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乎所有人都有过疼痛的经历,当受到意外伤害或患有某些疾病时,身体的某些部位就会出现疼痛。疼痛虽然常见,但不少人也只是将疼痛看做一种“附属品”,认为“忍忍就过去了”,期待疼痛会随着疾病好转、损伤痊愈而消退。事实上,有些疼痛也需要治疗,很多医院都开设了专门的“疼痛门诊”。今天,人民网科普中国就带大家了解一下需要治疗的疼痛,即慢性疼痛综合征。
疼痛一般可分为急性疼痛和慢性疼痛,其中,急性疼痛多由疾病等原因导致,如外伤、阑尾炎等,而慢性疼痛则有可能是疾病。慢性疼痛综合征在临床上被称为复杂性区域疼痛综合征(英文简称为CRPS),最常发生于遭受创伤或者手术后的肢体,患者如果不积极接受治疗,疼痛还会蔓延到整个躯体。
如果疼痛超过一个月,就要怀疑患有慢性疼痛综合征,应该引起高度重视。同时,慢性疼痛综合征的主要表现包括:
1.受伤肢体局部疼痛呈烧灼样、针刺样,且疼痛范围超出受伤肢体区域。
2.伴有自主神经症状,如局部皮肤温度改变,出现紫绀、水肿、骨质疏松、毛发稀疏以及肌肉萎缩等。
3.有的患者还会出现痛觉过敏,比如患者不敢让受伤的肢体吹风,否则会疼得死去活来;轻微触碰一下受伤肢体,患者都会感受到钻心疼痛等。
为了改善患者的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很多医院开设了“疼痛门诊”。然而,在不少人眼中,疼痛门诊“治标不治本”,这其实是一种误区。事实上,很多疾病都是无法完全根治的,慢性疼痛综合征也不例外,当无法根除病因时,减轻症状就是最好的治疗。在经过治疗之后,患者的痛苦能够得以解除,可谓是“治标又治本”。
就慢性疼痛综合征的治疗而言,不同性质的疼痛对应的治疗方法不同,医生会对患者进行综合评判,然后确定治疗方案。此外,近些年微创介入技术的发展,比如射频技术、等离子技术、内窥镜技术、神经调控技术等也成为帮助患者减轻疼痛的有力武器。
值得注意的是,有些人在疼痛时习惯服用止痛药,但止痛药需要在专业医生、药师的指导下服用,即使是非处方药也不能长期盲目服用,因为不同的止痛药对应不同的止痛谱,用药不当有可能给身体带来危害。
本文由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海淀院区神经内科副主任医师尹铁伦进行科学性把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