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资讯
首页 > 国内资讯 > 广东新闻

中山首宗流域性治污水工程挂网招标,按效果收费

时间:2018-05-25

南方日报讯 (记者/罗丽娟)中山首宗流域性治污水工程——中山市未达标水体综合整治工程(五乡、大南联围流域),日前在中山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挂网招标。据悉,该工程涉及区域包括东凤镇、阜沙镇、港口镇(中南村、下南村),项目总投资额约52.2万元,招标价约44.5万元。这是中山首次采用可研后进行招投标模式,将打破以往设计、施工、运营分离的形式,并按完工后水质效果进行付费,责任分离、权责不清、难以追究参建单位责任的局面有望得到改善。

上千河涌和30余湖库完成摸底

从2015年起,中山市将全市内河涌整治工程补助资金纳入水利定向财力转移支付范围,河涌整治主要以镇区为主体。据中山市水务局公布的数据,2016年,全市投入内河涌整治资金约3亿元,其中市级以上财政资金约1亿元,累计整治河涌长度约150公里;2017年,全市投入内河涌整治资金约2亿元,其中市级以上财政资金约1亿元,累计整治河涌115条、长度约100公里。

全面推行河长制以后,中山市初步建立市、镇、村三级河长体系,实行双总河长制。为进一步推进河涌整治,目前已对全市河涌完成摸底,包括1041条河涌和36座湖库的起始点、经纬度、流域面积等信息摸查,并完成全市河流分段电子地图绘制及水质检测等工作。

此外,中山市对全市污染源进行调查。以行政村(居)为单位,调查范围包括日均用水超0.5吨的5.96万户企业和58万户居民的用水情况,以及24个镇街种植业、畜禽养殖业和水产养殖业情况,并完成近4万个排污口位置、口径等信息的调查。对于全市污水处理厂的运作情况,中山市水务局等部门也进行了摸查,包括全市21座生活污水处理厂的总设计处理能力和实际处理能力,掌握污水处理厂的进出水水质数据。

将逐步推进示范流域综合治理

尽管取得一定的成绩,但全市内河涌整治仍然面临挑战,黑臭水体仍然大量存在。

目前,中山黑臭水体污染的形成主要是入河污染物严重超过河涌水环境纳污容量。只有抓住根源,控制外源污染,才能达到治本效果。根据市水务局公布的方案,中山将采取“源头控制、中间削减、末端治理”的原则开展雨污分流工作,重点实施截污治污工程,按“截污、清淤、活水、生态”原则,合理确定水环境综合整治方案。

推进示范流域综合治理是因地制宜推进河涌整治的一个探索。为适应中山市独特的水系特点,保障治理效果达到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中山选取五乡大南联围流域和南朗流域,作为示范片区率先推进整治。通过积累经验,为中山后续流域的治理打下坚实基础。

“中山市河网密布、相互贯通,且河涌较多位于潮感区,没有明显上下游之分,任何一条河涌行洪能力、治理效果均受周边河涌直接影响。”据悉,此轮污水治理工程基本以流域为单元推进,打破常规按行政区域治水,根据流域人口、面积、内河现状等,委托专业机构为每个流域独立编制可研报告。

首次采用可研后进行招投标模式

此轮污水治理工程,中山首次采用可研后进行招投标模式(EPC+O),打破以往设计、施工、运营分离的形式,将初步设计、施工设计、设备采购、建设安装、运营打包招标,从而确保工程质量达到设计标准。

此外,工程采用新的施工运营模式,按照完工后水质效果进行付费,可改善责任分离、权责不清、难以追究参建单位责任的局面。根据计划,中山将建立黑臭(未达标)水体整治信息平台,将工程建设的全过程以及施工图纸、施工现场视频、会议纪要等资料录入平台,实现工程全过程记录、全过程监督。同时,将聘请全国富有治污水经验的专家组成顾问团,对治污水项目实施过程进行监督、提出意见建议,确保方案有效实施。

治水摸底账本

▶对1041条河涌和36座湖库的起始点、经纬度、流域面积等信息进行摸查;

▶绘制全市河流分段电子地图;

▶调查包括日均用水超0.5吨的5.96万户企业和58万户居民的用水情况;

▶调查24个镇街种植业、畜禽养殖业和水产养殖业情况;

▶调查4万个排污口位置、口径等信息;

▶摸清21座生活污水处理厂的总设计处理能力和实际处理能力。

  • 上一篇:今年一季度 企石生产总值增长10.3%
  • 下一篇:中山首试商品房现售,“土拍热”有望降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