顺德的改革发展注入无穷的精神动力。今日起,“重温甘竹滩历史 凝聚科技创新精神”——顺德甘竹滩洪潮发电站系列报道将陆续推出,敬请垂注。

岁月如歌,潮水依旧,有一段历史,在顺德久久流传,随着时代的演进历久弥新,在顺德人的心灵上写下了不可磨灭的一页。

初夏时节,甘竹滩头。耄耋老人叶胜军与人谈起40多年前参与甘竹滩发电站建设的过程时,眼里散发着穿越时代的光芒。正是与叶胜军一起的“战友们”,用青春与汗水竖起了顺德人战天斗地的历史丰碑。

建于1971年的甘竹滩洪潮发电站,是顺德人化水害为水利,耗时3年零4个月,累计投入近万人建设的当时全国发电水位最低的潮水发电站。这个由顺德自主设计、生产、安装的水利工程,不仅解决了当时群众生活生产用电的需求,还在1978年获得“全国科学大会奖状”。

目前,村级工业园改造升级、建设“科技顺德”等系列重大战略、工程正在顺德密集铺开,这是一次次必需打赢的攻坚战,需要以勇往直前的决心与信心,推动顺德实现新一轮的大发展、大跨越。

万众一心

攻坚民生大工程

甘竹滩,西江下游通向北江的一条支流入口,曾是广州经顺德通往江门、肇庆等粤西地区的一条重要航道。如今,岸边草木葱茏,平静的水面偶有飞鸟低徊。

人们很难想像,这里曾是“甘竹滩,鬼门关,船过要沉,艇过要翻,鹩哥飞过要兜弯”的惊险景象。

1971年1月1日,顺德决定整治甘竹滩,兴建甘竹滩洪潮发电站。彼时,甘竹滩电站工程提出的口号是“治水、发电、练雄心”。88岁的叶胜军对此依然感触甚深。当时他是顺德县革委副主任兼甘竹滩电站工程总指挥。他告诉笔者,甘竹滩电站是顺德上世纪50年代以来建设的第四个水电站,主要就是为了满足群众生产发展的需求。

甘竹滩电站第3任党支部书记、站长卢伦辉至今还清晰记得,在开工誓师大会上和工友高呼:“誓把吃人滩变成幸福滩”。

为了支持这一工程,当时几乎倾全县之力。由顺德县革委副主任担任总指挥,县革委公安局局长担任保卫组组长,全县10个公社2个镇全部派出精干力量参与,其中10个公社的党委副书记常年驻扎在一线,负责后勤保障和安全生产。

“物资局、木材公司、建筑公司要全力配合,农械厂负责生产水轮机,机电厂负责供应各类模具,供电公司要开足变压器,人民医院要派最好的医生驻扎。”当时还兼任县计委主任的叶胜军说,全县几乎调动了一切力量支持甘竹滩项目。

据不完全统计,在甘竹滩电站建设3年零4个月的过程中,参与的人员累计近万人,工地上红旗飘飘,工人们肩扛手提,当时壮阔的建设场景也被称为“蚂蚁啃骨头,万人会战甘竹滩”。“每当看到这样的场景,我就会胸中一股热血涌上心头。”甘竹滩电站第4任党支部书记、站长邓志访感慨。

尽管面临极为艰苦的工作条件,这里却创下了无重大安全生产事故发生的奇迹。

奋斗三年

打赢水利攻坚战

尽管发动上下,万众一心,但在彼时要兴建如此宏大的工程,对顺德一县而言依然是困难重重。

“参加工作这么多年,最头疼就是这项工程。”忆及当年的压力,叶胜军依然十分感慨,缺钱缺物资是最大的难题,但顺德人还是迎难而上、想方设法冲破了各种障碍。

为了解决工程对钢材的需求,叶胜军拉着从顺德水乡捞出的两三辆卡车的鲜鱼,驱车到韶关钢铁厂换来了一批钢材。

工程搭棚需要大量的竹篾,时任工程副总指挥的欧阳洪则跑到肇庆,找到曾在顺德任职的老干部,借来几百捆竹篾。

时任工程组组长廖荣初告诉记者,由于物资短缺,本来应该用生铁铸造的船闸,改用了钢筋混凝土+树枝的结构,而为了解决渗水的问题,当时还到处去理发店收集头发,利用头发的韧性,开发出“水泥+头发”的新型防水材料。

谈起工程建设过程的艰辛,杨肖英表示虽苦尤甘。她当年20出头,芳华正茂,刚从韶关锻炼回来不久,便自告奋勇来到甘竹滩电站工程,几乎每一个工序环节都参与过。

彼时,由于没有搅拌设备,所有混凝土都只能由人手搅拌,杨肖英抡起大铁铲,就和男同志一起劳作。如今几十年过去,其巾帼不让须眉的形象依然令当年的同侪印象深刻。

就是在这样“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氛围下,经过3年零4个月建设,一座占地46260平方米的电站横空出世,1974年5月1日,正式并网发电。建成后大坝高27米,可防御洪水,广州通往江门、肇庆的水上航线也可全年通航。

勇于创新

获全国科学大会奖状

近40年以来,顺德以“敢为天下先”的精神而著称。事实上,上世纪70年代的甘竹滩电站工程,顺德人就已经彰显出了敢闯敢拼、善于自主创新的精神。

除了建设条件的艰苦,工程的技术难度也非常大。甘竹滩滩口上下水位落差仅1米多,要利用这么小的落差发电,当时国内没有任何先例可循,传统的水轮机也无法满足设计的要求。

顺德人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经过历时半年、十多次的反复试验,成功设计出装配“菊花型”车叶的单向贯流式水轮机,攻克技术难题,建成了当时全国发电水位最低的潮水发电站。

电站小到螺丝钉,大到发电机组、铣床、水轮机三米叶片全都是顺德制造,而整个工程从设计到施工、制造设备、安装,全部由顺德人自主完成。建成之后,甘竹滩洪潮发电站鼎盛时期,装机5000千瓦,一年发电1400万度,这相当于当时整个顺德一年的农田排灌和鱼塘抽水的用电量。

顺德人的自主创新成果也获得了全国性的认可。1978年,甘竹滩电站荣获全国科学大会奖状。

甘竹滩发电站建成后,还先后成功抵挡了1994年、2005年等多次大洪水,成为为顺德保驾护航的一道坚强堡垒。时光荏苒,因技术的发展以及西江水流量变化的影响,甘竹滩电站已日益不能满足顺德经济社会发展需求,2010年正式全面停止发电。

作为顺德现代水利史上大规模开发水能资源的重点工程,甘竹滩发电站的建设,凝聚了上万名顺德党员群众的力量。2017年7月,甘竹滩发电站成为顺德第12个党员教育基地,留给后人重温当年峥嵘岁月,激发顺德继续创新进取的无穷力量。

“当时顺德人自己设计自己制造发电设备,这就是顺德人的创新精神,这种创新精神正是‘科技顺德’建设的精神原动力”,佛山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顺德区委书记郭文海表示,发电站及其背后反映的创新精神是顺德的宝贵财富,区镇两级要以建设博物馆的形式将甘竹滩洪潮发电站原址原貌保护好,要将顺德人迎难而上、勇于创新建发电站的这段历史挖掘出来,梳理好、展示好,大力弘扬这种创新精神,凝聚建设“科技顺德”的强大力量。

撰文:罗湛贤

  • 上一篇:佛山迎重磅机器人赛事,佛科院首战赢得季军
  • 下一篇:顺德“青基工程”示范团校,在北滘黄龙村开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