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鲨鱼姐姐漂不漂亮?”记者问。
“我不认识!”10岁的邱英祺露出久违的笑容,终于有了一点孩子本该有的顽皮。
在相机“咔嚓”一声后,邱英祺和一群穿着绿色短袖,戴着白色棒球帽的同龄人在欢笑声中走进东莞科技馆,开启了他们在这个陌生城市中为期3天的夏令营之旅。
19日上午,“情暖童心·莞爱同梦”——2018“小候鸟”爱心传递夏令营在东莞市青少年活动中心开营,50名“小候鸟”将在科普大学堂感受前沿科技、参与美幻童画的课堂和糕点DIY学习、体验城市猎人密室逃脱项目、参观袁崇焕纪念园。他们还将一同前往广东唯美陶瓷集团,与厂区的孩子共同感受流动少年宫的乐趣。
主办方希望通过这样的活动,让“小候鸟”们在度过健康快乐暑假的同时,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父母所工作的城市。
“小候鸟”▶▶在莞体验现代科技新鲜感
进入科技馆就能看到机器人乐队、4D电影院……初次见到这些新奇东西的邱英祺想要将整个科技馆看个遍。
不爱说话的他开始变得粘人,每当讲解员辗转到另一个“奇奇怪怪”的东西时,邱英祺就会开足自己的“小马达”,飞快地跑到讲解员身边,还时不时地看看社工余家烂在不在旁边。
“好神奇啊!”邱英祺盯着眼前的机器人说。对于很少有机会来科技馆的他来说,这里充满了“魔力”。
邱英祺父母是在莞务工人员,自出生后,他便由爷爷带大,还有一个7岁的弟弟。平时,除了上学就是做家务,邱英祺唯一的娱乐方式就是捉迷藏。他接触这些“新鲜玩意儿”的机会不多。
“英祺虽然才学10来天的绘画,但是很有灵气,很刻苦,画得特别不错。”余家烂说。
这两年暑假,邱英祺都会来到爸爸妈妈工作的工厂里。他的父母因工作繁忙,只有晚上下班后才有时间陪他。
陌生的环境和混杂的人群让邱英祺没有出去玩的兴致。白天可以做些什么呢?邱英祺参加了社区每年暑假组织的公益绘画班和非洲鼓学习,每天早上的学习时间成了他的“小幸福”。
除了绘画和非洲鼓学习,英祺还自学了一年的象棋,只因为“爸爸会下”。
“老候鸟”▶▶不归巢不高飞帮助“小候鸟”
余家烂是东莞隔坑社区服务中心的一名社工,去年毕业后就一直留在社区服务中心,孩子们给她取了一个外号叫“鲨鱼姐姐”。
“烂,是灿烂的烂。”在向别人介绍自己的时候,她经常这么说。
余家烂从小也是一名留守儿童。
读小学的时候,余家烂俨然一副“小大人”的模样。读书、做家务、带弟弟妹妹、照顾爷爷奶奶、在田里干活,“大人的担子”过早地落在她肩上。
“平时不是特别想念父母,只是很小的时候有一次下雨,没伞,自己淋了半个小时的雨才回到家,那一天特别想爸爸妈妈回来。”她说这话的时候,脸上的表情很平静,“每年爸妈都只是过年回来六七天。”
但懵懵懂懂的她早已明白,这六七天的相聚意味着下一次见面又要等一年。“每次爸妈回来之前特别开心,但之后几天就会很忧郁。我假装对他们不理不睬,来换得他们更多的关心。”
作为“老候鸟”,余家烂长大后并没有选择归巢,而是选择留下来成为“鲨鱼姐姐”,帮助“小候鸟”健康成长。
她在实习期间就选择回来做社工,低廉的工资让父母对她有点心疼。不过,她有自己的想法。
“我想在这条路上,重新认识自己的原生家庭、重新认识自己。”余家烂说,面对努力而又无力的父母、胆怯又懂事的“小候鸟”,“鲨鱼姐姐”的内心有一丝触动。“我是一个特别早就懂事的人,但我不希望这些小孩子这么早就懂事,懂事的孩子会特别在意别人的看法,会太宽容而没了自我。”她说。
主办方▶▶希望引入更多社会资源和力量
邱英祺和余家烂的情况并不是个例,这在外来务工人员比例高达75%的东莞显得尤为突出。据东莞市人力资源局不完全统计,东莞市外来务工人员未携带子女同行的高达40%,其中不包括本地外出务工人员。
在19日上午举行的夏令营开营仪式上,东莞市青少年活动中心主任谢洪涛介绍,这一夏令营已经是举办的第三届了,来自湖南、江西、湖北等地区的50个家庭参与进来。
据了解,这一届的夏令营由东莞市教育局、东莞市农民工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东莞市人力资源局共同指导,东莞市青少年活动中心主办。每年办一次夏令营,花费大概是6万元,而今年的活动由中央彩票公益金拔出专款来进行支持。东莞市梅州商会也为本次活动捐赠了50个书包。
“我们希望更多的孩子了解父母所在城市的环境,让他们能够理解父母,增长更多见识,度过一个快乐的暑假。但只是我们的努力还是不够,需要社会更多的人士关注他们。”谢洪涛说。
据了解,目前,东莞市不少镇街开展了针对进城“小候鸟”的各类志愿服务,许多社区也开设专门的“小候鸟”活动室和公益教学班,努力让“小候鸟”面对陌生环境不孤单,让他们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