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资讯
首页 > 国内资讯 > 广东新闻

甜品让人心情好 关键是“糖”还是“甜”

时间:2018-10-27

影视剧里的经典桥段之一,大概是情绪低沉的女主捧着一杯热饮,用小勺轻轻舀起一块甜点,安抚自己受伤的心灵,整个画面于是充满治愈的气息。

蛋糕或巧克力这样的甜食,也常常是恋人们互讨欢心时不会出错的礼物。问题是,“甜品令人心情愉快”的说法是确有依据,还是一个营销噱头呢?

这一次,心理学家站了甜品的队:近30年来的动物实验和临床心理学研究已经发现,甜食确实能够缓解负面情绪,改善人们的情绪状态,而究其原因,无论食物的口感是软糯的还是酥脆的,是温热的还是凉爽的,甜食所带来的欣快和安慰感,其实都是因为碳水化合物的代谢产物能够使我们的大脑开始产生更多的5-羟色胺。

5-羟色胺又被称为血清素,是一种能使人感到愉悦情绪的神经递质。实际上,唯一不能激发5-羟色胺合成的碳水化合物只有果糖——它主要存在于水果中,我们吃的很多加工食品也会用果糖作为甜味剂。

考虑到糖类对体重和心脑血管健康的潜在风险,人们不禁多问一句:那么好心情的关键究竟在“糖”还是在“甜”呢?

近期发表于《临床内分泌与代谢杂志》的一项研究开展了对比试验。试验中,研究者请被试们在两周里每日三次饮用一种甜味饮料,一组被试的饮料里添加了糖,另一组被试的饮料则只加入几乎不含热量和碳水化合物的人工甜味素阿斯巴甜。

结果发现,饮用含糖饮料的被试分泌的与压力有关的皮质醇激素水平明显低于人工甜味剂组。研究者认为,这一结论提示我们,糖在降低压力感方面有显著成效,这恰恰是让人们热爱甜食的重要原因。

不过,其实人们也不一定非要摄入糖才能让心情好起来。除了果糖之外的任何碳水化合物都可以产生类似的效果。如果上面实验中的被试一天三次吃下的是米饭或是燕麦,她们同样会觉得“心情好了一点”。可是,为什么我们心情不好时还是希望“吃点甜的”呢?

研究者认为,或许是因为糖可以比其他高纤维的碳水化合物更快被消化,从而更快地安抚我们的情绪。毕竟,25到30克的蔗糖就可以激活5-羟色胺的合成,效率比消化主食高得多。同时,我们也有可能无意识地寻求着某些甜美的味道,作为应对低落情绪时的“奖励”机制。实际上,这两种强化机制可能是并行发生的。

负面情绪不可避免,无论多么甜美的食物,都不能真正解决生活烦恼。好在,大自然让我们的大脑拥有接受外部能量来调节的弹性,一份甜点或一杯含糖的饮料,是我们值得选择的慰藉。(韩晓晨)

  • 上一篇:华大“超级生命计算机”完成六十人全基因组测序只需一天
  • 下一篇:吴京拍《流浪地球》穿60斤宇航服,最长一次连拍27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