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资讯
首页 > 国内资讯 > 广西新闻

透过历史之镜深掘本土文化 黄继树和他的《灵渠》

时间:2019-05-30

透过历史之镜 深掘本土文化

――记黄继树和他的《灵渠》

广西新闻网-广西日报记者蒋林

76岁高龄,黄继树完成并出版了他的《灵渠》。

为了这部40万字的长篇历史小说,光是从动笔算起,就耗去了他5年的心血。

这是他继《第一个总统》《桂系演义》之后的第三部长篇小说。所以问世后广西文坛奔走相告。近期,《南方文坛》联合桂林市文联、广西师范大学广西文艺评论基地、漓江出版社在桂林召开了《灵渠》研讨会,张燕玲主编说:“黄继树3部长篇,越来越显示出他是一个严谨于史料,又超迈于史料,以想象力开垦文学之花的作家。”广西文联主席白志繁致辞道:“我们以研讨来致敬新中国成立70周年,致敬广西优秀文化,致敬老文艺家。”

缘起

提到《灵渠》,还得从《桂系演义》说起。《桂系演义》出版时,黄继树正值盛年。这本书30年间畅销不衰,为他带来了盛名。

这部120万字的皇皇巨著,以文学的手法,还原了民国期间一段特定的历史,再现了以李宗仁、白崇禧、黄绍为首的桂系军队的兴衰历程,被中央统战部审读组评价为“既有史料价值,又有极强的可读性”。自治区文旅厅副厅长唐正柱感触良多:“这么多年,我接触很多外省人,包括北京来的人,他们经常点名要看《桂系演义》,看了之后就兴致勃勃地谈论、称道不已。”

不仅纸质书卖得好,在互联网上,《桂系演义》也是热读书目之一。后来还被拍成了同名电视剧。它还摆在了哈佛大学的书店里。

盛名之下,黄继树被推选为多届广西作协的副主席、桂林市文联主席、桂林文学院院长,他以极大的心力投入到为作家、艺术家做服务工作中去。他在桂林倡导并狠抓本土题材的文学,和作家们谈选题、分享写作经验,风气蔚为大观。

然而,他也感到了一种惶恐不安。即便是2015年完成了《桂系演义》的升级版,将原来的三卷本120多万字变成四卷本140多万字后,这种惶恐不安的心情仍然没有减:“《桂系演义》到底是一部文学作品,还是一部非虚构类的历史作品?《桂系演义》成书的时候,桂系旧部和见证过这一段历史的人还健在,他们不允许我虚构他们的亲身经历和所见证的人和事。”

30年来,为了守护《桂系演义》,黄继树查阅的桂系老照片有1124张、各种历史文献资料1052种。“因为读者一直把《桂系演义》作为一部好看的历史书来读,我必须保证读者读到的是一部真实的历史。”他说道。正当时下一些作品侧重艺术形式而忽略历史文化底蕴,或是迎合快餐文化而缺乏潜心钻研的时候,黄继树思考的是这种游走于历史真实性与文学艺术性之间、深掘本土题材的做法是否继续得到市场认可?他需要再尝试。《灵渠》由此应运而生。

砥砺

为此,退休之后的黄继树开始在本土化题材的史海中寻觅。灵渠,无疑是一个非常好的文学题材和创作的切入点,它在中国历史尤其是航运史上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是桂林非常重要的人文资源。但真正能够把这个资源挖掘利用好,需要很大的勇气和深厚的创作力。黄继树决心挑战它一下。

然而,灵渠的史料非常少,以至于这么多年广西作家多次想写,又多次绕开。

为了写这个题材,黄继树对相关的文献资料做了充足的研究,并写了几万字的创作杂记,研究史料却又努力超越史料。写作中,他用传统写实小说的技巧,并借鉴通俗小说的表现手法,结合合理想象和推理,贯穿了岭南地区的传说与神话。他要借灵渠这个题材,书写中华民族大融合的命题。为此,他在书中描述了百越文化的丰富多彩,有自然地理、风土民俗等,也有中原文化的精彩纷呈,可谓内蕴丰富。作家东西认为现在很多作家都写当下,不愿意在作品中植入知识或者历史,所以从不考证,喜欢偷懒,而黄继树为广西作家树立了对历史进行艰难认真考证的榜样。

正所谓“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任何历史,包括当代史,当代人关心什么、关注什么,想在历史中寻找什么,都引起黄继树的关注和思考。他一边在写历史,脑海中一边不断冒出现代的一些理念、概念,写进了他对岭南文化和中原文化的对立、渗透、融合过程的思考中。为了给读者提供新的历史视角,《灵渠》的史禄,也就是本书的主角,在这项伟大工程完工后,到了合浦,消失在海上丝绸之路的茫茫大海中。

他的目的,就是想通过《灵渠》,加深读者对中华文化包容性和丰富内涵的认识。

告慰

《灵渠》出版后,黄继树终于松下一口气。他可以告慰滋养他的中华文明了。

研讨会上,中国作协副主席陈建功说:“灵渠成为两千多年以来中原文化与百越文化交流融合的通道。黄继树攻克了当下某些历史小说的平庸和浅显,在书中融入了当代人的文化思索,凸显了文化价值,我认为是这部作品最值得称道的地方。”

韬奋基金会理事长、出版人聂震宁给了《灵渠》高度评价,认为这部长篇小说至少有两个重要意义,一是秦朝的两大建设工程――北城南渠,南渠终于有了一个历史性的文学书写;二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中,岭南民族与中原民族融合过程中也有了一个具有启示意义的文学读本。他认为,这不仅是黄继树又有了一部新作,也是广西文学上的一个重要收获,因为广西的重大题材总得有一些相应的重大文本呈现。

“《灵渠》是由严肃作家创作的一部奇特作品,一般的意义就是在于它改变了传统文学千篇一律写实的样式。”中国作家协会小说委员会主任胡平说。他分析道,书中主要人物有真实存在的秦始皇等,开凿灵渠也是真实的事件,为什么作者要把它写成这样一种代表奇幻色彩的作品?首先与留下的传说有关,这些传说本身就构成了灵渠历史的一种想象。灵渠一直没有什么文字记载,想象的空间比较大,怎么写都可以,因为不受历史的束缚。“这部书出来以后,我们想想灵渠还可能怎么写,也许只能这么写。”胡平自问自答道。他认为,这种由严肃作家写出来的,想象力非常奇特的作品,可能会有很多年轻读者喜欢,潜力现在还没法完全估计。

作为作家的冯艺,更感兴趣的是黄继树在《灵渠》中艺术地披露了百越文化与中原文化的交集,也喜欢他在书中对百越民风民俗、壮民族文化,以及把民间不为人知的传说作了大量的艺术的再现。他感觉,这些百越古老文明以及壮族地区民间文学、民间传说和民俗大量的运用,丰富了作品的信息量,而且增加了作品的地域特色,加强了作品的张力。

黄继树含笑答谢文友们的评价,他在想着,下一步《灵渠》再版时,怎样弥补缺憾,修订得更完美。

  • 上一篇:高考在即 广西招生考试院发布考试注意事项
  • 下一篇:广西节目亮相西部曲艺展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