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日报讯(记者/张玮)作为深圳和全国改革开放的窗口,前海蛇口自贸片区在“走出去”实施对外直接投资方面也走在了全国前列。12日,记者从深圳市前海管理局自贸制度创新处获悉,为全面展示自贸区对外直接投资的广度及深度,前海蛇口自贸片区在全国率先制定了对外直接投资指数体系。该指数显示,从2014年一季度到2016年四季度,片区对外直接投资基本保持了平稳向上的增长态势。
多角度反映对外投资现状
前海蛇口自贸片区对外直接投资指数是国内首创的地区性对外投资综合指数,指标体系包括一级指标3项,二级指标12项,三级指标23项。其中,一级指标主要包含投资规模及质量、投资地区和投资行业3个子指数,二级指标和三级指标则按经济维度进行进一步细化,基本覆盖了自贸区对外直接投资的各个有机组成部分,多角度反映自贸区的对外投资现状,具有较强的代表性。
纵向比较,2014年前海蛇口自贸片区对外直接投资指数从80点飙升至583点,处于高速增长阶段;2015年的指数从590点飙升至1102点,处于快速增长阶段;但2016年以来,受国内相关政策影响,指数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下滑,至四季度指数下降为642点,低于去年同期。
指数的整体表现说明,片区在对外投资体制机制创新、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支点等方面取得了较好成效,为自贸区国际化进程作出了较大贡献。
自贸区企业对港投资力度平稳增长
在子指数方面,自贸片区投资地区子指数呈现波动,但从整体看,2016年四季度为245点,是2014年一季度的4.1倍,指数仍处于上升和优化通道。
由于2017年是前海蛇口自贸片区“深港合作年”,指数体系专门构建了自贸区对外直接投资香港子指数。指数显示,整体上,自贸区企业对香港的投资力度一直处于较为“平稳增长”的水平,季度幅度差距并不大。而自贸区对“一带一路”地区投资子指数则整体呈“增长趋势”。
从行业子指数来看,2016年四季度为868点,和2015年一季度持平,但仅为2016年一季度(峰值)的44.2%。这表明,随着全球产业的结构调整以及行业转型升级的不确定因素增多,企业在实施对外投资时,需要对行业机遇和风险进行进一步的评估分析,尽量选择未来发展空间较大的区域进行投资,并尽量符合全区经济格局调整和国家战略。
制定市场主体情绪指数
指数体系专门制定了市场情绪指数,作为对未来市场走向判断的有益补充。通过对市场主体的调查,前海蛇口自贸片区对外直接投资情绪指数得分为77.16,处于中上游水平,表明片区企业对未来对外投资的市场预期较为乐观。同时,也反映出自贸区在营商环境构建、投资贸易便利化、对外深度合作、业务创新等方面,收到了较好成效。
为了解各类政策对片区对外直接投资的影响,指数体系还基于抽样调查,构建了政策响应指数。目前,片区对外直接投资宏观性政策响应指数为105.6%,说明自贸区前一阶段制定的相关促进政策针对性较强,取得了实际成效,促进了自贸区对外直接投资整体水平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