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资讯
首页 > 国内资讯 > 广东新闻

番禺推动传承创新 打造湾区岭南文化教育高地

时间:2019-05-28

番禺区沙湾镇西村育才小学学生在演奏广东音乐。受访者供图

看到眼前一座座头饰精巧、目光炯炯的灰塑粤剧小人,你可能想象不到,它竟出自小学生们之手。“灰塑不仅培养了我们对美的感知能力,更让我感受到了岭南文化的博大精深!”广州市番禺区红基学校五年级(1)班学生梁芊钰说。

灰塑与岭南建筑相辅相成,已有悠久历史,透过灰塑,人们得以更深入地了解岭南文化和风土人情。红基学校在美术课中结合岭南文化开展灰塑教学,至今已有近16年历史。

灰塑特色教育只是番禺区推进优秀文化在教育中传承、创新的一个缩影。以粤港澳大湾区为基点,番禺在学校教育中不仅注重传递、保存岭南文化,还十分重视现代人文与科技、素质与能力、继承与创新等。以优秀文化为核心,番禺打出了“文化德育”这一名片,出台港澳居民子女统筹入读公办学校相关政策,打造粤港澳大湾区文化教育新高地。

传统文化引导学生知礼向善

在红基学校,青砖黛瓦、雕梁画栋的校园建筑独具岭南园林特色,与岭南名园宝墨园交相辉映。学生梁芊钰说,“走进学校,就好像穿越时光,有一种古人‘读书不觉已春深’的感觉。”

这样的历史积淀,给了番禺区得天独厚的文化教育沃土。“番禺”这个延续了两千多年的名字,已经成为历史长河中的文化象征。面对着岭南优秀本土文化宝库,如何在传承中创新,在新时代赋予其新的意义?番禺立足于自身实际,挖掘特色的优秀文化内涵,为学校优秀文化教育找准“底色”。

“每天课前,我和学生们花5分钟的时间阅读古籍,如今他们已经四年级,读完了《弟子规》《三字经》《千字文》,文字内化于他们行为,引导他们知礼、向善。”石碁镇中心小学四年级(3)班班主任霍桂芳说,“文化德育”让优秀文化在番禺“落地生根”。

在优秀文化的浸润中,学生们感知历史脉搏,精神得到滋养。“学校的一景、一物都是文化,在这样的浸润中,学生树立了坚定的文化自信,学会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广州市番禺区市桥桥城中学教导处主任陈岳庄这样描述文化德育给学生带来的改变。

港澳居民子女统筹入读公办学校

“叔叔您好!这里是我们的仓颉轩,它是我们的书法室。这个命名来源于中国文字的始祖仓颉,他在汉字的创制过程中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广州市番禺区南华小学“小导游”二年级(4)班学生周义尧身着汉服,正在向来自港澳的参访老师介绍。

南华小学的每一间场室都有一个独特的名字,并被赋予了历史典故含义。近年来,南华小学接待了从五湖四海到来的参访者数万人,也是许多外宾采访的必经之地。而每位学生都有机会成为“小导游”,向参访者介绍场室名称背后的典故,同时加深了自己的理解。

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布局加速,番禺文化内涵标识度高,文化产业独具特色,成为粤港澳大湾区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代表。在教育领域,文化传承不仅在学生、在学校,通过家校联动和资源辐射,番禺的“文化德育”经验还通过学校窗口,辐射到了珠三角乃至世界各地。

在番禺石碁镇中心小学,每个班级的门边都是一副对联,而对联的创作者,都是学校教室里的小主人。2005年起,该校将“对联擂台赛”带进教室,学生及家长参与率达70%,还吸引了东莞、佛山等地学校共同参与。

今年,番禺区针对港澳居民随迁适龄子女出台政策,凡持有有效居住证且在区内工作和居住的港澳居民随迁适龄子女,统筹安排入读学区内公办义务教育学校起始年级。相关负责人表示,2020年,番禺区将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港澳居民随迁适龄子女义务教育入学政策。

■局长专访

岭南文化是大湾区文化根基

南方日报:为何在教育中尤其重视文化传承创新?

冯润胜(番禺区政协副主席、教育局局长):“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一个民族的文明进步,一个国家的发展壮大,需要一代又一代的文化积淀、薪火相传与发展创新。

要想对文化产生共鸣,就需要对学生进行文化沁润,增强他们的文化感知,培养他们的文化坚持,用优秀文化精髓教育引领学生的心灵发展。只有学生有了强烈的文化自信,才会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才会坚守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才会在行为中自觉地传递文化,我们培养的才会是文明的、有修养的现代公民。

南方日报:文化教育在大湾区发展中起到怎样作用?

冯润胜:岭南文化是粤港澳大湾区的文化根基和认同基础,番禺是岭南文化体系中一个重要的发源地。在扎根多年岭南优秀文化的基础上,我们把德育放到更广阔的领域——优秀文化,并且提炼出“文化德育”这个区域德育主线,这有利于加深大湾区三地间的文化融合、交流与合作,我们的学生才会拥有“中国心、世界眼、现代思维”,这样才能与国际教育接轨。

南方日报记者 陈芳庭 通讯员 唐恩莹 徐高岭

  • 上一篇:2020年度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结果出炉
  • 下一篇:66个窃取个人信息恶意程序曝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