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广州10月22日电 题:珠海“二次创业”打造大湾区魅力之城
新华社记者周科
港珠澳大桥即将开通,粤港澳大湾区加快建设,珠海迎来全新发展机遇。
从一座落后的边陲小镇成长为现代化花园式海滨城市,珠海经济特区在改革开放大潮中实现了历史性跨越。然而,经济规模总量不足、产业结构不尽合理、企业核心竞争力不强等,严重制约着珠海的经济社会发展。
站在新的历史方位上,珠海以“归零”“重启”的勇气,坚持走高质量发展之路,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典范城市,成为大湾区重要一极。
再燃激情 掀起“二次创业”
“改革开放40年,珠海经济特区在制度探索和创新方面做了很多贡献,发挥了‘试验田’和‘窗口’的独特作用,但经济总量仍然较小,辐射引领带动能力依然不足,贡献不够突出。”珠海市委书记郭永航说。
2017年,珠海经济总量增长10.8%,增速排名广东省第一,人均GDP达到2.3万美元。与过去相比,珠海进步不小,但同深圳等相比还远远不够。
郭永航说:“现在的珠海,最重要的是要摆脱小成则满、小富即安的心态,再燃激情,二次创业。”
新珠海、新经济、新生活。不久前,珠海提出,要在新起点上推动“二次创业”,建设新珠海、新经济、新生活,打造粤港澳大湾区经济新引擎和独具特色、令人向往的大湾区魅力之城,成为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典范城市,奋力争当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排头兵。
得益于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珠海在推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保持了良好生态环境。山海相拥、陆岛相望、城田相映,优美的环境成为亮丽城市名片。
郭永航表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珠海有条件建设成为生态文明新特区,探索生态文明建设新模式,建设成为粤港澳大湾区生态和环境保护战略高地。
走高质量发展之路 城市气质焕然一新
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典范城市,关键在于走高质量发展之路;走高质量发展之路,城市发展就要换上科技创新的新引擎。
今年3月,珠海市政府与北京鑫根资本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打造辐射粤港澳大湾区的成长型科技创新企业的群栖生态场。
出台《关于加快推进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实施意见》及7个改革行动方案;设立100亿元规模的成长型科技创新企业基金,培育引进前沿产业科技创新企业,给予全生命周期扶持;制定“珠海英才计划”,5年拿出67亿元吸引人才创新创业,加快集聚创新人才……重塑经济发展引擎,珠海不遗余力。
近半年来,珠海与优必选、超多维、碳云智能、三诺生物、易瓦特、Meta和北京ETCP智慧停车等一批科技创新企业签署合作协议。
近半年来,珠海推动富士康集成电路、维信诺新型显示等重大项目落地,推进粤澳合作中医药科技产业园等高端创新载体加快建设。
近半年来,珠海新增博士67名,新增留学回国人员近200名。
珠海认为,特区发展不能亦步亦趋,要勇立潮头,瞄准世界前沿科技和产业,寻找创新发展突破口。
“引进高科技创新企业,使其在珠海落地生根,结出丰硕的成果。”珠海市科技和工业信息化局局长贺军说,珠海还将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绿色低碳、生物医药、数字经济、新材料、海洋经济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引进一批龙头骨干企业和“以一博十”高成长性项目。
抢抓机遇 建设大湾区重要一极
从拱北口岸向东眺望,雄伟的港珠澳大桥飞跨伶仃洋。
这座“世纪大桥”把香港、珠海、澳门连为一体,使珠海成为我国唯一直接与港澳陆路相连的城市。加上大湾区、自贸区、自创区建设等国家政策优势交汇叠加,珠海这个经济特区迎来了千载难逢的机遇期。
“我们的总体规划是南进西拓北接东优,搭建更加宽广的城市大框架。”郭永航说,珠海必须对标建设珠江西岸核心城市的要求,对标与澳门共同建设粤港澳大湾区重要一极的要求,努力提高规划建设水平和辐射带动能力。
交通方面,珠海正大力构建以港珠澳大桥、珠海机场、珠海港为龙头的海陆空综合交通枢纽体系,推动珠海机场与港澳机场合作,争取开通机场国际口岸,构建特色空港经济区;推动珠海港加快向第四代港口迈进,推进港产城一体化建设;谋划建设珠澳高铁枢纽,推进深珠通道和广中珠澳高铁建设,同时争取珠江肇高铁尽快落地,尽早打通东、西、北向的高铁大通道。
城市方面,珠海正按照粤港澳大湾区世界级城市群的最高标准,优化城市布局,提升辐射带动珠江西岸发展能力;打造港珠澳大桥经济区,推进横琴及周边区域一体规划建设,建设城市新中心与区域发展新引擎;建设符合国际标准的城乡基础设施与公共配套设施,参与共建粤港澳优质生活圈。
2018年上半年,珠海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3.4%,增速居广东第一,比全国的增速(6.7%)高6.7个百分点。
与澳门一河之隔的横琴自贸区,九年前还是“蕉林绿野”的荒岛,目前注册企业已突破4.78万家,实际落地的制度创新成果达310项。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新特区和典范城市,珠海重整行装再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