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深化莞港澳科技人才交流合作,日前,东莞召开促进莞港澳科技人才交流合作座谈会。东莞市委副书记、市长肖亚非在座谈会上透露,东莞将切实把握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和广深科技创新走廊的重大历史机遇,进一步推进莞港澳三地合作,营造适合港澳科技人才发展的环境和土壤,推动莞港澳科技交流合作再上一个新台阶。东莞市副市长刘炜以及相关市直部门负责同志参加会议。
专家建议成立粤港澳制造联盟
座谈会邀请到香港理工大学协理副校长陈国华,香港科技大学教授李泽湘,香港中文大学植物化学与西部植物资源持续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梁秉中,香港大学建筑学院副教授、中国建筑与城市研究中心主任朱涛等22位来自港澳科技界和产业界的代表出席。
座谈会上,东莞市科技局局长吴世文就莞港澳科技人才交流合作及创新驱动发展的最新情况作了介绍。
据介绍,2017年以来,东莞在高企数量、国家级孵化器数量、省级创新团队数量、发明专利授权量等均位列全省地级市第一,全社会R&D投入、创新平台数量、对外交流合作、普惠性科技金融试点工作等均走在全省前列。同时,东莞历来注重与港澳的科技交流与合作,在高层次人才引进、创新团队引进、创新创业培优、研究生联合培养等方面倾注力量、扎实推进,涌现出松山湖国际机器人产业基地、港澳台科技创业学院等一批合作典范。
出席座谈会的港澳科技界和产业界的代表对东莞在科技创新发展方面的重视表示认可,并就促进莞港澳科技人才交流合作提出了建议。李泽湘表示,在新的产业格局下,新型人才始终存在短板,接下来,东莞如能把所需的创新要素和产业要素汇集,将其与港澳资源一一对接,并通过创新手段,与智能产业相结合,才能在未来的发展中取得优势。
“大湾区产学研合作虽然提得多,但高校和企业双方在信息匹配方面并不对称。”香港科技大学教授陆磊提议,东莞可建立港澳高校学者的人才库和企业所需研究项目库,从而搭建起产学研合作平台。
此外,梁秉中、朱涛等还提出了关于强化生物医药研究、成立粤港澳制造联盟、成立水下科学技术联盟以及加强莞港澳在科技人才、城市配套环境、资金、条件准入等方面进行合作的意见或建议。
争取更多港澳科技人才及项目落户东莞
肖亚非在座谈会上表示,港澳专家和企业代表提出的意见、建议对于进一步深化莞港澳科技人才交流具有很大的启示作用,接下来,东莞市委、市政府将认真做好对接落实工作。
肖亚非指出,东莞与香港、澳门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密切的经贸合作,东莞经济社会发展离不开香港、澳门社会各界长期的关心、支持和帮助,希望香港、澳门能发挥高校人才资源、创新资源的优势,继续支持东莞推动高质量发展。
肖亚非透露,东莞市委、市政府将以更大的力度、更实的措施不断拓展莞港澳科技人才合作的空间,尽可能地为港澳科技人才在莞工作生活提供更优服务、创造更好条件,争取更多的港澳科技人才与项目落户东莞,实现共赢发展。
■延伸阅读
东莞累计认定港澳台
科技创新创业人才49名
在座谈会上,东莞市科技局局长吴世文透露,近年来,东莞出台了一系列措施,为引进省市创新科研团队、支持港澳台科技人才来莞创新创业、推动名校研究生来莞实践等方面提供政策保障。目前,东莞集聚李泽湘教授等16名高层次创新人才。累计认定港澳台科技创新创业人才49名,并与港澳相关院校达成研究生联合培养合作意向。
据介绍,在政策方面,东莞先后出台了《东莞市莞港澳台科技创新创业联合培优行动计划(2016—2020)》《东莞市名校研究生培养(实践)补助资金管理实施细则(试行)》等,有效促进了东莞与港澳台在科技人才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
吴世文透露,在创新团队引进方面,东莞坚持以产业集聚人才、以人才引领产业发展理念,围绕重点发展的支柱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实施精准引才。聚焦科技前沿领域,引进有望引领产业发展的高端团队。目前东莞共引进省级创新科研团队36个、市级创新科研团队38个,其中省级创新科研团队数量仅次于广州、深圳。
在创新创业培优方面,东莞大力落实莞港澳台科技创新创业联合培优行动计划,瞄准港澳青年创业联盟、科技园区、高校院所等进行招才引智,引进一批具有创业激情和专业技术的创新创业人才,率先选取一批科技企业孵化器和众创空间建立港澳台科技创新创业人才联合培优示范基地,形成集聚效应,累计认定港澳台科技创新创业人才49名。
吴世文透露,东莞还依托各孵化载体共同建设港澳台科技创业学院,通过对创业者的悉心培育,推动学员来莞创业就业。去年9月,创业学院第一期实验班在东莞天安数码城顺利开班,共吸引30名港澳台籍学员参加培训。
在研究生联合培养方面,东莞目前已经与香港科技大学机器人研究所及澳门科技大学签订了研究生联合培养合作意向书。目前已吸引5名香港科技大学的研究生在云鲸智能等东莞公司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