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新春期间,丰顺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文学春晚,节目文学性与艺术性相结合,文艺表演接地气,受到各界好评。这场被誉为“达到专业水平”的晚会执行导演黄喜洁,却是丰顺博物馆的讲解员。其实,从业20年来,从专职演员、编导到讲解员、兼职舞蹈教师,无论角色如何变化,艺术是黄喜洁从未停止过的追求。
痴情·与艺术结缘
黄喜洁从小酷爱艺术,中学时,开始在学校的文艺活动中崭露头角。 1998年,时任丰顺县文化局副局长陈光华发现了她的艺术天赋,把从梅州市成人中专毕业的她特招到丰顺县青年艺术团。自她进团后的十年里,团里进进出出的演员有十来批,有的转行,有的辞职,有的去了珠三角淘金,而她却坚持到了最后,直至2012年5月艺术团因转制解散。
2001年,她考上了中山大学的艺术与管理系,进行了两年全日制的专业学习;2011年又被公派到北京舞蹈学院继续教育学院进修。她非常珍惜难得的学习机会,回到工作岗位上,业务水平有了飞跃性的提高,编排的节目多次在省、市、甚至国家级比赛中获奖:2004年编排舞蹈《客家儿女奔康致富写春秋》获梅州市首届国际山歌节金奖;2004年编排舞蹈《听樵》获广东省第三届音乐舞蹈花会银奖;2016年编导的廉政广场舞《清风飞扬》荣获“感动中国·2016群文杯”铜靴奖……
爱乡·用行动表现
在中山大学艺术与管理系读书期间,她的腰是班里最软的,老师经常让她给同学们做示范动作。在这背后,是比别人更多的付出。同学们都吃完饭了,她还在教室里坚持练习。平转,是舞蹈练习中最难学的,因为一转,头就会晕,摔倒,爬起,再摔倒再爬起……硬是一个星期就拿了下来。毕业时,由于在校成绩优异,广州一家国企单位以优越的条件向她抛出了橄榄枝,她也曾心动过,但想起家乡领导对自己的重视和支持,还是决定回家乡工作。
重新回到丰顺县青年艺术团后,黄喜洁担任编导工作,但她不居功,不自傲。艺术团经常要下乡演出,演出前,要选择场地,摆放音箱,布置舞台等;演出完,又要把设备搬上车……这些苦活累活,她都和同事们一起干。每次下乡后回到家几乎都是深夜,身体像散了架,动弹不得。日积月累,她得了腰肌劳损,导致怀孕期间,每每躺下和起身,都需要丈夫帮忙托扶。
执着·团散艺不丢
2012年5月,艺术团面临全国性转制,这对黄喜洁的冲击很大。虽然以前干累了也想过换工作,但一旦真正面对,想起学到的知识、本领没了用武之地,她心里还是免不了伤感。
2012年7月黄喜洁被调到县博物馆做讲解员。虽然离开了青年艺术团,但在做好馆里的工作之余,她没有把舞蹈专业丢掉。现在,她受聘于丰顺县老年大学,利用业余时间为老年大学学员授课,教学舞蹈。在教学过程中,黄喜洁对待老年人像小孩,甚至比对小孩还要耐心,她跟老人谈心,聊家常,协调老年人之间的关系;老人们难于接受的动作,她不厌其烦地一次又一次地重复,被老人们亲切地称为“爱心导师”。她指导老年学员演出的舞蹈节目,在梅州市的各项比赛中都取得了好成绩。
从专业演员变成了业余演员、兼职教师,对于身份的转变黄喜洁显得很从容:“虽然不能像明星一样耀眼,但只要能够做点跟艺术有关的事,我就觉得愉快,也算是为家乡人的文艺生活做点贡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