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资讯
首页 > 国内资讯 > 广东新闻

不断增强中国科技创新硬实力——“改革先锋”中科技人物谈创新

时间:2019-01-08

新华社北京1月6日电(记者荆淮侨)近年来,一大批超级工程和有突出贡献的个人和组织得到国家科技奖励。近日,多位“改革先锋”中的科技人物结合参与受国家科技奖励的项目经历,表示科技创新没有终点,要承担起自主创新的重任,不断增强中国科技创新硬实力。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的发展日新月异,“中国速度”也成为40年发展最显著的标签。

火车跑得快,全凭车头带。40年间,我国铁路运营里程从5.17万公里增长到13.1万公里。轨道交通装备从“绿皮车”到复兴号,不断刷新着中国速度。其中,京沪高速铁路工程还获得了2015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

“中国铁路和轨道交通装备的发展,是改革开放、科技创新的一个缩影。”近日,在京举行的科技领域“改革先锋”代表座谈会上,“复兴号”高速列车研制的主持者孙永才表示,为了实现350公里时速列车运营,他们曾联合国内外数十家科研院所合作,共同打造引领创新的强大引擎。

“装备制造业是国之重器,未来中车会继续练好内功,主动承担起自主创新的责任。”他说。

不断的技术革新,也助推着40年来中国铁路由线到网,列车速度由慢到快的发展。

中铁电气化局集团一公司技术员巨晓林介绍,我国目前99%的电气化铁路、100%的高速铁路和99%的城市轨道交通,都是改革开放这40年修建的。

1987年参加工作以来,巨晓林先后参加了大秦线、哈大线、京沪高铁等10多项国家铁路重点工程建设,创新施工方法114项,从一名普通农民工成长为知识型工人。

回顾这30多年的工作,他认为最为重要的,是中国成功构建了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高速、普速、重载三大领域铁路技术标准体系。

“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都离不开自主创新。”巨晓林说。

经过40年的发展,中国也愈发认识到从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的重要性,科技创新正是点燃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我在中国科技大学学习的那个时代,所看到的文献资料与国外最新文献至少相差半年。量子信息的理论研究,也与国外先进水平相差好几年,实验研究就更加落后了。”中国科技大学常务副校长潘建伟20多年前选择出国深造,却始终把在中国建一个世界一流的量子物理实验室作为自己的梦想。

2001年潘建伟学成回国,带领团队不断刷新原创性成果,为中国在国际量子科技版图上占据了一席之地。2016年,他的团队凭借“多光子纠缠及干涉度量”项目获得2015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

潘建伟表示,当前我国科技实力和创新能力全面提升,不仅实现了对战略性高技术的跟踪研究,在一些主要科技领域和方向上实现了“占有一席之地”的战略目标。但同时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我国的科技创新能力特别是原创能力,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

结合自身经历,代表们表示,科技创新只有起点,没有终点。未来要进一步解放思想,进一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科技部部长王志刚表示,要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坚定不移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营造良好的科技创新生态,努力探索实践一条从人才强、科技强到产业强、经济强、国家强的创新发展新路径,加快创新型国家和世界科技强国建设。

  • 上一篇:学习类App企业发起行业自律 杜绝色情暴力、网络游戏等内容引入
  • 下一篇:人工智能有望帮助预测癌症患者心理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