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日上午,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与南越王宫博物馆联合举办的《数字考古——遗址影像与虚拟现实》专题图片展在南越王宫博物馆遗址保护主楼二楼临展厅开幕。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刘建国带来了近年来考古工作的最新成果——三维建模。据悉,展览将持续三个月,至11月20日结束。
本次展览共展出考古遗址影像100余幅,展示了考古现场影像获取与三维重建等技术实际应用的最新成果,也为观众提供了直观感受和体验考古影像技术最新“数字化”发展的宝贵机会。这对考古知识的普及具有积极意义。
随后,刘建国研究员为观众作《科潘考古掠影》专题讲座,介绍社科院考古研究所团队在南美洲科潘玛雅遗址的发掘工作,以及数字技术在考古发掘中的应用。
推出公众考古体验活动,VR眼镜、无人机等最新考古技术手段
在考古发掘的过程中,考古工作者需要通过图像来记录各种考古现象,考古成果亦多以图像和文字的方式向公众展示与报道。近年来,随着各种成像技术的发展,航空、航天影像技术也应用到了考古工作中,在考古成果展示方面,可以通过计算机建立遗址和文物的三维模型,更可以将影像资料通过VR影像设备展示。
“因为考古工作是一个向下发掘的过程,有了三维建模,我们可以把每一个阶段的开挖通过三维建模保存起来,最大限度地帮助我们还原和判断,做出合理的(考古)解释。”现场,刘建国演示了虚拟现实眼镜(VR)。观众带起VR眼镜便可清晰看到千年以前的宣化辽代张世卿墓的壁画,以及千里之外的新疆克孜尔石窟内的佛像。
据了解,张世卿墓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古城宣化西北 4公里的河子乡下八里村,墓主张世卿,辽代归化州(今宣化)清河郡人,原为地方绅士。壁画中有天文图、茶道图、散乐图、出行图、启门图、挑灯图、备经图、备宴图、对弈图、婴戏图、花鸟图等,宛如地下艺术长廊。
此外,目前在考古工作中应用十分频繁的无人机也在本次展览中亮相。在博物馆的公众考古中心还展示了专门为小学一年及以上学龄儿童开发的无人机,既能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也训练空间感及身体协调能力。
南越王宫博物馆馆长全洪表示,选择在暑假期间推出这个展览,目的是让更多青少年学生有机会借助最新的技术手段走进考古、了解考古。
想参加公众考古体验活动的市民,可通过南越王宫博物馆公众号预约,PLUS君整理如下:
一、考古VR影像体验活动
活动时间:8月4日、8日、11日、15日、18日、22日、25日、29日
下午15:00-17:00
活动地点:南越王宫博物馆遗址保护主楼二楼临展厅
内容:通过VR展示设备,观察一千年前辽代张世卿墓的墓室以及新疆克孜尔石窟石窟。VR展示设备主要由高性能的计算机、定位器、虚拟现实眼镜、控制手柄等组成。两个定位器时刻检测虚拟现实眼镜的位置和方向,并通过与计算机连接的虚拟现实眼镜将信息传递到计算机中。计算机接受定位器的信息后,调取相应位置和角度的立体像对影像,分别发送到虚拟现实眼镜的左、右观察镜中进行显示(计算机显示屏上也同步显示),人眼便可以观察到三维立体的场景。
二、考古无人机摄影科普体验活动
活动时间:8月5日、12日、19日
下午14:30-17:00
活动地点:南越王宫博物馆遗址保护主楼二楼公众考古展示中心
内容:活动共有2个模块:首先是“科普讲堂”,由专业无人机教练老师为观众普及无人机知识。并由无人机教练老师通过视频播放和导播介绍“无人机百年史”,“无人机安全操作注意事项”,“无人机遥控期讲解”,“无人机趣味小视频分享”等内容;第二部分是“无人机操作体验”,由专业无人机教练指导观众操作启蒙无人机飞行。
【文字】刘丹颖
【摄影】刘力勤
【实习生】林晓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