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资讯
首页 > 国内资讯 > 广东新闻

古代立秋之日的桐叶报秋是怎么回事?

时间:2019-08-08

少暤像

《锦石秋花》 (清 恽寿平 作品)

明日,8月8日,农历七月初八,立秋。

“立者,建始也”,立秋可直接理解为秋天的开始。

古人为何将这个季节命名为“秋”?《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秋,揫也,物于此而揫敛也。”“揫敛”为聚集、收敛之意,《慎子·外篇》云:“气之揫敛而有质者为阴,舒散而有气者为阳。”从农历七月开始,天气由热转凉,万物聚集收敛,所以古人将农历七、八、九三月命名为“秋”。另外,秋字还有禾谷熟之意,所以人们常说秋天是收获的季节。

“悲秋”,万里悲秋常做客《礼记》则从人文方面解释秋字:“西方曰秋,秋者,愁也。愁之以时,察守义也。”当秋风吹起,落木萧萧,此种景象,最易触动人的愁绪,故秋字又有愁义。古诗常有“悲秋”之语(如杜甫的“万里悲秋常做客”),即缘于此。

对于现代人而言,立秋只是个平凡的日子。但在古代,立秋是个大日子。因“四立”(立春、立夏、立秋、立冬)是四季转换的重要时间节点,古人认为要顺应自然,因此无论政令、农事,还是生活作息,也要随之而变化。为隆重其事,每逢“四立”日,都要举行盛大的仪式,以迎接春、夏、秋、冬的到来。

迎秋仪式西郊举行

《礼记·月令》云:“是月也,以立秋。先立秋三日,太史谒之天子曰:‘某日立秋,盛德在金,天子乃齐(斋)。立秋之日,天子亲帅三公、九卿、诸侯、大夫,以迎秋于西郊。”可见这场仪式名为“迎秋”,立秋前三日,天子要斋戒。立秋这一天,天子亲率三公、九卿、诸侯、大夫等到京城的西郊举行迎秋仪式。

迎秋仪式包括祭祀、歌舞等活动。祭祀的对象有两个:一个是少暤,另一个是蓐收。少暤是上古帝王之一,又作少昊、少皓,史称金天氏、青阳氏等,据说是黄帝长子,后人奉他为五方帝之一的西方帝,又称白帝。迎秋活动在西郊举行,故以少暤为祭祀对象。蓐收是传说中的司秋之神。《山海经·海外西经》云:“西方蓐收,左耳有蛇,乘两龙。”《淮南子》说他是少暤的助手,“执矩而治秋”,便也成为秋祭的对象。

在举行迎秋仪式时,所有人都穿白衣,因白色为秋天的代表色。歌舞表演中,歌曲名为《西暤》,内容是歌颂少暤,舞蹈名为“八佾舞”,由64人列队而舞。

有阅兵,还有“赛车”

迎秋仪式结束后,天子在朝廷上赏赐“军帅武人”,并命令将帅“选士厉兵,简练桀俊,专任有功,以征不义;诘诛暴慢,以明好恶,巡彼远方”。类似现在的阅兵仪式。至汉代,还举行车骑、楼船等比赛。

立秋日为何要举行阅兵仪式和军事演习?原来,古人认为秋天有肃杀之气,帝王相应也要“习用干戈”。《隋书》云:“故知造化之有肃杀,义在无私;帝王之用干戈,盖非获已。”故在立秋日阅兵及操练军队,也是顺应自然之举。

与肃杀之气相应的,还有律令刑狱。在立秋这天,古代帝王命有司“修法制,缮囹圄,具桎梏,禁止奸,慎罪邪,务搏执……决狱讼,必公平;戮有罪,严断刑。”强调用法既要止奸戮罪,更要公平公正。

常言道,一叶知秋。在立秋这天,古人在迎秋之前,先要报秋。如何报秋?一般是太史官通过观察太阳和北斗的位置,确定立秋的具体日子时辰。后来又用桐叶报秋,立秋当日,太史官便将盆栽梧桐移入殿内,待立秋时辰一到,便高声奏道:“秋来了。”

奏毕,桐叶应声而落。

文、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钟葵

 

  • 上一篇:老玩手机,抑郁找上门
  • 下一篇:深圳市推进已批未建土地清理处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