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9日—25日,第十四届中国国际合唱节在北京举办,江门市童声合唱团荣获“A级合唱团”荣誉称号。7月24日,殷雄抑制不住激动心情,第一时间在朋友圈发回了喜报。江门合唱事业可谓“繁花盛开”。
殷雄既是江门市合唱协会会长,又是蓬江区文化馆馆长。从与音乐结缘,他便爱不释手。带着对音乐的热爱和对知识的渴求,殷雄走上追求艺术的道路,如痴如醉地在江门这片土地上传播文化,让合唱“生根发芽”,唱响侨乡品牌。
作为一名基层文化事业的管理者,他又清晰地知道自身的追求和责任——繁荣文化艺术,推动江门“文化强市”建设,增强城市竞争力。“通过文化艺术,去温暖和感染市民,尤其是广大的基层百姓,让他们觉得在这个城市不仅能吃得饱、穿得暖,更加有精神上的安全感和幸福感。”
送文化 打造“欢乐大篷车”流动舞台
走进蓬江区文化馆办公楼二楼,映入眼帘的是简单整洁的工作环境,满满一墙的奖杯和奖牌,折射出的是热爱和坚守。见到殷雄,难免被他身上由内而外的艺术气质所吸引。他浑身散发着正能量,举手投足间的温文尔雅彰显了一个文化馆馆长的修养。
事实上,刚到文化馆工作的殷雄承受了很多压力。2011年底,殷雄从江门幼儿师范学校调到蓬江区文化馆,身份由音乐教育者转换为一名管理者,从活动策划、人员组织到财务分配都要从头学习,此外当时蓬江区文化馆还存在场地缺失、人员紧缺、较少开展自主性文化活动等问题。
起步是艰难的,但殷雄总有那么一股不服输的劲儿。“方法总比困难多,我虚心向老同志、业务骨干请教,还主动到兄弟文化馆取经。”这七年来,殷雄以文化馆为家,来得最早,回去最晚,文化馆成为了他的“第二个家”。
殷雄意识到,文化馆作为公共文化场所,应该率先引领蓬江区的文化艺术工作。于是他借机发展文化馆职能项目,开展文化馆公益免费开放、大型文化活动、送戏下乡活动、精品文艺创作、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等,如痴如醉地“送文化”到百姓当中。
“一旦踏入文化馆,就意味着你将过上这样的生活,别人上班你上班,别人下班你还上班。如果不能接受就不要开始。”殷雄说。这些年,他就像其他群文工作者一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痴心于群文工作,可以说“不是在工作,就是在去工作的路上”。
为了将“文化惠民”落实到位,打造文化品牌项目成为了他的工作重点,“欢乐大篷车”的诞生便是很好的印证。据介绍,“欢乐大篷车”是全省群众文化系统的第一辆流动舞台车,解决了农村地区表演场地的问题。近年来,以“欢乐大篷车”为载体,蓬江区文化馆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创作了一批文化精品,真正做到了让文化走进基层。
种文化 打造群众展示文艺平台
文化馆作为基层文化服务机构,是群众文化事业的最前沿,馆里文化内涵充盈了,殷雄又抡起了“第二斧”。如何更好地开展好群众文化工作?他以实际行动给出了答案。
“只有让更多的普通群众从旁观者转变为参与者,领略到文化的魅力,让文化在群众中生长创造,传播繁衍,文化发展才能风生水起。”为了创新文化传播机制,他把工作重心从“送文化”“办文化”向“种文化”转变,把观众变成演员,让更多的人参与到群众文化活动中来。
这之中最亮眼、最为成功的,无疑是每年举办1000场的“百姓文化大舞台”。蓬江区一直将“百姓文化大舞台”项目列为文化品牌,每年在这个项目上都会开展大量的活动,实现了小区和乡村的全覆盖。“百姓文化大舞台”为百姓提供了一个展示平台,最大化地调动了老百姓的积极性。
身为馆长,殷雄还做着最基层的工作,“只有获得基层工作的经验,才能更好地统筹和管理。”殷雄一直坚信,并在活动中不断付诸实践,装台、搬凳子等脏活、累活他都干。在他的带领下,2014年蓬江区文化馆获得“广东省基层宣传文化工作先进单位”的荣誉。“在全省基层文化馆里,获此殊荣的也是屈指可数的!”殷雄自豪地说。
从2012年到2018年,蓬江区文化馆走过了风雨兼程的七年,实现了从默默无闻到打造了多个文化品牌的巨大飞跃。“最有成就的是来到蓬江区文化馆以后,让文化馆树立起它的品牌,让更多人知道蓬江区文化馆。”殷雄感叹,1996年才建立的蓬江区文化馆,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被大家认可,是非常不容易的一件事。
如今,殷雄的身影活跃在我市大大小小的文化活动场合,每周的工作计划排得满满的。“遇到重大演出、比赛,更要加班加点,忙起来几乎没有自己的时间,熟悉的朋友觉得我们是一批疯子。”殷雄笑道,说到底,这些不计报酬、不辞辛劳的付出,只因为打心眼里喜欢文艺工作。
传播文化 带领合唱团擦亮江门名片
跳跃在五线谱上的人生,最动人。2011年,还是江门幼师音乐教师的殷雄,作为指挥,带领该校教师合唱团参加广东省第十一届“百歌颂中华”歌咏活动并最终荣获金奖。这是我市首次获得省级合唱比赛金奖的荣誉。
2014年12月3日,江门成立了江门市合唱协会,殷雄担任第一任会长,并且成立了江门市童声合唱团和江门市女子合唱团。
短短三年间,两个合唱团先后获得三项国际金奖,七项全国金奖,三项省级奖项,成绩斐然。谈及江门市童声合唱团取得的傲人成绩,殷雄难掩内心的骄傲。他介绍,江门市童声合唱团选拔要求尤为苛刻,从蓬江、江海、新会三个区1000多名优秀学生中选出60多人,优中选优。
政府每年拨款支持江门市合唱协会的发展,使其可以聘请一批国家级、省级的合唱指挥专家来到江门进行指导、训练,对于江门市合唱事业的飞跃发展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也获得了广东省合唱协会会长陈光辉的肯定,并将其称为“江门模式”。
说到这,殷雄拿出手机向记者展示,他在前一天刚接到东莞市艺术节的邀请。“因为你好了,别人才会邀请你,这是我很自豪的一件事情。”殷雄非常欣慰,江门市合唱品牌打响了,陆续接到周边城市的邀请,去参加当地的音乐会。
合唱艺术的魅力何在?江门的合唱艺术又该以怎样的姿态走进大众?在殷雄看来,合唱是一个时代和民族的生动体现,“没有哪一种艺术形式比它更敏感”。为了让合唱艺术更好地走进大众,市合唱协会近期还策划主办了“四季合唱音乐会”。
“江门五邑许多偏远地区缺乏合唱发展条件。”为了将合唱事业覆盖到五邑地区,扶持各地区推广合唱艺术,殷雄牵头在五邑地区建立江门市合唱协会合唱训练基地,首个基地已在新会区挂牌成立。“希望让更多的孩子有机会接触高雅艺术,让更多人参与到合唱品牌的创建中,给城市增加更多的文化魅力”。
醉心文化 做自己喜欢的事感到很满足
“音乐给予我自信,让我突然觉得自己很棒!”说起音乐,殷雄特别精神振奋。高中成绩平平的他,因为高中班主任的鼓励,走上音乐的道路,最终还以全校艺术考生排名第一的成绩考上了江西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那里,是殷雄梦开始的地方,学校里的一砖一瓦,一花一叶,一桌一椅,对于刚刚来到那里的他而言,都是那么的美好而神圣。这些年,无论是蓬江区文化馆,还是江门市合唱协会,都给了殷雄展示文化艺术才能的舞台。
殷雄致力于创作雅俗共赏的原创作品,集聚了省、市、区三方面力量,打造了蓬江区原创音乐组曲——《写给未来的诗篇》,他参与了取材、作词、作曲、演唱全过程。
《写给未来的诗篇》耗时一年多,从歌词创作到音乐旋律都融合了江门本地文化元素。水乡遗风长堤风貌街,“中国舞蹈之母”戴爱莲,明代先儒陈白沙,潮连故事,幸福的荷塘……蓬江区丰厚的历史人文资源和未来的发展蓝图尽在歌声里。
殷雄感慨,每一首歌都不是一蹴而成的。制作的过程坎坷、曲折,大家在磕磕绊绊中前进,慢慢磨出精品。“累的时候就喝喝茶、散散步、唱唱自己的歌。”回忆起一起拼搏的日子,殷雄嘴角轻轻一扬。
从一个默默无闻的教育工作者,到基层文化事业的管理者,慢慢成为五邑地区小有名气的音乐人,殷雄深有感触:“我通过音乐改变自己,改变命运,自信且清晰地知道自己要做什么,所以才能通过音乐来更好地为别人服务。”
“我这辈子都不会离开音乐了。”这时殷雄停顿下来,仿佛在慢慢品味过去,感受音乐带给他的感动。一路走来,他马不停蹄,只为心中对音乐、对艺术的炽热情感……
评价
江门市音乐家协会 副主席宋可佳:
认识殷雄馆长十几年了,我眼中的他,在工作中,严谨认真,在生活中,开朗幽默,可以说是江门文艺界有着特殊才华和艺术气质的文艺家。 殷雄一直从事音乐教育,并没有太多的行政经验,如何把行政工作和群众文化融合并顺利开展工作,这对于初任蓬江区文化馆“一把手”的他来说是个非常大的挑战。他并没有因此而退缩,为了更好地开展群众文化工作,近年来,他不仅一直坚持高标准、严要求来完成日常工作,每次举办活动都亲自参与创作、导演、甚至参演,并在过程中引导员工如何做得更好。
正是他一心为了工作的态度,打造了一支优秀的文化馆团队,在举办的全区、全市各类文化活动里,节目质量、参加人数和活动规模逐年上升,活动都能取得圆满的成功。他本人的原创作品,以及团队编排的节目,多次参加省、市级各类比赛,都取得了优异成绩,得到了领导的肯定和群众的好评,也为蓬江区的群众文化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
有着专业美声造诣的他,对合唱有着深深的热爱。记得在2007年左右,为了学习国家级合唱指导专家的排练和指挥经验,他不辞辛劳,连续几年常常往返珠海,拜师学艺。这种对艺术无止境追求的精神令人感动。
荣誉
2016年荣获省委宣传部首批“广东省基层宣传文化能人”称号。2015年受邀担任中央电视台音乐频道“歌声与微笑”——全国电视合唱大赛嘉宾评委,并获“最佳团队指导教师奖”。2012、2013、2016、2017年四次荣获广东省“优秀音乐家奖”称号。2011年被江门市市委宣传部授予“江门市优秀文艺家”称号。2017年被江门市委宣传部评为“江门市首批拔尖人才”以及蓬江区首批“优秀专家和拔尖人才”。2011年指挥江门幼师教师合唱团荣获广东省第十一届“百歌颂中华”歌咏活动(合唱)总决赛金奖。2017年带团参加意大利维罗纳国际合唱节获得“亚洲最佳团队奖”以及“优秀指导老师”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