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资讯
首页 > 国内资讯 > 广东新闻

大片荒地变良田 连州5年建设高标农田22万多亩

时间:2018-06-06

原标题:“就像打通了农田的‘任督’二脉” 连州5年建设高标农田22万多亩,新修机耕路、水渠850多公里,让大片荒地变良田,实现农田增产农民增收

修建机耕路和水渠,是高标农田建设的重点。这些机耕路和水渠在田间蜿蜒,宛如畅通的血脉,为农田带来了生机。

6月仲夏,天亮得早。清晨6点刚过,唐志毅已在桑田里忙着采摘桑芽。

这是连州市西岸镇东村。唐志毅的桑田紧挨着3米多宽的机耕路,还有一条60厘米宽的三面光水渠蜿蜒穿过。

在这清晨,站在绿油油的桑田里,看着水泥铺就的机耕路,听着汩汩的流水声,唐志毅心情舒畅。

而在两年前,他的心情完全不一样。那时候他的桑田旁没有机耕路和水渠,车子进不了,水也到不了,施肥、运输全靠肩挑手抬。

而因为距离水源远,夫妻两人更是常常在凌晨一两点没人用水的时候去放水灌溉,苦不堪言。

20多亩的桑田,一年下来单单施肥、运输的人力支出就要5000多元。而如今,他开着农用车一个人就能搞定,而水渠就在眼前,浇水方便多了。

这得益于连州高标农田的建设。

自2013年起在全市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5年来,连州累计投入2.6亿多元,在12个镇(乡)建设高标农田22.35万亩,成为振兴乡村发展的强劲动力。

修建机耕路和水渠,则是高标农田建设的重点。在连州,不少乡村因为缺乏机耕路、没有水渠,导致了农田耕种困难,丢荒情况也屡见不鲜。

在高标农田建设中,连州新修建了机耕路和水渠850多公里,让大片荒地变成了绿田。

西岸镇东村,于2016年12月完成了600亩的高标农田建设,唐志毅迎来了好时光。“有了机耕路和水渠,就好像打通了农田的‘任督’二脉,耕作方便了,收入增加了。”

“现在,我们的农田水通路通,村民种田信心十足。”站在穿过田野的机耕路上,东村村委书记黄爱和说,高标农田建设后,近百亩荒田复耕了,田地便于管理了;农田租金涨了,村民实现了增产增收。

建设高标农田的好处还远远不止这些。

“按高标建设的农田,基本能做到旱能灌、涝能排,基础设施配套更加完善,改善了农业机械化、规模化生产条件,增加抵御自然灾害能力,为粮食生产、农民增收提供了保障。同时,可以吸收更多的劳动力从事农业产业,减轻农村就业压力。”连州市国土局副局长雷建强说。

●文/图:南方日报记者 黄津 连州视窗记者 何祥振

特约通讯员 李海丹 通讯员 黄国政 陈锋 梁建伟 敖相亮 谭争

农田租金翻倍涨

“之前这片农田全是很窄的田埂路。”西岸镇东村村委书记黄爱和指着3米多宽的硬底化机耕路,开心地说,“这一改变主要得益于2015年连州市国土局实施的高标准农田建设。”

黄爱和所指的农田位于该村一个叫门边垌的片区,这里有150亩农田,虽然农田地理位置优越,但由于水路不通,种田不便,村民不想种,租赁也没人要,还丢荒了近百亩地。

“建设高标农田之前,租赁价格是每亩250元,尚且不能全部租出去。”黄爱和介绍,因为农田交通不便,当时有村民以350元每亩的价格请人收割稻子,却没人愿意接单。

2015年,东村开始建设600亩高标农田,门边垌的150亩农田也在其中。

在确定项目建设前,该村召集村组干部、党员代表、农户代表分别召开民主会议。

“建设高标农田这个项目是各家各户都在同意书上签名后才动工的。”黄爱和说,村民们听说要建设高标农田,都十分高兴,均表示支持。

2016年12月,东村高标农田建设完工。完工后的门边垌不再是水路不通的“难耕地”,3米多宽的机耕路贯通农田的东西南北,水渠则沿着机耕路一直延伸,方便了灌溉。

因此,当年的租赁价格也翻了一番,涨到每亩500元。每到收割季节,村民可以采用收割机进行收割,以100元每亩的价格就能请到帮手,3天时间就可收割100亩田地,不仅收入增加了,更省时省力。

如今,东村已和深圳的一家农业发展公司敲定了合作意向,该公司将承包门边垌的农田,将农田种植和古村落旅游一起规划,主打特色农业。

“按每亩田租金500元算,东村农田经过高标农田建设后,能为全村增加30万元的收入。”黄爱和说。

修了机耕路和水渠,唐志毅的桑田告别了肩挑手抬的耕种模式,每年增收1万多元。

有水有路好致富

今年40岁的东村村民唐志毅在村里一个叫沙子路的地方承包了26亩农田种植桑树。“除了产桑果,主要是出售桑芽菜——只采摘树梢顶上不到10厘米的嫩芽,真空包装后全部销往珠三角。”

在高标农田建设前,他给农民的租金是每亩250元,现在,价格已经涨到了每亩500元。“水通路通了,租金的价格自然高了。”

2015年,唐志毅从外地回到家乡,看到村里沙子路一带有许多农田没有种植水稻,他萌生了承包村民土地发展农业的想法。他了解到桑芽菜是时下流行的一种新菜式,便决定承包村民的农田种植桑树。

当时,唐志毅租下了10多户村民的农田26亩。“由于水路不通,特别是灌溉困难,不少村民的农田要么荒废着,要么随便种点菜,基本是无心打理。”

他说,自己租农田的时候,田地基础设施不完善,很多村民不愿意耕种,虽然租金不高,但是路不通的问题给他种植桑树带来许多不便。“比如走田埂路运输肥料的时候必须要请人帮忙才行,耗时又耗钱。”

“现在机耕路经过我的种植基地,运肥料只需要自己开一台车就行。”他算了一笔简单的账,以前运肥料要请三四个人帮忙,每天工钱80元,现在路通了,不需要再请人,一年下来就可节省5000元人工成本。

“桑叶的运输也方便了。”他说,机耕路没修好时,从种植基地采摘桑叶到村中心的桑芽菜加工厂,足足1公里的路程全靠人工搬运。而今,路通了,唐志毅可以直接用车将桑叶运送到加工厂。

现在,唐志毅的桑树种植基地日产量可以达到150斤,能达到这个产量得益于新修的水渠。

在高标农田建设之前,他的种植基地灌溉十分不便。“以前的水渠是泥土堆起来的,到处都漏水。”为此,夫妻俩常常在凌晨一二点没人用水的时候去放水灌溉,苦不堪言。

由于水渠设施差,灌溉难,长期以来桑树的生长和生产产量受到了影响。“现在任何时候想要灌溉都可以,产量也增加了两成。”唐志毅告诉记者,相比以前,每年增收了1万多元。

今年4月份,唐志毅尝试做起了桑果采摘旅游。“以前路没通的时候,这事想都不敢想,别人也不可能前来采摘。现在路通了,采摘旅游成了一条赚钱的新路子。”

“今后要继续拓宽种植面,开发野菜品种,”唐志毅说,预计增加20多亩种植面积,整个种植基地的面积将达到50多亩。

对种植基地未来的发展,唐志毅信心百倍,“水通路通,信心自然足了。”

连州5年建设高标农田22万多亩,新修机耕路、水渠850多公里,让大片荒地变良田,实现了农田增产农民增收。

丢荒地变成良田

在星子镇四甲村,晌午的阳光下,是一幅生机盎然的景象。记者看到,1000多亩的农田里种满了水稻、玉米,村民正在农田里躬身劳作。

“以前这片农田很多都处于丢荒状态。”四甲村村书记贾明养说,在建设高标农田之前,500多户村民中,有300多户村民的200多亩田地无人耕种,长期荒废,杂草丛生。

“水难引,没有路,挑也难挑,背也难背,”曾是这片农田的真实写照,也是村民不愿意耕种的原因。

改变这一切的,正是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

“当时,村民听说要建高标农田,非常高兴。”四甲村村主任陈卫平说,为了配合国土部门更好地开展高标农田建设工作,村里特地召开了几次村民大会。

建高标农田要在农田里开辟4米多宽的机耕路,这势必会占用某些农户的农田,且得不到补偿。

村民大会上,村干部将这个政策告知村民,村民们均无意见,不仅如此,不少村民在修路的时候还主动出力帮忙。

去年3月份,四甲村高标农田建设完毕,这片1000多亩的农田发生了巨大变化——

以前,水路不通,大片荒田,不少村民宁愿在田里种树也不愿意耕作。

如今,荒田变水田,浇地不用愁,想种什么就可以种什么,村民种田自然有了奔头。

4米宽的硬底化机耕路,配套完善的引水设施,让这片不少村民嫌弃的荒田变成了人人争相耕种的水田。

62岁的村民夏国强有1亩多地,高标农田建成之前,因为没有路,他的地丢荒了四年。水通路通后,他迫不及待地在地里种下了芋头。现在,他一有空就会扛起锄头去地里“遛一遛”,盼望着丰收的到来。

他说,当时奈何田地水路不通,村民想种点什么都不方便,种了也难料理,长不好,没收成。“如今灌溉不用愁,路又好走,种点什么都有收成。”

 

得益于高标农田的建设,星子镇四甲村200多亩丢荒的农田种上了烤烟。

水通路通财就通

在星子镇107国道出入口不远处,可以看到一片片长势茂盛的烟叶,这就是欧阳志高种植的46亩烤烟地。

54岁的欧阳志高是四甲村的村副主任,也曾做过村委会的村干。他初中毕业后便回家当了农民,如今已有38个年头。

他租种的农田上半年种植烤烟,下半年种植水稻,年年如此。

原本,欧阳志高租的农田并不在此,而是在村里另一处交通极不方便的地方,人工成本极高。为此,2016年,欧阳志高改租107国道旁的农田,图的就是交通方便。

虽然交通方便了,但是每亩地的租金由200元涨到了300元。不过,欧阳志高却说,即使租金增加了100元,他也愿意租下这片交通方便的农田发展农业。

作为一个老村干、老农民,他深知水、路对村民和农业的重要性,用他的话说就是:“水通路通,财就通;水不通路不通,财就通不了。”

四甲村有2800多人口,3000多亩耕地,以前交通不方便,没有机耕路,都是靠人挑。欧阳志高曾经租种的农田也是这番光景。

“以前没有机耕路,每到施肥的时候,全靠人力运肥料,交通方便的地方就多撒一点,偏远一点地方实在运送不方便,只能随便撒一点。”因为施肥不均,欧阳志高种植的烤烟产量一直上不去。

2017年3月份,欧阳志高租种的农田完成了高标农田建设,新建了一条宽3米多的机耕路,加上此前的两条公路,3条公路交汇于此,“这三条公路刚好围成一个三角形,耕种管理变得非常方便。”

如今,烟叶施肥时,欧阳志高可以照顾到每一亩田。

烤烟亩产量也从280斤左右增加到今年的360斤左右。“路好走了,每亩农田施肥很均匀,这样就增加了产量。”

欧阳志高粗略算了算,路通之后一年最少可以节省2万元的成本,“如果路不通,即使再投入2万元成本都不够。”

从去年冬天开始,机耕路建成的地方,村民耕作都可以采用犁田机和收割机作业,这也大大降低了成本。

欧阳志高回忆起了5年前的情况,那时候,他在村子的另一处租了30亩地种植水稻,每到收割的季节,他每天都要请十几个人帮忙背水稻,一天下来要花1000多元的人工成本。

如今,在这片交通方便的农田,到了收割的季节,欧阳志高就请来收割机,收割机每次可以运输1000斤稻谷,直接运送到路边,一亩地每天的收费仅为120元,不仅方便,而且便宜。“如果没有机耕路,村民种田基本是亏本,因为人工费太高了。”

他说,目前村里还有许多偏远的农田由于没有机耕路,现在已经临近烤烟的收割季节,依然找不到劳动力。“留在农村的劳动力年纪较大,去偏远的地方劳作,他们已力不从心了。”

高标农田的推进,以及村民大力发展现代农业,起了不小的示范作用,“村里有几个年轻人看我们做得不错,也回来承包农田发展农业。”欧阳志高说,这些年轻人觉得如今村里的农田水通路通,村民们发展农业也有不错的收入,回家干也是一条不错的路子。

他感慨地说,以前村里的村民是哪里有水就到哪里种田,大片的农田荒废着。现在修了机耕路之后,路到哪里水就可以引到哪里。“总的来说,高标农田建设之后,农民耕作方便了,成本降低了,产量和收入增长了,农田的耕作率也大大提高了。”

  • 上一篇:连州三水瑶族乡新八村 将建成省级“红色村”
  • 下一篇:清远考场周边临时管制,考生如遇突发情况可向现场交警求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