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广州2月22日电(王厚启 张智虹)2月21日,“学习《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座谈会在中山大学举办。中山大学副校长、自贸区综合研究院院长李善民表示,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是粤港澳大湾区的核心任务。
中山大学副校长、中山大学自贸区综合研究院院长李善民。新华网发
李善民表示,一方面要建设全球科技创新高地,集聚全球科创前沿资源,搭建创新平台发展新技术、新模式。另一方面,要建设新兴产业重要策源地,催生新产业、新业态,形成对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的动能支撑,成为中国经济实现“弯道超车”的主阵地。
“大湾区应从原始创新能力、产业技术创新、区域协同创新和创新要素流动等方面发力。”李善民说。
在原始创新方面,应建设科技基础设施集群、科学交叉研究平台、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着力解决“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的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原始创新的科技成果要服务于发展,搭建一系列技术研发和转化平台,发展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从而实现产业技术创新。
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如何协同创新?李善民认为,湾区内部每个城市都要发挥各自优势特点,也要发挥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的支撑引领作用。
为实现创新要素便捷流动,大湾区应消除内部人才自由流动的制度障碍,如职业资格互认、医疗、税收等具体堵点,完善技术移民制度,同时要促进科创资金、科研设备、耗材、数据跨境流动。
座谈会上,中山大学自贸区综合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符正平、副院长李胜兰,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李立勋,中山大学粤港澳发展研究院袁持平、张光南等专家也从不同角度对《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进行了学习与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