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资讯
首页 > 国内资讯 > 广东新闻

从传统化工到新材料产业三水还需走多远?

时间:2018-06-03

在距离大塘工业园8公里、北江边的六一村,那里有2亩火龙果以不一样的方式进行种植:农作物上方的大棚覆盖着纳米转光膜,人工增大二氧化碳供应量,提高农作物的光能利用率。这块是佛山市安亿纳米材料有限公司的试验田,其研发长达9年时间的纳米转光膜现处于试验阶段,这有望成为引领行业的技术。

新材料是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先导者,其从产业链上游发力,关系着下游产业的创新。三水谋划的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版图中,即将崛起新材料产业分支。与声势浩大的先进装备制造业不一样,新材料产业过去在三水比较“低调”,企业规模普遍不大,却都是区域创新的主要担当。三水将依托大塘工业园打造新材料高新技术产业集群,从化工产业到新材料产业集群,三水还需走多远?

●撰文:梁楚欣 通讯员:杨康妍

新材料——产业创新的关键环节

“我们企业不大,但获得授权的发明专利已有18项,还有6项在申请授权中。”安亿纳米董事长陈震东说。安亿纳米的纳米硫酸钡产品,凭借多项核心技术,已经在国内占领较大市场份额,改变了过去国内纳米硫酸钡主要依靠日本进口的局面。

安亿纳米2009年落户三水大塘工业园区以来,经历增资扩产,其主要产品纳米硫酸钡年产值超过1亿元。随着该公司耗费9年时间研发的纳米转光膜技术面世、试验、投产,陈震东预计这将带动安亿纳米进入新一轮增长期。

“纳米转光膜能把太阳光进行有选择地转换,过滤掉不利于农作物生长的紫外线、红外线,保留有益于农作物生长的红光、蓝光等可见光,帮助农作物增产、提质。”陈震东说,在国内仍然很少人涉及这个领域。安亿纳米已经在广东、福建、黑龙江等地都建设了转光膜试验田,试验转光膜应用在不同气候、不同日照、不同土壤、不同农作物的效果。

安亿纳米耗费9年时间,投入数千万元,只为研究一种新的材料、新技术,这种对创新的专注,在新材料产业相当常见。与其他产业不一样,新材料处于产业链的最上游位置,其创新能力与水平,关系着下游产品的创新和升级。

“如果不能为客户提供满足其转型升级需求的原材料,那么他就会去寻找另一家拥有更新技术的企业。”广东奕美化工科技有限公司总工程师杨志秋说。广东奕美就是这么一家处于纺织印染行业最上游的新材料企业。

在纺织印染行业正向绿色环保方向转型升级的大背景下,广东奕美把研发精力集中到如何通过原料创新帮助行业实现降能耗和减排污水上。其自主研发的活性增稠剂去年正式推出市场,已经能很大程度地取代尿素在印花环节的应用,正在被越来越多印染企业所接受。杨志秋说,使用尿素无可避免地会造成废水氨氮值超标,活性增稠剂解决了这个环保难题。

一组数据能印证新材料企业的创新能力。三水区经济和科技促进局(下称“三水区经科局”)公布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底,三水共有高新技术企业282家,其中新材料领域就有118家,占全区高新技术企业数量的42%。

三水区经科局相关负责人说,虽然新材料企业普遍占地面积不大,但发展效益、创新能力都相当高,近年来,新材料企业都是拉动发明专利、高新技术企业增长的主力军,涌现出金戈、新翔星、晨宝、南宝高盛、欣涛科技、儒林化工、银洋环保等创新骨干企业。

大浪淘沙后留下化工创新骨干

在三水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布局中,新材料产业将是一个重要分支。

新材料产业在三水有相对深厚的历史根基,只是过去以传统化工产业的形态存在,并未形成真正意义上的新材料业态。三水的化工产业最早起步在上世纪90年代,但始终未能形成规模效应。

直到2005年,“莱卡之母”英威达三水生产基地动工,世界精细化工巨头罗门哈斯工厂奠基,从此打破了只见星星不见月亮的尴尬局面。在随后十多年间,合众化工、儒林化工、南宝高盛、欣涛科技等企业接踵落户三水,奠定了三水化工产业的基础。

事实上,在国内产业转型升级浪潮下,化工行业经历过激烈行业洗牌,模式粗放、效益低下、污染严重、创新力弱的企业被发展所淘汰,在洗牌中突围的一批化工企业,更多已经走上以创新、绿色为导向的转型之路,向高附加值的新材料领域进军。

“以前打开市场是靠人情,现在留住客户是靠研发。”合众化工集团董事长康伦国说,合众化工创业之初也只是一家粗放的化工小厂。5年前,公司和中科院广州化学研究所、华南理工大学联合组建新技术研发平台,近年聘用10名博士生导师成立企业创新专家委员会委员,为企业创新提供决策咨询,近三年在水性涂料、净味树脂和涂料等新材料领域已经尝鲜了市场“头啖汤”。

如合众化工一样乘上新材料产业发展风口的化工企业在三水不在少数。这为三水当下发展新材料产业,打造新材料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奠下根基。三水区经科局相关负责人说,加上在近年招商引资中,三水对新材料产业项目均设置了创新能力的门槛,新进入的一批新材料项目创新能力、发展效益都可圈可点。

三水区经科局资料显示,今年一季度,新翔星顺利登陆新三板,金戈新型材料等一批新材料企业异军突起,加上晨宝复合、南宝高盛等一批骨干企业保持快速发展,带动全行业呈现量质并举的发展局面。在行业整体创新能力提升、市场开拓能力提升、下游客户吸附能力提升的带动下,区经科局跟踪的75家企业整体表现较为亮眼,销售收入和税收分别增长10.8%和18.2%,产业发展劲头充沛。

对人才、技术刚性需求凸显

今年,三水提出发挥省级化工专区——大塘工业园化工区的虹吸效应,加快集聚新材料领域高新技术企业,积极培育新材料产业集群。大塘工业园是佛山市唯一一个化工专区,配套有集中供热、供气和污水处理设置,为三水集聚新材料高新技术产业集群提供了载体优势。

三水区大塘镇经促局常务副局长李参祥说,大塘工业园是三水新材料企业相对集中的区域,但目前的新材料产业形态仍相对单一,主要以化工新材料为主,要形成新材料高新技术产业集聚氛围,仍需更丰富的新材料产业业态支持。

大塘工业园区目前已经规划出400亩连片土地作为新材料产业基地,主要引入拥有高新技术、发展潜力大、行业带动性强、符合三水产业准入要求的新材料项目。

“此前也有一些来自深圳的新材料企业前来洽谈,希望进入园区发展,但是指标达不到要求,所以我们最终也没有接受。”三水区大塘镇经促局副局长黄恒建说,大塘乃至三水对新材料产业的项目要求相对较高,整个区域追求的是产业的可持续发展、高质量发展。

三水追求的新材料高新技术产业集群是拥有高技术、精细化、专业化等特征的集群。这类产业集群往往有一个明显的需求——创新资源需求,即对人才、技术的刚性需求。大塘工业园区内,这个需求已经尤为凸显。

去年,广东奕美借力广东广纺检测计量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武汉纺织大学、西安工程大学等资源,组建了广东广纺(古闰研究院)快检中心和广东广纺(古闰研究院)创新中心,成为大塘工业园区首个由企业牵头搭建的公共创新平台。在同一个月,广东欣涛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即“欣涛科技”)牵头组建三水区欣涛知行职业培训学校、防水卷材热熔胶检测应用技术培训基地,满足行业人才培养的需求。

“现在企业的发展模式已经转变,技术驱动、人才驱动已经是主流。”杨志秋说,三水过去多是小规模企业,追求低价格、低成本的竞争,很少有企业想到要去创新、转型,但现在很多大企业进来了,新材料产业发展也加快了,产业所需要匹配的技术、人才供给也必须跟上。

三水的新材料高新技术产业集群核心在大塘工业园区,这确实对大塘工业园区创新资源整合能力提出更高要求。“在招商中接触到较多新材料企业确实都对人才、技术有很大需求。”黄恒建说,园区也在往这方面作出更深入的探索,一方面加大公共创新平台的引入力度,另一方面探索引入有实力的第三方运营机构,运营新材料产业专区,借力第三方力量整合更多创新资源。

新材料龙头企业的创新力

欣涛科技:世界500强客户带来创新思维

在广东欣涛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里,不同种类的热熔胶从对应的全自动化生产线被生产出来后,经过包装、运输后到达下游企业的生产车间,广泛应用于生活用品、食品、家具、汽车、办公用品的生产之中。慕思床垫、维达纸巾、老干妈辣酱、蒙牛乳品等知名品牌都是其客户。

欣涛科技经过多年发展,已从家庭式小作坊成功“逆袭”成为行业技术的领跑者,服务着众多世界、国内500强企业。截至目前,欣涛科技自主研发具有领先水平的新产品达数十项,已获得20余项国家专利,是热熔胶领域的技术先行者之一。

公司自主研发的“非沥青基高分子防水卷材抗紫外线专用热熔压敏胶”面世,填补了行业内热熔压敏胶无抗紫外线功能的市场空白。欣涛科技总经理郑昭说,这可以说是国家建筑防水卷材方面一个大的突破,该产品各项指标高于国家和行业标准。如其中的“预铺型高分子防水卷材抗紫外线专用热熔压敏胶”经过紫外老化后的剥离强度仍可达2.8N/mm,远高于国家标准要求的1.5N/mm。

近几年,欣涛科技的科技成果成功实现转化,主营业务收入、利润和税收分别平均以年20%、58%和36%以上的增长率在增加。欣涛科技经营副总经理梁涛说,服务世界500强为企业带来了更多前沿的经营和管理思维,这使欣涛科技加大了研发、实验和生产设备的升级换代步伐,用高标准的产品满足500强企业要求,同时也提高了行业准入门槛。

广东奕美:从运营企业转型到运营公共创新平台

广东奕美化工科技有限公司凭借其在印花新材料的系列自主核心技术,占领着广东印染领域80%的市场份额,在“仿活性、仿酸性染料染色技术”上也有所突破,为行业实现绿色印染带来新的工艺和技术。

在传统的印染环节中,布料使用活性、酸性染料印染后,还需要经过4到5个洗水工序,1吨布从印染到洗水整个过程大约耗费80到100吨水,为后续的污水处理带来了很大压力。广东奕美正在进行的“仿活性、仿酸性”染料印花、染色整体技术方案研发,研发成果面世后将能取代传统的活性、酸性染料的印染加工,1吨布从印染到洗水整个过程大约能节约30吨水。

但广东奕美在寻求技术合作时也遇到了困局:无论大小技术都要到省外高等院校寻求合作,对于企业而言,一来成本高,二来需时长,三来沟通不便,效率不够高。

于是,广东奕美去年背靠武汉纺织大学、西安工程大学等丰富的高等科研院校资源,和丰富的行业专家资源等形成一个强大的专家智库,组建广东广纺(古闰研究院)快检中心和广东广纺(古闰研究院)创新中心,从运营企业转型到运营公共创新平台。

广东奕美化工科技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古闰研究院执行院长杨志秋说,依托奕美化工在新材料领域积累了十多年的研发经验和实力,三水古闰纺织印染研究院同时整合国内高等院校的智库资源,为解决行业共性技术难题搭建起了创新平台,目前研究院已经和企业进行对接、合作,并与政府合作开展了质检培训班、产业调研等活动。

金戈新材料:百人企业团队,三成是研发人员

“别小看这栋只有三层的实验大楼,这里凝聚了我们公司十多年的创新心血。”三水区金戈新型材料有限公司(下称“金戈新材”)总经理黄超亮说,企业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逆势扩张,不仅因为重视创新,更因为有着共同发展理念的研发团队。

金戈新材主营的产品主要分为消烟阻燃剂、导热添加剂两大板块,产品能广泛应用于电线和电缆、橡胶制品、建筑装饰材料、电子电器等多个领域。随着国家汽车产业快速发展,新能源汽车蓝海开启,金戈新材早两年已开始布局应用于新能源汽车制造的导热剂研发。

去年,金戈新材的“高性能导热塑料研发与产业化”项目从众多佛山新材料企业中脱颖而出,参加了第六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广东赛区决赛,是新材料行业成长组别里唯一一家佛山企业。参赛这项目能广泛应用在新能源汽车电池、电机和充电桩生产,以及飞机轻量化制造的高性能导热剂。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这个项目的产品相比市场上的产品具有导热性能好的特点,原有的行业技术无法达到这个水平。

金戈新材料当下产值规模虽然不大,员工也不过100多人,但承担核心技术研发的研发人员数量却占据了企业员工总数的30%,其中95%的研发人员为本科学历。这家产值仅1亿元左右的企业,其研发能力赢得了富士康、格力、比亚迪、中国南车等下游客户的青睐,保持着销售收入每年20%至30%的高速增长。

  • 上一篇:高明高质量发展找准突破口
  • 下一篇:三水“千亿先进装备制造军团”兴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