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初,倚畔在清远市清新区浸潭镇桃花湖的一座空置民房,经改造后摇身蝶变民宿“桃花壹号”。开业之初,纵然房价高达近2000元一晚,珠三角旅游仍趋之若鹜。凭借着桃花湖“世外桃源”般美景,“桃花壹号”曾一度成为清远市最早一批“明星民宿”“网红民宿”。
“桃花壹号”火了,浸潭镇的乡村旅游也随之火了。
近两年,浸潭镇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以发展乡村旅游为重要抓手,带动乡村经济、文化、生态文明等建设,从而推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目前,该镇建成以“桃花壹号”、“二十一度”山居、六甲洞下迳村为代表大小乡村休闲旅游场所超30个,乡村旅游大格局渐成气候。为此,今年2月,浸潭镇被评为广东省2017年度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镇。
浸潭镇党委副书记毛师英表示,未来,该镇将做大做强乡村旅游产业,加快推进“一湖一洞”桃花湖艺术小镇和六甲金龙洞旅游小综合体建设,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因地制宜开发一批集生态休闲、观光养生、地域民俗、文化体验等不同类型的美丽乡村旅游项目,以此打造乡村振兴“新引擎”。
现状▶▷
“一湖一洞”乡村旅游大格局现雏形
浸潭镇位于清新区西北部,距离清新城区近60公里,是一个以山水著称的粤北小镇。辖内拥有桃花湖和六甲金龙洞等乡村旅游资源,自然风光优美,在清远当地小有名气。在过去,桃花湖虽风光无限,却鲜有开发,金龙洞虽开发较早,旅游形态一直处于不温不火的境地。
浸潭镇已建成以六甲洞下迳村为代表的大小乡村休闲旅游场所超30个。
2015年底,浸潭镇在清远市支持发展乡村旅游的大政策下,抢抓机遇布局发展民宿。次年年初建成开业“桃花壹号”、“二十一度”山居2家精品民宿,以独特的乡村自然风光引爆了该镇的乡村旅游。自此,该镇的乡村旅游发展驶入了“快车道”。
记者了解到,近两年来,该镇在乡村振兴战略和清新区农村综合改革的引领下,围绕农民增收和农村更美,重点打造特色村、精品线,整片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引导各村以乡村旅游理念建设村庄,通过挖掘乡村资源特色,连点成线、以点带面,建设美丽乡村升级版。
在美丽乡村建设基础上,该镇谋划了“一湖一洞”乡村旅游大格局。“一湖”指辖内桃源片区以桃花湖为中心,全力推进桃花湖艺术小镇建设;“一洞”指六甲洞村,浸潭片区以乡村旅游小综合体六甲洞村为核心,以金龙洞景区辐射带动乡村旅游发展。
如今,“一湖一洞”构建起的乡村旅游大格局取得喜人进展。譬如,“隐世桃花源”项目基本完成,并在五一假期试营业;塘坑村的燕湖农场,以“民宿+观光采摘”,吸引了大量游客前往;下迳村户外拓展基地、小华山栈道、木屋区等项目有序推进;虎尾村打造百亩向日葵花海,连片种植荷花、水稻、油菜,在四季形成不同的生态农业景观……
浸潭镇政府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据不完全统计,目前,该镇已打造出了“桃花壹号”、下迳村小华山风景区等在内的超30个乡村休闲旅游场所,部分地方农民已办起农家乐、农场等,已经吃上了“旅游饭”,直接增加了收入。
困境▶▷
人才紧缺成制约乡村旅游发展的短板
浸潭镇打造“一湖一洞”乡村旅游大格局,近两年取得了不俗的成绩。记者梳理发现,该镇目前已打造出来成气候的各乡村旅游小综合体,无论是令人可期的“隐世桃花源”项目,还是最近爆火上央视的六甲洞下迳村小华山风景区,都离不开“人才”的主导引领作用。
凭借着桃花湖的自然风光,“桃花壹号”成为了清远市最早一批“明星民宿”。
拱水旧村作为“一湖”板块“隐世桃花源”项目的样板子项目就是一个例子。该村村长黎介胜是一位80后青年,曾在外地工作多年,后回乡在“二十一度”山居民宿供职过一段时间,对乡村旅游发展有较深的见解。作为党员,他发挥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带领村民引进专业旅游团队,在该村共建旅游项目。如今,这个常住人口曾一度减至2人的“空心村”,即将蝶变成为一个定位为艺术体验区的“度假村”。
毛师英在浸潭镇主持农村基层工作多年。他告诉记者,近两年来,乡村旅游以其独特的产业优势,成为乡村党组织普遍关注和推动乡村振兴发展的重点产业,对于发展乡村旅游热情普遍很高,然而,在发展过程中,缺乏人才支撑是制约该镇乡村旅游发展的一块短板。
“在乡村旅游发展如火如荼的当下,我镇乡村旅游经济的市场越做越大,很多村子跃跃欲试,甚至相继加入到发展乡村旅游的队伍当中,可事实上,很多村子面临着一个问题,即年轻人力量不足,尤其是有能力有经验的领头人才更是寥寥无几。”毛师英如是说,目前该镇主要靠乡镇干部去发现人才、引导人才回乡发展,未形成人才踊跃返乡发展乡村旅游的大趋势。
毛师英说,乡村旅游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大舞台,希望打造出更多富有成效的乡村旅游小综合体,以此来吸引更多有见识、有能力的老干部、老党员以及乡贤返乡发展乡村旅游,以发展乡村旅游的契机,带动农村人才的成长,培养一大批懂农业、懂旅游、爱农村、爱农民的乡村旅游带头人。同时,他还希望,能够出台相关的激励政策,激励吸引更多人才返乡,为乡村旅游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记者了解到,针对人才短板问题,浸潭不断进行破题尝试,譬如通过引入专业乡村旅游团队公司与当地村民合作,变村民为股东,共同参与建设乡村旅游项目,以此影响和改变村民思维方式和价值理念,促使他们改变生活方式,树立发展意识、市场意识、合作意识,提升整体素质。
展望▶▷
打造“一村一品”做大做强旅游产品
浸潭镇乡村旅游产业未来如何做大做强?
毛师英说,该镇接下来将以被评为广东省2017年度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镇为抓手,推进“一湖一洞”桃花湖艺术小镇和六甲金龙洞旅游小综合体建设,加快如西溪子民宿、关山月艺术中心、樱花种植基地和隐世桃花源项目建设和运营,推广六甲洞下迳村自主发展模式,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因地制宜开发一批集生态休闲、观光旅游、地域民俗、文化体验等不同类型的美丽旅游乡村。
在此基础上,该镇还将实施乡村旅游“后备箱”工程,提升拉长产业链。“城镇居民对乡村旅游的需求,不仅包括乡村生态、休闲观光、文化体验、特色美食,也包括农副土特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农村手工艺品,还有对有机农产品的大量需求。”毛师英表示,这些乡村特产在旅游消费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要顺应这种消费需求,支持各地包装推出一批农特产品,转化成旅游商品,因此接下来该镇将全力打造“一村一品”。
记者了解到,浸潭镇农特产品丰富,譬如黄田小白菜、黄洞坑竹笋、大陂头清水鸭、桃源土猪、桃源黑山羊等在清远当地小有名气。值得注意的是,该镇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着力推进“三品”工程建设,已初步形成了小白菜、砂糖桔、鹰嘴桃、火龙果、葡萄、建辉黑山羊等优质种养业。数据统计,该镇水果累计种植面积达到16600亩,年养羊量达2600多头。
据介绍,该镇接下来将继续做大做强小白菜、砂糖橘、百香果、鹰嘴桃、黑山羊等优势农产品,每个村将根据地方特色,培养1个以上特色主导产业。同时,该镇还将做好农特产品的精深加工、包装、注册、宣传,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开发特色乡村品牌,并积极利用农产品电子商务、“互联网+农业”等新兴业态,助推“一村一品”发展,实现特色产品优质优价。
典型个案
下迳村:
村民自筹资金建成风景区
村年集体收入翻百倍
浸潭镇下迳村发展乡村旅游,村年集体收入从2万元跃升到200万元。
下迳村是浸潭镇发展乡村旅游的一个成功典范。过去,下迳村因山多田少,村民难以发展经济,纷纷外迁。但从两年前开始,该村发展起了乡村旅游,不仅使这个远在深山的村庄远近闻名,更让该村村年集体收入从2万元跃升到200万元。
下迳村拥有天生优美的喀斯特地貌和丰富的硫铁矿,2年前,该村村民理事会会长邹瑞文发现,村里地底下自涌泉资源丰富。当时,邹瑞文提出发展乡村旅游,建设汤泉旅游区的想法,在村民大会上获得一致赞同。为发展乡村旅游,下迳村成立了乡村旅游专业合作社,并整合了全村土地1540亩。
邹瑞文认为,山水资源属于大家,应该由全村共享。因此,他带头投入在外赚的100多万资金,并发动全村村民参与建设,有钱出钱,有物出物,没钱没物的可以投劳入股,利润按股分红。通过村民自筹的方式,最终,下迳村共筹到了900多万元。
在全村村民共同建设下,下迳村建成了如今的“小华山风景区”,开放区域包括汤泉、游泳池、养生鱼疗区、会议中心、特色民宿、烧烤区、柴火农庄等。
据了解,小华山风景区建成人流如潮,给该村村集体收入带来了质的飞跃。在过去,该村仅依靠土地租金,村集体年收入仅2万元,如今村集体收入已达到了月入20万了。
■记者观察
以乡村旅游
助力乡村振兴
近两年,随着民宿“桃花壹号”、下迳村小华山风景区等旅游项目投入运营,浸潭镇规划的“一湖一洞”乡村旅游大格局已现雏形。未来,浸潭镇将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因地制宜开发一批集生态休闲、观光养生、地域民俗、文化体验等不同类型的美丽乡村旅游项目,以此打造乡村振兴“新引擎”。
结合地域特点,以乡村旅游助力乡村振兴,浸潭镇此举是明智的抉择。因为,乡村旅游作为一种综合旅游形式,具有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吸纳当地就业、帮助农民脱贫致富、保护农村生态环境等方面的作用,这些正是乡村振兴的内在要求。
当前,浸潭镇发展乡村旅游取得初步成效,涌现了下迳村把家乡建成风景区、实现年集体收入翻百倍等成功样本。尽管如此,浸潭镇的乡村旅游业态仍处于初步发展阶段。
如何以乡村旅游助力乡村振兴,推动乡村旅游向更高层次发展,实现乡村旅游发展环境、产业规模、发展质量、社会效益的显著提升,形成布局合理、业态丰富、功能完善的乡村旅游发展大格局?这是现阶段,浸潭镇亟待解决的问题。笔者认为,发展乡村旅游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做文章:
其一,突出乡村地方特色。乡村旅游是以游居为主的新型旅游业态,集观光、度假、体验、休闲等于一体,发展过程中要突出自然景观,引导游客深入到乡村的田园风光;突出农庄或庄园,将旅游与农事、旅游与休闲有机结合起来;突出地域风情,尤其是在建筑、饮食等方面尽量突出地域特点。
其二,发展文化创意旅游产业。通过开展乡村旅游创客活动,把文化艺术元素植入乡村旅游,提升乡村旅游品质,围绕乡村旅游各要素特别是特色住宿、餐饮、购物、娱乐等短板,保护生态、创新业态,开发富有创意和魅力的文创产品,不断增加共享农庄、特色小镇等乡村旅游新产品供给。
其三,牢固树立生态发展理念。生态文明是农村建设美丽乡村的着力点和归属点,也是农村有序开展乡村旅游的目标追求。要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绿色发展的基本原则,把乡村旅游作为促进农村生态文明的有效手段。
如此,浸潭镇的乡村旅游势必会促使农村变得更加美丽、农业变得更加兴旺、农民变得更加富庶。到那时,乡村实现振兴也就不远了。
【文/图】南方日报记者 贺欢
【通讯员】曹柏东 黄志坚 伍志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