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资讯
首页 > 国内资讯 > 广东新闻

市农科院选育出首个水稻新品种“客乡一号”

时间:2018-07-23

市农科院选育出优质高产的常规稻新品种“客乡一号”。(连志城 摄)

  记者从市农业科学院获悉,该院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质高产常规稻新品种“客乡一号”已通过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拿到“身份证”,可在我省粤北以外稻作区早、晚造种植。“客乡一号”也成为该院建院(所)以来选育出的首个水稻新品种。

  据选育团队介绍,“客乡一号”是用黄莉占与Q优6号杂交,后代经过系谱选育而成的高产、优质、抗病的感温型优质常规籼稻品种。晚造平均全生育期111天至112天;2017年晚造参加省生产试验,平均亩产445.8公斤。“作为常规稻,‘客乡一号’的产量已经与作为对照的杂交稻相当。”市农科院副院长巫志坚说。

  不仅如此,“客乡一号”米质获赞。在2016年晚造米质鉴定中,“客乡一号”为国标和省标优质3级,米质较好,食味品质80分。在2017年晚造米质鉴定中,“客乡一号”被评为部标优质2级。“米饭松软,口感滑。”选育团队成员叶菊华说,但这一粒米可谓来之不易。

  要成功选育一个水稻品种有多难?“10年打基础,20年出成果。”叶菊华说,由于该院水稻亲本资源有限,寻找合适亲本匹配至关重要。在传统选育方式中,既需要大量的田间数据支撑,也需要运气。

  2009年,黄莉占已引入梅州种植一年,彼时Q优6号大面积推广。育种团队利用两个优质品种进行杂交,开始了更为漫长的选育过程。要形成稳定的材料,一般需要种植五六代以后,也就是在两个现有品种杂交后的第五或第六代“子孙”中,才有可能将基因特性稳定下来。“至少需要6年时间,再加上2年区域试验,还有1年生产试验。”叶菊华说。

  其间,技术人员只能人工方式采集种子。为避免混种,每一粒种子都是用纯人工方式摩擦去除枝梗。“有些只结了两三粒种子,但只要有一粒就有可能。”选育团队成员郭樱花说。一连串的田间试验数据都记录在技术人员的本子上,有些纸张因为翻阅过多,接近脱页。去年,市农科院还大力提升科研软硬件建设水平,引进一批高素质人才,其中有一位博士生加入了育种团队。

  看到精心选育的水稻品种通过审定,团队成员激动不已。与此同时,该团队水稻选育亲本资源从几十个增长至3000多个,为水稻亲本系谱数据库建设奠定了基础。

  • 上一篇:传承千年民俗!平远县千人共祭客家先贤程旼
  • 下一篇:爱上这片热土!百名研究生暑期走读梅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