洒水车在遂溪县城文化广场作业。
近日,记者来到遂溪县城,行走在县城的大街小巷,看到城区的道路整洁,垃圾箱、果皮箱沿街有序摆放,沿街、人行道、雨水口、花坛树穴、墙根和绿化带等都十分干净。
当前,改善农村生活环境,建设美丽乡村,应立足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实际,不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推动美丽宜居乡村建设。在这方面,记者了解到,遂溪县近年来把开展农村生活垃圾治理作为“建设现代美丽新遂溪”的重要内容,积极推行城乡环卫外包模式,加强生活垃圾治理基础设施建设,建立了生活垃圾“户收集、村集中、镇监管、县处理”的收运处理体系,农村居住环境得到切实改善。一幅幅“山清水秀、整洁有序、环境宜居、文明和谐”的美丽图景,正在遂溪大地徐徐展开,清洁之风劲吹。
创新模式
县城环卫管理市场化运作
据了解,2011年12月,该县组织多方调研和考察学习,决定由政府购买服务,实行市场化经营的县城环卫外包模式,成为粤西地区首个将环卫市场化的县。2012年1月,遂溪县城区的清扫保洁、垃圾收运、小广告处理、垃圾压缩、垃圾填埋等环卫工作正式交由中标企业负责。规划保洁的总面积达184万平方米,其中主要街道95条,面积152.6万平方米,比原清扫保洁面积增加46万平方米,上门收集住房垃圾总户数约2.5万户,做到县城环卫保洁全覆盖。
在财力保障上,该县每年增加环卫清扫保洁经费投入,加大环卫保洁力度;在设施配套上,在县城中心、城乡结合部和城中村增设果皮箱、垃圾桶和垃圾房等基础配备,加建垃圾压缩中转站,同时明确门前三包责任,使清扫收集的生活垃圾及时转运、处理,为环卫市场化的推行创造有利条件。
以点带面
全面铺开镇村环卫保洁市场化
2013年,该县首先从草潭镇开始探索环卫外包工作,草潭镇政府将环卫站“外包”,把管理运作权下放,引进企业运作模式,镇区环卫保洁由承包商自行经营管理,每月环卫费用由镇政府统一支付,员工收益与卫生监督员、居民代表的满意程度挂钩,镇区卫生状况发生明显好转。
从2015年4月起,该县镇区的清扫保洁费用由县政府给予补助,实行以奖代补,按季发放,即每季经评定合格后,给予各镇补助每平方米0.5元,考核评定不合格的不予补助。全县各自然村聘请了村级专职保洁员,已具有稳定的保洁队伍。据统计,全县328个行政村均建立村庄保洁队伍,各自然村根据人口规模、保洁范围按每500人配备1名保洁员的标准,共配备村级保洁人员3400多名。各自然村聘请的村级保洁员工资组成由市、县及社会来源构成,实行市财政补贴一点、县财政补贴一点、村自筹一点的模式。各镇建立起以村管理为主、镇级管理调度指导为辅的管理机制,定期对村级保洁员进行环境保洁、安全意识的培训,统一配置保洁员的服装、工具和三轮车,提高保洁员的工资补助,制定了保洁员作业、上岗和奖罚制度,逐步实现了农村生活垃圾治理规范化、制度化、标准化。
城乡统筹
实现县域生活垃圾治理全覆盖
2015年4月,该县将环卫保洁外包模式推广到全县范围,在粤西地区率先试行镇村环卫外包,将全县1976条自然村、3956个垃圾收集点的垃圾集中进行收运、转运作业,实现生活垃圾“户收集、村集中、镇监管、县处理”模式。这种模式由承包单位负责将村民清理到垃圾池里的垃圾转运到镇中转站,再将镇中转站的垃圾压缩后运到县垃圾无害化填埋场,农村垃圾实行2天转运1次,中转站内的垃圾日产日清,不允许遗留垃圾积存过夜。
记者了解到,该县镇村垃圾转运业务按区域划分,向外发包,镇政府负责镇区的清扫保洁工作,村负责村庄的清扫保洁工作。在日常清扫保洁工作中,由村级保洁员清扫负责区域的垃圾,并按规定将保洁清扫的垃圾收集到规定的垃圾收集点,由外包公司统一收取。镇政府负责镇区的环境卫生清扫保洁工作,每天实行2大清扫,主要路段全天候保洁,并将垃圾运到镇垃圾中转站处理。
目前,全县14个镇(除县城外)已全部实现镇区生活垃圾收运市场化运作,由各镇招标自选承包商,每年外包费投入资金共700多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