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广州1月4日电(记者刘宏宇)从四川广安农村到珠三角,从一个有着两个孩子的农村妇女到陶瓷企业车间副主任,从“十佳外来工”到首批来自农民工群体的全国人大代表,胡小燕靠着奋力拼搏和时代机遇,实现人生“蝶变”。
胡小燕出生于1974年,初中毕业后在家务农,因家里欠下2万多元的外债,1998年南下广东佛山打工。因不会讲普通话,不会骑自行车,找到第一份工作足足花了她3个多月的时间。
这一段经历让她刻骨铭心。“不敢打电话回家,因为听不得小孩的哭声。写了无数次信,但没有一封写完,因为写到中途全部被泪水打湿了。”胡小燕说,为省钱,4户人家合租一间民房,每户分摊75元。10多平方米的房间内放入4张1米2的床,中间用帘子隔开。
后来,胡小燕终于在一家陶瓷企业找到工作,月薪500多元。夫妻俩搬到各自工厂的宿舍,节省了房租,但开始了在同一城市两地分居的生活。3年后,胡小燕进入丈夫的工厂,夫妻才算真正团聚。
因认识到知识的重要性,胡小燕拼命地学。她将一天分为三段:8小时工作,8小时生活,剩下的8小时全部用来学习。
她供职的陶瓷公司是佛山市龙头企业,公司不排外,奉行“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企业文化。踏实肯干、性格果断的胡小燕很快就找到用武之地,迅速成长为车间副主任。
2008年,胡小燕当选为全国人大代表,作为全国农民工群体的代表走进北京人民大会堂。
社保转移、医保对接、农民工子女异地高考、欠薪入刑……当人大代表期间,胡小燕一共提了20个涉及农民工权益的建议,基本事事有回音,件件有落实。广东省总工会还专门为她设立了一个“海燕信箱”,处理农民工来信。
如今胡小燕早已落户佛山,并成为公务员,目前是佛山市三水区总工会副主席。“尽管一届人大代表的任期只有5年,但是责任是一生的。”她说。(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