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资讯
首页 > 国内资讯 > 广东新闻

惠州市民间艺术大师农民画 获国家级最高奖

时间:2017-04-12

 

王汉池在创作题为“和谐邻里”的新作品。林文通 摄

  王汉池是龙门县人,从事农民画创作35年,现为中国民协会员、广东省美协会员、龙门农民画协会副会长。2016年被惠州市文联、惠州市民间文艺家协会授予“惠州市民间艺术大师”称号。

  王汉池的农民画素材取自最真实的农村生活,围屋里的嬉戏、田野间的劳动、邻里的寒暄、阿哥阿妹的情歌等,亲切熟悉,意境优美,画面感强,很有吸引力。同时,他大胆创新,所创作的客家山歌题材农民画,画中有歌,歌中有画。

  2015年,他的作品《客家山歌农民画组画》获得第十二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王汉池成为惠州获得“山花奖”第一人。

  ●南方日报记者 林文通

  师从名家出道便获殊荣

  1982年5月,26岁的王汉池第一次接触到农民画。当时,陕西户县要与龙门县联合办一个农民画展览,龙门县文化馆开始招募对画画有兴趣的农民参与培训及创作农民画,同时也为当地农民画人才作储备。

  “当时不知道农民画是什么,只是自己从小特别喜欢画画,而且参加培训包吃包住,还计算工分,就兴冲冲地报了名。”王汉池说,自己没有想过当时这个“一举多得”的选择让他与农民画结下不解之缘。

  农民画创作培训班共开展了四期,每期20天,导师正是龙门农民画的创始人谭池发。当年的龙门农民画与现在不同,保留一定的学院派风格,构图讲究比例,填色也有要求。经过基础培训后,学员开始创作和复制农民画。期间,逐渐展现天赋的王汉池引起了谭池发的注意,在跟随潭池发继续学习之余,他也开始更多地创作。1984年9月,王汉池创作的农民画《酿酒》成功入选中国农民画展览,在送往挪威和瑞典展出后被国家博物馆收藏。

  学习期间,谭池发曾带着弟子到省里参观上海金山农民画展出。“当时收获很大,金山的农民画与我们以往创作的作品不同,色彩更鲜艳,表现更夸张,不论是艺术性和观赏性都很高,从那时起,龙门农民画开始寻找属于自己新的艺术特色。”王汉池回忆,这一时期,龙门农民画形成了独特的形式语言和以风俗民情为题材的艺术风貌,他也把自己儿时经历的农村生活作为创作内容,在农民画坛上崭露头角。

  1987年9月,他的作品《舂米》入选全国首届现代民间画展览,被中国美术馆收藏;1989年5月,作品《学步行》获首届中国风俗画大奖赛佳作奖。

  三次回归皆因难舍梦想

  尽管刚出道便接连收获荣誉,但王汉池的艺术生涯并非一帆风顺,如同当地许多农民画家一样,他们经历了洗脚上田的变迁历程,追求艺术首先要解决生计问题。

  王汉池从1984年开始加入龙门县文化馆龙门农民画创作组,那时文化馆开出的工资大概是70元一个月,但1989年以后,文化馆因为财政问题发不出工资。这对于已经是3个孩子父亲的王汉池而言,日益增加的家庭开支是沉重的负担。

  “为了维持生计,我只好转到县电影院工作,搞一些日常宣传,有时候电影院组织人下乡放电影,我都会跟着去,就是为了多赚点钱养家。”王汉池说,接下来的10多年是自己人生和艺术生涯的低谷,尽管如此,他却还是坚持一有空闲就进行农民画创作,不断磨练技法。

  2004年,46岁的王汉池再次入驻县文化馆创作组,同年4月,他的农民画《探亲图》获中国农民画联展银奖,9月获广东省首届民间工艺精品展铜奖。在为了生活四处奔波的10多年里,他的坚持并没有白费。然而,收入太低仍无法支撑家庭开支,王汉池只好到当地县城一家画廊工作,“每个月有800元的工资,相比很多职业已经算不错了,最重要的是还能继续画画。”王汉池告诉记者,画画是自己的梦想,虽然以画维生,但初心并不是为了靠这个赚大钱。

  一晃眼又是4年的光景。2008年,王汉池第三次来到县文化馆,心情忐忑的他不知道这一次能逗留多久。幸运的是,那一年,龙门农民画家的作品终于可以以个人名义出售,“一年下来收入也有2万、3万元,情况开始好转,起码不用再为生计担忧,可以专心搞创作”。

  画“活”客家山歌获国家级最高奖

  在王汉池的创作室里,墙上挂着大小不一的农民画。作品有放牛、做豆腐、唱山歌、耕作、采茶等多个场景,每幅农民画上都有客家山歌的歌词。这些画是王汉池根据客家山歌内容创作的,他把这一组作品命名为《一首山歌一幅画》。

  前些年,王汉池到北京参加全国农民画文博会。正如30年前谭池发带他们参观画展,寻求龙门农民画新风格一样,这些作品前也引发了他的思考。“各地农民画经过多年发展,已经固定成一个形式,停滞不前,龙门农民画一定要有自身特点才能发展。”王汉池认为,龙门农民画只有融入龙门本地文化,才能创作出与众不同的作品。这时,他想到自己从小喜欢唱客家山歌,能不能把客家山歌画出来呢?这样既能保留客家山歌的传承,也能丰富龙门农民画的表现形式。

  凭着对客家山歌的熟悉,王汉池从2011年开始构思创作客家山歌农民画。他从客家山歌中挑选出10多首,进行细心的创作构思。每首歌所表现的画面内容,他都构思半个月。就这样,回荡在他脑海里多年的乡音在画纸上“活”了过来,化作一片油彩。最后,他精心挑选了其中12幅,以《客家山歌农民画组画》为题参加第十二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的评比。

  2015年10月,在与农民画结缘的第33个年头,王汉池收获了人生最重要的荣誉。他的作品《客家山歌农民画组画》获得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这也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惠州文化艺术界首个国家级最高奖。

  期待转型传承者

  采访期间,记者问到“在与农民画结缘的30多年里,什么事情让您最难忘?”王汉池沉思许久,所有往事如同幻灯片一般在他脑海里闪过。然而,他最后并没有把收获“山花奖”当作艺术生涯中最重要的事情,尽管这一荣誉足以让不少同行钦佩不已。

  “得到‘山花奖’是很激动的,这是对自己努力的认可。回想这几十年的事情,每一件都历历在目,每一件都难以忘记,那些挫折,那些坚持,那些收获。我还想起已故的老师谭池发。”王汉池说,这些年伴随荣誉而来的还有一份责任感,“传承”这两个字始终浮现在脑海中。

  2016年,王汉池正式退休,并报名申请成为惠州市级非遗代表传承人,目前正等待批复。他的想法是“退休不退岗,继续在创作的路上不停步,争取创作出更多客家山歌农民画”。同时,与龙门农民画协会的同行把这项民间艺术发扬光大,不断传承下去。

  农民画是一项需要投入至少数年才能收到回报的事业,对于大部分人而言,这个过程很难熬。这些年,王汉池也曾经带过好几个徒弟,其中包括自己的子女。“到了最后,他们觉得农民画家不如其他职业赚钱快,没能坚持下去。我挺失落的,相比以前,现在党委、政府更加重视农民画的发展,作品获得奖项也有奖励。我希望能有更多的人坚持下去”。

  让王汉池感到欣慰的是,他的小女儿有一定的天赋,并且对农民画始终保持热情。“她高中时的学费就是自己到画廊勤工俭学挣的,现在选择的也是与绘画相关的专业。”说到这里,王汉池眼中充满了骄傲,既是作为父亲,也是作为老师。

  • 上一篇:滴滴快车拼车3月登陆惠州 已完成近30万订单
  • 下一篇:惠州两家小贷公司获省级行业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