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个东莞小学生中,就有7个是“小胖墩”,而随着健康教育、作业减负等一系列措施的实施,东莞中小学生视力不良的发病率逐年下降。“六一”国际儿童节临近,近日,东莞市卫生计生局发布了青少年健康的部分数据,统计显示,东莞初高中生的视力不良检出率仍超过50%,加强对初高中生的近视防治工作是今后工作的重点。
小学生肥胖率超过初高中生
“全社会都应当共同维护和促进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关注青少年的眼健康,开展营养健康教育。”5月23日,国家卫健委发布了青少年健康科普有关知识,包括儿童青少年心理、眼健康、营养健康教育等情况,引发了社会普遍关注。
东莞青少年的情况如何?对此,记者从东莞市卫生计生局了解到,本地小学生的肥胖率明显高于初高中生。而在身高方面,2015至2017学年全市中小学生的身高处于上等的分别为29.80%、29.85%、23.94%,身高处于下等的分别为8.18%、15.2%、6.88%,成长发育较为均衡。
“目前,2017年的相关数据正在统计分析中。但从此前数据来看,近年来青少年的肥胖检出率表现比较平稳。”市卫生计生局有关负责人介绍,全市青少年肥胖情况的数据来自于每学年的学校卫生情况年报表。此前,部门曾对2014至2016学年进行过纵向分析,数据显示,东莞市中小学生肥胖检出率2014年为6.33%,2015年为7.07%,2016年为6.19%。但三年间小学生的肥胖率为7.04%,明显高于初高中生(5.43%、6.67%)。
“类似体重严重超标的小孩,平时在接诊过程中经常遇到,尤其是假期,一天能有两三个,年龄最小的只有四五岁。”据康华医院内分泌代谢医学中心主任李玉钟介绍,该院曾接诊了一名年仅16岁的“小胖墩”,他身高1.63米,刚入院时体重223.6斤,超标84.2斤。由于平时喜欢吃肉、吃面食,又不喜欢运动,慢慢形成了恶性循环,因为过胖,还导致脂肪肝、脂代谢异常、尿酸高等一系列健康问题,甚至走路时膝盖和脚踝都会出现疼痛感。
肥胖是糖尿病、冠心病等多种常见慢性病的基础,还会使一些女孩容易患卵巢囊肿,一些肥胖患者还容易引发肥胖性生殖无能综合征。目前,市人民医院、康华医院都开设了减肥门诊,不乏“小胖墩”前来就诊。而为了让孩子们树立健康饮食习惯和生活习惯,在6月份,东莞市疾控中心也将开展主题为“健康饮食、快乐运动”的学生肥胖宣教活动,通过举办健康饮食大课堂、发放宣传资料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形成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
初高中生视力不良检出率超过50%
视力健康方面,数据显示,2014学年至2017学年,东莞青少年沙眼的发病率为0.12%—0.77%之间,发病率较低。卫生部门曾对2014年至2016年三年的流行趋势进行动态分析,数据显示,中小学生视力不良的患病率呈逐年下降趋势,2014年为43.01%,2015年为41.35%,2016年为33.08%。
“近几年通过小学生作业减负、健康教育、座位轮换、课桌椅配套、眼保健操的推广、教室环境改善等措施,视力不良的发病率得到了一定的控制,呈现下降趋势,但初高中生的视力不良检出率仍超过50%”,卫生计生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从2014—2016年数据来看,东莞小学生视力不良的检出率是25.54%(138280/541405人),明显低于初中生的50.92%(93376/183374人)和高中生的57.92%(108169/186742人),加强对初高中生的近视防治工作仍是今后工作的重点。
中小学生视力不良患病率出现了逐年下降的可喜变化,专家表示,这主要跟户外运动的增多有密切关系。东莞光明眼科医院主治医师杨玉珠介绍,近年来,学校和家长越来越鼓励学生参与户外活动,强身健体。而研究表明,每天2小时、每周10小时以上的户外活动,可以让青少年的近视发生率降低10%以上。这是因为,户外光线强度大,可使瞳孔缩小、景深加深、模糊减少,从而达到抑制近视的发生,此外,接触阳光可刺激化学物质多巴胺的生成,从而预防近视发生发展。
“近视的孩子需要每半年或者一年检查一次眼睛。”东莞光明眼科医院视觉训练科主任刘祥开医生建议,如果出现父母有一方高度近视、孩子近视早、起始度数高或者度数增长迅猛等情况,家长们就需要格外重视,及时带孩子就诊。
市精神卫生中心将设置青少年病区
在青少年成长发育的阶段,心理健康问题也不可小觑。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和共青团中央国际联络部发布的《中国青年发展报告》显示,我国17岁以下儿童青少年中,约3000万人受到各种情绪障碍和行为问题困扰。根据世界卫生组织预测,到2020年以前,全球儿童心理障碍还会增长50%,将成为致病、致残、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
在近期,东莞市精神卫生中心的青少年病区即将对外开放。记者了解到,除了一二十间特需病房,还有三四十间2-4人病房,可以容纳不少病患入住。医院表示,在开放一段时间后,还将视人力和就诊情况,扩大病房规模。
“之所以开设青少年病区,就是因为需求越来越大。”市精神卫生中心院长袁丁告诉记者,从门诊情况来看,中心一天的门诊中约有1/3是青春期的患者,多数表现为青春期焦虑、抑郁、强迫等症状。
不过,青少年的心理问题很多时候容易被误诊。袁丁说,青少年正处于生长发育的高峰期,心理发育错综复杂,容易叛逆、敏感、自卑,也是诱发因素。而对于家长来说,出现心理疾病,往往会归结于“学校超负荷的学习量、超高的学习难度、学习时间长”等压力的因素,而不会想到是心理疾病。
记者了解到,此前,一名患者在15岁时就出现了心理问题,不愿意上学,但因为家长觉得“可能是学习压力太大”,一直没有进行治疗。发展到十余年后的现在,患者已经28岁了,病情越来越严重,强迫症问题也很突出,“一天要洗手一二十次,消毒湿巾一个月要花掉3000多元。”
近年来,精神专科门诊的病人越来越多。袁丁分析,这一方面是社区、学校的培训力度加大,识别率有所上升,另外一方面,社会的宣传也增加了,大家也开始正视心理问题,积极寻求治疗。袁丁建议,青少年一旦出现心理问题“时间长、影响大”,就应该找精神科医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