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岛求生,是很多游戏或电影热衷的题材,但毕竟出于想象。在现实中,在海中孤岛上的产业项目建设令人敬佩。
从大亚湾滨海乘船破浪向南约半小时,就能看到芒洲岛。这里正在兴建惠州港燃料油调和配送中心2万吨及30万吨级码头工程,该工程是中铁广州工程局集团有限公司目前承建的最大吨位水工码头项目。从2015年7月以来,经过近三年夜以继日的建设,亚洲目前调和能力最大的石化区仓储物流和燃料油调和中转基地已经顺利落成。
在距离陆地12海里的海上孤岛作业,工期紧、任务重、施工条件的艰苦自不必说,项目的建设规模也属同类罕见。以2万吨级码头工程为例,需预制安装沉箱41个,最大的沉箱长24米、宽12.6米、高约16米、重达2369.5吨——这与一艘海军护卫舰的重量相当。
在三年时间里,成百上千的建设者,在这个海上孤岛上迎台风、抗大潮,在狂风海涛中坚持施工,留下一个个令人难忘的故事。
泥泞荒岛上的“神笔马良”
“80后”的许广林是茂名人,长期的沿海工作经历,加上近几年在芒洲岛上的艰苦生活,“赠”给了他一脸的“芒洲红”,使他凭添了几分憨厚。
2015年6月,许广林作为项目管理团队首批负责人之一,奉命组织施工人员登陆远离岸地13公里的芒洲岛安营扎寨。
当时的芒洲岛,场地泥泞,一片荒芜。烈日暴晒时,连一棵遮荫的树都没有;暴雨淋漓时,连条像样的路都没有。岛上没有淡水,没有通电,更没有网络,这给前期的驻地建设和四通一平作业带来了极大考验。许广林带着队员,每天早上上岛,天黑下岛,中午吃着岸边驻地食堂送去的快餐。经过一个月的努力,完成了芒洲岛生活、办公系统的驻地建设。为了保护好海岛环境,许广林还以身作则,带领大家在每天下岛之前,自觉把垃圾分类整理收集到垃圾袋,通过交通船统一运输到岛下。
刚进场时,许广林压力很大,“有好多事是原来没有遇到过的,每天要到凌晨一两点才能睡下。忙啊!海上最多时有300多人,15艘船,天上有航拍,海底有摄像,各墩台都有监控,不仅要组织施工,还要常常结合图纸和合同工期查找问题。”许广林欣慰地说,好在员工齐心,没有一个人中途说受不了苦不干的,大家扭成一股绳地干,不少青年员工都在这样的拼搏中成长起来了。
在进行30万吨码头的整桩嵌岩桩施工时,因为海上大斜率整桩嵌岩施工一直是国内外的施工难题,加上这个项目的嵌岩桩斜桩施工最大斜率达到了3:1,施工成桩困难,一次成孔率很低,平均一根桩成孔需要22天,难于满足进度和质量要求。许广林召集大家一起开动脑筋,进行技术攻关和科研探索,最终取得了每周能完成一根嵌岩桩的良好工效,圆满完成了73根整桩嵌岩桩的施工任务。
在进行桩基施工时,为了鼓舞施工队伍的积极性,许广林把公司组织劳动竞赛的活动贯彻到施工班组上,激励施工队伍把5台桩机增加到10台,每进一台桩机,奖励1万元;6天内完成一根桩奖励500元,每提前一天完成,增加100元奖励。如此一来,大大提高了施工班组的劳动积极性,使得墩台73根桩基的施工任务仅用了6个月,为后期墩台浇筑抢得了宝贵的施工时间。
施工后期要安装造价合计1.3亿元的油管。为了确保安装时不走弯路,许广林带着团队先看图纸,学习规范,又带他们到石化区域去参观学习,请来2名专业工程师到工地讲课。磨刀不误砍柴工,从来没有参与过工艺管道施工的团队顺利完成了所有管道的安装工作。
许广林说话时有个习惯,他喜欢画图纸,刷刷几笔,画什么像什么。他回忆道:“小时候,我去上学,河上没有桥,要绕很远才有一座小桥。我当时听过神笔马良的故事,我就想,如果我也有一支神笔,画出一座桥马上能走就好了。”他指着自己的电脑说,现在好了,针对施工中的难点,先建立三维模型进行现场施工模拟,对于模拟中产生的问题反馈到实际现场施工中,为生产提供数据和参考,这技术比起传说中的马良的神笔可实用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