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平县德福农业有限公司一期基地。
南方网讯 (全媒体记者/蒋才虎 通讯员/程学勇 徐精华)河源市和平县公白镇近年来加快经济转型发展,从传统的生猪养殖业转升至花卉盆栽种植业,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这是笔者近日从公白镇获得的信息。
公白镇丘陵遍布,资源匮乏,土地贫瘠,是典型农业小镇,民间说此地“人没两只,钱无两百”(又小又穷)。该镇传统产业是养殖生猪,产业规模小、水平低、经营分散、管理粗放,对土壤、水源、空气污染严重,老百姓怨声载道。2016年,公白镇以中央环保督察为契机,全面拆除违建猪舍2万多平方米,清理违法养殖生猪2万多头。
2016年12月,公白镇以中央环保督察为契机,拆除违建猪舍。 吴焕逸 摄
为填补生猪养殖退出后的收入空白,加快经济转型发展,拓宽当地农户增收渠道,经多方考察、评估,公白镇决定引进、扶持花卉盆栽种植业,种植基地定在美塘、塘角、新石3个村。引进的现代农业企业德福农业公司集农业技术开发推广与应用,花卉、林木、苗圃、种苗的研发与培育,农业产业化示范种植与销售为一体,和平县德福农业有限公司分三期建设公白基地:一期投入资金1600万元,建成60余亩现代农业大棚及相应配套设施并投入运营。目前已初步形成以红掌、发财树、吉利红、狼尾蕨等6大系列16个精品小盆栽产品线,年产量200万盆,年产值2400万元,带动贫困户49户177人,合作种植承包户21户;二期基地200亩,拟投入3400万元,预计今年10月投产,建成后年产量600万盆,年产值7200万元,带动合作承包种植户70余户,可安排200人就业;三期基地2000亩,拟投入500万元,计划今年10月开工,明年春季投产,以合作种植模式带动200余户农户约400多人就业,年产值将达2000万元,户均收益7.5万元。
为打消贫困户顾虑,保障贫困户利益,和平县德福农业公司将自有资产做抵押,与贫困户签约,公司一旦遇到经营风险,将优先偿还贫困户投入资金。公白镇共有5个村(1个省定贫困村,4个面上村)、49户贫困户177人(占全镇贫困总人数的43.8%)与和平县德福农业公司签订合作协议,总投入资金141.6万元,贫困户每年可收回10%本金以及7%股金分红。以贫困户入股扶贫受助资金8000元为例,10年可获得全部本金返还和分红资金共计11080元。
和平县德福农业公司一期基地大棚。 朱灯塔 摄
公司还为入股贫困户提供就业机会,参照目前在岗工人工资标准,贫困户每位劳动者每天做临时工收入不低于80元。以每年到基地上班100天计算,每位劳动者每年劳务收入至少8000元;按常设岗位每月至少2500元收入计算,每位劳动者每年劳务收入超3万元,这有助于贫困户稳定脱贫。
农户也可选择租用公司大棚,与公司签订合作协议,向公司缴纳租金5.4万元、押金5.4万元和种苗肥料款12万元后,即可租用公司温室大棚3亩。公司提供培训服务和技术指导,按约定价格回购育成花卉,农户每年收入可达15万元至18万元。
农户还可出资自建温室大棚和配套相关设备,公司为农户提供种苗、肥料、花盆以及技术支持,按约定价格回购育成花卉。目前,公白镇东联村3户农户联合建立小型盆栽花卉基地10亩,总投资约120万元,每年总收入达60万元至75万元。
农户单纯出工或出工种自家地也行,双方约定:公司提供盆栽种苗、技术指导;农户提供劳动力和自家山地,按该公司要求种植招财树树桩;无可用土地的农户,可到公司流转的1200亩山地种植招财树树桩;公司定期保价收购树桩。农户通过这一做法,每户平均年收入可达7.5万元。
和平县德福农业公司员工将花卉打包发往广州销售点。 朱灯塔 摄
采用现代化大棚种植盆栽产品,配备相应的恒温智能化调控设施,彻底改变了传统农业靠天吃饭的局面,风险基本可控,污染基本为零,人工和土地流转成本相对较低。目前,和平县德福农业公司正在生产的16个精品小盆栽产品线,从育苗到销售,周期最长的360天,最短的120天。因采用温室大棚种植,部分品种可全年不间断种植生产,头年投入产出比可达3:4。诱人的看得见的经济和环境效益,极大激发了村民干事的热情,有效吸引了外出劳动力返回家乡创业就业、发家致富,农村“留守儿童”“空巢老人”“隔代教育”等社会问题,也因此得以部分解决,社会效益也十分明显。
图片说明
图一:2016年12月,公白镇以中央环保督察为契机,拆除违建猪舍。 吴焕逸 摄
图二:和平县德福农业公司一期基地大棚。 朱灯塔 摄
图三:和平县德福农业公司员工将花卉打包发往广州销售点。 朱灯塔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