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工业大学展示的智能水下高清摄像机器人引人注目。
仿生机器鱼在水池中栩栩如生,应用领域非常广泛;水下高清摄像机器人可潜入水下100米,用户可实时看到海底“大片”;利用先进人工智能影像识别技术,最快可在30秒识别癌症,准确率达90%以上……
昨日,在第二届科交会现场,来自世界各地的知名高校纷纷放出“大招”,展示和推介各类顶尖的智能装备、人工智能技术、解决方案等科技成果,吸引了各大企业、金融机构的关注。
水下机器人助您观看“海底大片”
智能机器人对很多人来说并不陌生,如电影《战狼2》里面的无人机,抑或是市民家中日常使用的扫地机器人。然而,在水下环境中的机器人你见过吗?
在科交会国内外高校科技成果项目展现场,北京大学展示的高仿真智能机器仿生鱼成为展会的亮点之一。记者在现场看到,仿生机器鱼在水中不用传统的螺旋桨作为驱动力,而是靠独特的仿生鱼鳍实现游动。“机器鱼系列产品利用先进的电子和机械技术,模拟鱼类的游动方式,并通过新材料对其外形进行精确仿真。”该展区现场工作人员介绍,此款机器鱼与传统螺旋桨推进相比具有效率高、噪声低、减少水资源污染等特点,而该种仿生推进方式也是未来水下航行器的发展方向。
西北工业大学也展示了一款智能水下高清摄像机器人。据介绍,该产品面向普通消费市场,可以完成深度100米以内的水下摄影,用户在操控机器人的同时,还将预览海底相机的拍摄画面,如同身临其境观看“海底大片”。
人工智能影像30秒可识别癌症
现如今,健康问题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如何快速识别诊断癌症,让患者早日得到治疗实现康复?记者在香港中文大学展位中了解到,该校研究团队研发的先进人工智能影像识别技术,最快可在30秒监测出肺癌的医学影像,准确率达90%以上,识别过程大概只需30秒至10分钟。“此项技术可大幅提升临床诊断效率,使得患者早日介入治疗,降低治疗费用,减轻痛苦。”该展区相关负责人蒋园园告诉记者。
目前,近岸海洋生态调查一般以蛙人亲自下水取样考察为主,周期短、成本颇高,而香港城市大学展示的自主沉降上浮系统恰好解决了这一难题。据介绍,这种自主式沉降上升系统组装和操作均十分方便,具有远程控制,长时段工作等特点,适用水深为20米以内,满足近岸水下生态圈观测、内陆湖泊河流水质调查等需求,适用于环保行业中的水质监测和近岸海洋生态调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