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资讯
首页 > 国内资讯 > 广东新闻

民企纾困的深圳样本: 市场化运作精准发力

时间:2019-06-04

深圳“地标”——深圳平安建筑群。新华社发

“以前我问企业家需不需要钱,他们说‘不要,股权一押就是钱’。去年,他们进了门就喊‘救命’。”深圳市中小企业信用融资担保集团有限公司(下称“中小担”)董事长胡泽恩回忆。

2018年,受国内外经济环境影响,资本市场出现了明显波动和下滑,部分优质民营上市公司及其实际控制人出现股票质押流动性风险。多家上市公司董事长用“创业多年的最大难关”来描述这一危机,疲于“找钱”应对。

紧要关头,深圳市出手对民营企业进行纾困,国企筹集资金为陷入流动性危机的上市公司提供债权、股权融资支持。率先感受到市场冷暖的深圳,此轮国资纾困进展如何?企业家们又如何评价纾困效果?

国资国企出手:

把资金用在刀刃上

“以前,从来不会为钱发愁的,银行追着要借钱给我,我都不要。没想到现在借钱这么难。”

“大股东股权质押危机传导到公司,导致银行授信受限,对企业是毁灭性的。”

“欠了好多钱,光利息就几个亿。办公室里天天坐着好多人,来催债。”

回忆起2018年最困难的那段时光,受访企业家仍心有余悸。

以服务民营企业融资需求为主业的深圳市高新投集团有限公司(下称“高新投”)在2017年底就感受到了市场有点“不对劲”,用该公司董事长刘苏华的话说,就是“民企的生死,关系到深圳的经济发展质量”。2018年上半年,该公司多次用自有资金、股东借款为上市公司提供救急周转资金。为了把资金用在刀刃上,避免市场套利和资源浪费,高新投推出“固定收益+后端分成”的纾困模式。

“通过设置略高于银行、券商融资成本的固定委托贷款年化利率,可以避免因收费过低而形成价格洼地,引导共济资金流向最迫切需要帮扶的企业手上。同时,对走出困境后的民企资本,市场会给予合理估值,后端分成(股价涨幅分成)可以让机构获得与所冒风险对应的风险补偿收益,确保收益覆盖风险。”刘苏华说。

随着股权质押危机的扩大,2018年9月,深圳市政府层面开始有所动作。为了化解深圳市优质上市公司及其实际控制人的流动性风险,防止实际控制人股票质押信用风险扩散传导至上市公司,引发系统性风险,深圳市政府启动深圳市优质上市公司流动性风险共济机制方案。深圳市国资委按照深圳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成立专项工作组,通过4家市属国企,以债权、股权方式提供融资支持,协调150亿元专项资金撬动300亿元纾困资金,化解上市公司质押股权的平仓压力和平仓危机。

在债权支持方面,深圳市国资委通过下属企业筹集100亿元专项资金,由高新投、中小担通过委托贷款、过桥贷款、向实际控制人借款、受让股票质押债权、提高股票质押率等多种方式,向上市公司及其实际控制人提供流动性支持,化解平仓危机。

在股权支持方面,深圳市国资委通过下属企业筹集50亿元专项资金,参与深圳市投资控股有限责任公司(下称“深投控”)和深圳市远致投资有限公司(下称“远致投资”)发起设立的3只总规模达200亿元的纾困股权投资专项基金,收购面临平仓危机的实际控制人所持有的上市公司股票,缓解实际控制人流动性压力。

深圳市国资委重组和资本运营处处长任萍告诉记者,截至2019年4月30日,深圳市国资委专项工作组已从深圳市中小企业服务局接收8批名单共计99家上市公司资金需求信息。深圳市属国企按照市场化、法制化原则,已累计决策为50家上市公司提供股权、债权流动性支持,涉及支持资金约213亿元,已投资或放款金额约191亿元。

  市场化纾困:

参与国企自担风险、自负盈亏

深圳市国资委主任余钢表示,此次专项工作按照深圳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总体思路是充分发挥政府“有形之手”的作用,以市场化方式运作,从债权和股权两方面入手,多渠道构建风险共济机制,着力化解深圳市优质上市公司实际控制人股票质押流动性困难,帮助企业渡过难关。

在此轮深圳纾困上市公司行动中,深圳市国资委和参与的4家市属国企为防范国有资产损失风险,坚持以市场化方式对纾困对象进行遴选。深圳市国资委副主任叶新明说,在专项工作实施过程中,相关市属企业按照市场化、法制化原则,自主开展专业运作,依托自身发展战略,把握市场主体责任,对项目自主决策、自担风险、自负盈亏。

据任萍介绍,深圳市国资委从深圳市中小企业服务局接收名单后,统筹市属国企进行全面对接,并按照市场机制和专业能力自行遴选纾困对象。按照深圳市委市政府相关要求,纾困的上市公司原则上要在深圳市工商登记注册,为实体经济领域优质A股上市公司,包括高新技术企业以及战略性新兴产业、优势传统产业和现代供应链等领域的上市公司,生产经营状况正常,具有较好发展前景,实际控制人无重大违法违规和重大失信记录。

按照深圳市政府“在上市公司实际控制人尽责自救的基础上,按照市场化运作的原则”纾困的基调上,深圳市国资委提出了纾困的四项具体原则:

一是定向施策,精准支持原则。即专项用于化解深圳市实体经济领域中立足主营业务、生产经营状况良好的A股上市公司。

二是股债结合,市场化运作原则。即相关市属国企按照市场化原则,从股权和债权两个方面提供流动性支持,帮助上市公司实际控制人化解流动性困难。

三是实用有效,快速实施原则。即按照“快速管用”的思路,重点发挥市属国有企业作用,提出能够尽快落地实施且实用有效的办法。

四是尽责自救,聚焦主业原则。即当实际控制人出现流动性困难时,应首先积极尽责自救,确实不能解决问题的,可按纾困方案给予支持,获得的资金须主要用于上市公司的主业经营和发展。

作为深圳市优质上市公司流动性风险共济机制执行机构之一,中小担通过开展独立评审最终确定用“共济资金”支持的企业。胡泽恩说:“我们更看重企业的实际情况,是否专注主业、是否已经尽力自救、是否的确处于短期困难中。”

刘苏华表示,纾困共济资金设立的初衷,是为了承接银行和券商退出或不接的业务。坚持市场化,才能让有限的资源最大程度发挥服务支持民营企业功效。一方面通过专业判断分析民营企业成长前景,判断企业家对自身主业的投入和专业精神,来筛选企业;另一方面尊重价格规律,以市场化定价随行就市,让有真实需求的企业来选择,“如果企业家能够找到更低成本的贷款,那就不用来挤占共济资金”。避免因收费标准过低而形成价格洼地,一方面能够把有限的共济资金集中到最迫切需要帮扶的企业手上,另一方面,也促使上市公司在资金情况好转后,主动寻求社会上其他融资渠道进而释放所占用的共济资金,用以救助其他公司,形成良性循环,提高资金效率,让共济资金可以覆盖到更多有实际需求的深圳上市公司。

截至2019年4月30日,债权支持方面,中小担使用专项债权资金已累计决策向24家上市公司提供债权支持,累计决策金额63.59亿元、放款金额51.19亿元;高新投使用专项债权资金已累计决策向32家上市公司提供债权支持,累计决策金额53.37亿元、放款金额43.72亿元。股权支持方面,纾困股权投资专项基金已向9家上市公司提供股权支持,累计金额25.78亿元。与此同时,深圳市属国企累计使用自有资金70.47亿元向5家上市公司提供了债权、股权支持。

此外,近年来,深圳国资大力通过基金群战略,延展产业链,布局新兴产业。在产业协同、资本运作的要求下,深圳国资本身也有参股上市公司的安排,与此轮股权纾困同时展开。

  救的是信心:

纾困资金让民企“缓了一口气”

受访的多位上市公司董事长表示,在市场形势十分严峻的情况下,政府的纾困行动,不仅缓解了公司的流动性压力,还释放了积极信号,阻止了抽贷踩踏行为的恶化,让他们“缓了一口气”。

一家上市公司董事长已将其质押股权中的七成转质给高新投,流动性危机暂时得到处理。他说:“在那种情况下,如果高新投不接收的话,很难找到合适的解决方案。”

记者查询公告了解到,为了给上市公司实际控制人更多的时间解决流动性危机,深圳国企承接的不少股权质押并没有设置明确的质押到期日。

一位将大量股权转让给远致投资的企业家告诉记者,其股权质押危机传导到公司经营层面,导致公司的银行授信受到限制,现金流问题影响原材料采购,订单难以按时交付。面对流动性风险,公司不断变卖潜力资产,但仍无法挽回局面。“欠的债,光利息就好几个亿。开头还不想放弃,团队推演,不放弃股权不行,这是唯一的出路。企业垮掉的话,代价太大了。所以没有遗憾,只有感恩。”他告诉记者,当时有多个公司有意购买其股权,他选择了国企,“我对深圳(进行股权投资的)国企的管理风格还比较了解,远致投资也提出未来在企业管理方面将按照管资本的方式进行。”

余钢介绍,在专项工作的推进过程中,参与纾困的国企充分尊重、理解民营企业家,以平等友好、互惠共赢的姿态支持民营企业。深圳国资通过股债结合的纾困方式,一方面,缓解了上市公司及其实际控制人的股票质押风险,改善了上市公司资金流动性,防止了实际控制人相关风险向上市公司的传导,上市公司生产经营稳定向好。同时,增强了投资者信心,稳定了投资者预期,受到支持的上市公司股价初步稳定,帮助民营企业家渡过了难关。另一方面,纾困资金已支持的上市公司基本都属于战略性新兴产业,这也实现了国企产业链、价值链的延伸和产业布局的优化,对于深圳市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稳定发展以及城市核心竞争力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值得注意的是,纾困双方都表示,目前的纾困行动只是让上市公司股东“缓了一口气”,但流动性危机仍未从根本上解除。

作为资金提供方,刘苏华说,“我们做的,只是让企业稍微喘了口气,从生死边缘回来了点”,让上市公司实际控制人、高管团队终于可以从疲于奔命的债务危机化解中解脱出来,把精力聚焦到上市公司主营业务上,这是过去半年来最为可喜的局面。实业是金融的根本,实业稳定了,整个市场的情绪才能焕然一新。

“光靠我们这点钱肯定是不够。救急不救穷,我们救的是信心。”胡泽恩说。

受访企业家普遍表示,虽然纾困资金开始进到企业,但相对于债务规模而言,流动性缺口仍然很大。政府的支持,释放了稳妥解决这场危机的积极信号。企业家都在期待股市企稳走高和企业业绩提升,从而通过减持、转让或分红获得资金来回购股份,以从根本上解决此轮股权质押危机。

受访企业家认为,此轮危机的产生,主要责任在于在政策和市场支持回购式质押时,企业家过度投资、盲目扩张。此次危机,给他们上了一堂非常正面的风险课,他们更能体会到现金流和聚焦主业的重要性,会倾向于保守经营。“企业需要稳健的发展速度和节奏,对于资金的重视程度是空前的。”

“四个千亿”计划:大力支持民企发展

推出纾困方案后,深圳市政府2018年12月又出台了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四个千亿”计划:确保全市企业年减负降成本1000亿元以上;实现新增银行信贷规模1000亿元以上;实现民营企业新增发债1000亿元以上;设立总规模1000亿元的深圳市民营企业平稳发展基金。“四个千亿”分别由深圳市发改委、深圳市金融监管局、深圳市中小企业服务局牵头。

在“四个千亿”计划实施中,深圳国资国企是重要的支持力量。

国资国企将按照深圳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继续扎实推进促进深圳民营上市公司稳健发展专项工作,用好100亿元债权资金和撬动后的200亿元股权基金,切实有效缓解优质上市公司股票质押风险等相关问题,并配合深圳市中小企业服务局做好1000亿元深圳市民企平稳发展基金的方案设计和推动工作。

中小担和高新投承担提供增信服务实现民营企业新增发债1000亿元以上的任务。高新投今年2月与首批14家深圳民营企业签署了首批债券发行战略合作协议。3月,中小担与首批20家深圳上市公司签署债券融资合作协议。

高新投受托管理规模为50亿元的“中小微企业银行贷款风险补偿资金池”,将对银行业机构为深圳中小微企业放贷形成的不良贷款总体按30%的比例给予风险补偿,从而撬动银行业机构对深圳中小微企业新增20%以上的贷款额度,以实现银行新增支持信贷1000亿元以上。截至2019年5月20日,资金池共计实现了33家银行签约加盟,已入库加盟银行18家,线上入库贷款项目4891个,共计约270亿元,涵盖深圳市中小微企业3777家。

余钢表示,2018年以来,深圳国资国企开展促进民营上市公司稳健发展专项工作,成为稳定资本市场的重要力量。下一步,深圳国资国企将一如既往地服务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希望双方进一步加强合作,也欢迎深圳优质民企参与国企混改,实现强强联合、优势互补。

深圳市副市长艾学峰表示,深圳市委市政府始终高度重视实体经济发展,出台了一系列优化营商环境的政策措施,切实降低企业生产经营成本,助力深圳营造更好的营商环境,全力支持在深企业进一步做优做强。下一步,深圳将继续积极引导多方金融机构,发挥各自优势,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出更多契合深圳民营企业需求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政府部门和金融机构也将进一步深化合作,千方百计为民营企业发展纾困解难,营造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的良好环境,切实增强民营企业的获得感和发展信心。(记者 赵瑞希)

  • 上一篇:粤菜师傅工程:扶贫和乡村振兴的“风味之路”
  • 下一篇:越秀以慈善助力“老城市新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