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广州3月26日电(记者邓瑞璇)平均每年上演来自全世界的歌剧、交响乐、芭蕾、音乐剧、话剧等舞台艺术作品400多场,连续多年经营收入突破亿元,原创中文歌剧《马可·波罗》走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
运营9年来,广州大剧院成为当地的一张“文化名片”,如今因为粤港澳大湾区规划出台,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今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提出“共建人文湾区”,包括“塑造湾区人文精神”“共同推动文化繁荣开展”“加强粤港澳青少年交流”“推动中外文化交流互鉴”等内容。
“广州大剧院以‘立足珠三角、合作大湾区、迈向全世界’为战略定位,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理念不谋而合。”广州大剧院总经理何鹰说。
他说,同根同源的文化习俗让“人文湾区”具有坚实的文化社会基础。许多香港澳门的艺术作品反映港澳居民生活,同样能引起广东观众的共鸣。由于语言相通,许多港澳的舞台艺术作品会首先考虑与广东合作,再从广东出发,走向更广阔的舞台,“未来大湾区内的交流肯定会更多”。
近年来,广州大剧院致力于引进港澳优秀舞台表演团体及其作品,并策划了多个专题系列演出,推动三地文化交流。目前,香港话剧团、香港舞蹈团、澳门交响乐团等艺术团体每年演出场次占比超过10%,多数成为“爆款”。
广州大剧院还积极与港澳院团联合制作原创作品。2017年与香港演戏家族联合推出的音乐剧《朝暮有情人》,讲述粤港两地三代人的爱情故事,2018年到广州、北京、上海等城市巡演时获得观众好评。广州大剧院少儿芭蕾舞团、广东现代舞团、香港演艺学院等合作的《舞迹可寻》系列在香港、珠海、厦门等城市展演。
近年来,广州大剧院搭建起多个粤港澳艺术交流及人才培育平台。“粤港澳大湾区艺术节”成为2019年度内地与港澳文化和旅游交流重点项目,专注舞台表演艺术的“D艺空间”成为大湾区创意文艺青年的聚集地。
面对新的历史机遇,在“一带一路”倡议引领下,广州大剧院加速全球化步伐。“我们希望以大湾区为依托,立足岭南,将文化辐射到海外,将大剧院建设成为大湾区文化创意聚合场。”何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