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园难”“入园贵”“天价”“关停”……近年来,幼儿园与这些字眼共同见诸报端,成为许多年轻夫妻子女教育“第一关”,高价幼儿园为家长提供了多元的选择,也带来了不小的经济压力。
连日来,南方日报、南方+客户端持续关注“高价幼儿园”现象,引发社会关注和讨论。多位专家认为,高价幼儿园的出现是市场选择,但背后是家长对“家门口上好园”的需求。相关部门应当加强监管引导,保证民办幼儿园教学质量,同时通过政策倾斜支持民办幼儿园向普惠转型,真正实现“幼有所育、幼有优育”。
民办幼儿园迈向“高端化”
今年是全面二孩政策实施后首批二孩入读幼儿园的第一年。没有意外地,“如何实现幼有所育”再次成为省、市两会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关注的焦点。
与此相对的,是广东高达109.08%的学前毛入园率,相较于2020年学前教育三年毛入园率85%的全国目标,广东已经达到甚至超过这一目标。
为什么毛入园率远大于100%,家长还会感受到“入园难”?资源结构不够合理是重要原因之一。
据教育行政部门最新统计数据,广州目前共有公办幼儿园557所,民办幼儿园1289所,在园幼儿数498127人,可提供的学位数则远大于在园幼儿数量,教育部门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已有的学位完全可以满足需求。但问题是,“余出”的学位很多都在从化、增城等外围城区,天河、越秀等中心城区的学位不足问题相对突出。
供求矛盾为市场提供了空间。从1997年《社会力量办学条例》颁布以来,民办幼儿园从“补充”逐渐成为了“主流”。目前,广州民办幼儿园的比例已近七成,这意味着很大一部分孩子的学前教育需要在民办幼儿园完成。
与此同时,一部分财力较好的家长对高品质教育的需求促使部分民办园向国际化、高端化转型,价格也随之水涨船高。广东省一级公办幼儿园保教费最高收费标准为每生每月900元,而在民办教育领域,这个数字可以达到数千元甚至上万元。
在这种市场选择下,有观点认为“天价”幼儿园是“存在即合理”。新西兰奥塔哥大学博士周青青长期在广州从事幼儿教育工作,在她看来,在广州很多国际学校及外籍人员子女学校,在十几年前就已经达到同等的学费标准。
周青青表示,目前传统的公立或民办幼儿园的教育理念,其水平及服务标准与中高端收入家庭对幼儿教育高水平国际化的要求存在差距,而国际化水平高、有优良软硬件及提供个性化服务的幼儿园迎合了家长的需求,即使收费贵,这些家庭也愿意买单。
但随着高端化、国际化、个性化的幼儿教育成为市场潮流,众多民办幼儿园不得不因应市场需求进行转型,带来的成本压力导致民办幼儿园市场整体价格水涨船高,高价幼儿园不断涌现。这一经济压力转移到了家长身上。
民办幼儿园不是“监管盲区”
民办幼儿园价格虽不受最高收费标准的限制,但也绝不是监管“法外之地”。2011年教育部等7部门发布的《治理教育乱收费规范教育收费工作的实施意见》中,就要求加强对幼儿园收费行为的监管。
但实际情况是,教育行政部门和物价部门对民办幼儿园的定价和涨价的监管相对无奈,因为民办幼儿园收费实行市场调节。
2016年,广东废止《民办幼儿园收费备案的实施细则》,民办幼儿园收费不再需要到物价部门备案。按照《民办教育促进法》的最新规定,民办学校收取费用的项目和标准根据办学成本、市场需求等因素确定,向社会公示,并接受有关主管部门的监督。营利性民办学校的收费标准,实行市场调节,由学校自主决定。
周青青表示,在实际操作中,普惠性的民办幼儿园由于享受税收、扶持拨款等政策优惠,价格将受到所辖教育局监管,如果是营利性幼儿园,则一般由学校自主决定。
对此,有家长呼吁民办幼儿园收费更加透明,还应向社会公开生均保育教育成本的测算标准,给出收费标准的依据和理由。
不过,相对于交费时的明码标价,幼儿园预付式消费的风险则在交费后才会体现。高价也许并不能得到期待中的高质量教育,甚至有可能面临幼儿园突然停业的现实。
去年8月,位于二沙岛的“狮子公学无边界森林幼儿园”被爆出现经营问题,数位已经预交了十几万甚至几十万学费的家长退费无门,目前已经停业解散。而在此前,该园的“春季招生说明会”在广州一家五星级酒店举办,场面盛大。办园过程中,其教育理念和模式还受到了业内专家的点赞。
业内人士称,与市场众多预付式消费所遇到的风险相同,企业的信息管理是痛点、资金监管是难点。但与其他行业不同的是,一旦幼儿园发生问题,不仅会对消费者造成财产的损失,还将影响孩子当前阶段的教育,所以应该尤其得到市场监管部门的重视。比如可以对幼儿园近3年的收支状况进行监控,并对预收保教费的时间、特殊情况的退款等问题作出明确规定等。
让“家门口上好园”成为现实
“在‘天价’幼儿园这一市场行为的背后,是早幼教行业的野蛮生长。”广东省早期教育行业协会副秘书长冯荔雯表示,目前,早幼教行业都还处在各施其所长来吸引对应定位客户的阶段。
从野蛮生长到有序发展,“政府这只手”必不可少。冯荔雯已经观察到,许多城市都出台了相关政策,将民办园收归公有,或引导民办园往普惠园的方向发展。
对此广东已经定下目标,2020年全省公办幼儿园和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占比将达80%以上。许多地区积极出台相关政策,让“家门口上好园成为现实”:
在广州市越秀区,政府探索将闲置中小学教学场地转为幼儿园,并将新建或复办的区辖小区配套幼儿园,办成公办幼儿园或普惠性民办幼儿园。
广州市天河区则放宽了办园规模,探索建设微小型幼儿园。天河区新增18所公办幼儿园预计增加3960个公办学位,将在今年9月开学,90%学位优先考虑符合条件的小区业主子女和面向社会电脑派位,保教费为650元/人·月。
深圳市提出新型公办园概念,指利用国有资产和财政性教育经费举办的提供普惠性学前教育服务的幼儿园,福田区今年将把新建政府产权配套园全部开办为新型公办幼儿园,将2019年承办协议到期的6所政府产权民办园全部转型为新型公办幼儿园,使公办园占比25%。
“作为业内人士,更希望各项政策落地后,能真正实现学位充分满足,教学质量得以保证,政府的普惠政策也到位,逐步实现幼有所育、幼有优育的目标。”冯荔雯说。(记者 陈芳庭 孙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