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全省第一次项目建设现场观摩会,是对过去三个月全省脱贫攻坚春季攻势战绩进行大阅兵、大展示、大比拼。全省各地脱贫攻坚成果丰硕、亮点频现、经验珍贵。
在全省第三次大扶贫战略推进大会上,省委要求,要更加精准扎实推进大扶贫战略行动,来一场脱贫攻坚“大比武”,比责任担当,比路径方法,比干部作风,比精神状态,比群众获得感。全省广大干部群众掀起了学习“年份英雄”黄大发热潮,从“三变”改革、“塘约道路”中汲取改革创新精髓。全省各地干部群众在脱贫攻坚集中大会战中,撸起袖子加油干,施展“十八般武艺”,苦干实干,再立新功。
项目建设观摩会代表参观遵义汇川区劳仑丰科技嫁接育苗中心。 李勋 摄
项目建设观摩会代表观摩兴义市万峰林大数据旅游管理模式。 刘义 摄
项目建设观摩会代表们观摩水城县陡箐镇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 邓刚 摄
“十三五”开局之年,亦是我省是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深化之年。打好扶贫精准牌,按下脱贫“快进键”,贵州扶贫画笔遒劲挥洒,力透纸背——
全省谋划扶贫产业项目8382个,落地实施4328个,完成投资400.6亿元,覆盖贫困户57.6万户;
大力推广易地搬迁扶贫“五个三”经验,截至4月底,2016年项目共建成住房10.06万套,搬迁入住26.9万人,解决就业10.7万人。2017年项目起步良好,目前开工172个,开工率66.6%;
组织1万多名医务人员在全省66个贫困县开展巡回义诊,对9种大病进行集中免费救治。坚决纠正贫困户子女“先收后退”,清退金额2.1亿元,涉及贫困学生25.7万人;
两个“无会期”各级党政领导干部深入基层蹲点调研1万余人次,29万名干部对建档立卡贫困户开展大回访。
……
攻坚克难,砥砺前行。用脱贫攻坚的成绩来检验学习贯彻的成效!政策向扶贫倾斜、资金向扶贫聚集、项目向扶贫靠拢,沉甸甸的脱贫成绩单背后,一幅生态美百姓富的壮丽画卷正在贵州大地徐徐展开。
5月13日,全省大扶贫战略行动推进大会现场。 武敏 摄
春季攻势掀起热潮 以上率下誓拔穷根
脱贫,是贵州最紧迫的任务。
我省提出,2017年全年要减少贫困人口100万人以上,20个贫困县、90个贫困乡镇摘帽,2300个贫困村退出!
这是一言九鼎的“承诺书”,也是必须兑现的“军令状”。
2月3日,春节后上班第一天,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召开会议。会议提出,要以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为主线,组织发动一场脱贫攻坚的春季攻势,确保今年脱贫攻坚再战告捷,确保我省贫困人口如期实现脱贫。
同一天,省委、省政府公布一项重要安排:从2月5日到2月19日,实施为期15天的“无会期”,省委、省政府不召开重大会议,不开展重大活动,省直有关部门也不召开让市县参加的专题性会议。
“无会期”不是“马放南山”。省委、省政府要求,各级党政主要领导要带头开展蹲点调研,利用“无会期”深入调研脱贫攻坚工作,做到既挂帅又出征、既运筹帷幄又冲锋陷阵。
2月6日至8日,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陈敏尔第三次来到石门乡蹲点调研,打响了脱贫攻坚春季攻势“第一枪”。
3月21日,陈敏尔再次深入安顺市平坝区塘约村、青庄村,检查指导和推进脱贫攻坚春季攻势开展。2月5日至9日,省委副书记、省长孙志刚深入黔南州三穗、天柱等县蹲点调研;4月7日至8日,又深入遵义市桐梓、绥阳、凤冈、余庆等县调研推动脱贫攻坚工作。
以上率下,戮力同心。全省党员领导干部利用“无会期”深入基层、深入农村、深入一线,带头以“钉钉子”的精神推进脱贫攻坚,以上率下,吹响了2017年全省脱贫攻坚春季攻势号角。
省直有关部门紧紧围绕春季攻势重点,抓住关键环节和重点领域,充分发挥职能作用,主动谋划,积极作为、强化调度、加强督导。
各地党委、政府迅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有关部署和要求,制定具体作战方案和配套政策措施,层层分解任务,压紧压实工作责任,掀起了脱贫攻坚春季攻势热潮。
据统计,春季攻势期间,省直机关536名厅级以上干部、1880名县处级干部轻车简从下村蹲点调研12666人次,回访贫困户3405户,推动落实扶贫产业项目1613个,落实资金96.28亿元;各市(州)共发动10.78万名各级领导干部开展了调研回访或奔赴春季攻势战场。
春季攻势在各地迅速展开后,省委、省政府密切关注春季攻势进展。
2月22日、28日,省政府先后召开常务会议、全省脱贫攻坚春季攻势产业扶贫推进电视电话会议,专题研究脱贫攻坚春季攻势有关问题,对春季攻势进行再动员、再部署、再细化。
4月5日,省委召开常委会议,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脱贫攻坚重要讲话、中央政治局听取2016年省级党委和政府脱贫攻坚工作成效考核情况汇报有关精神,研究我省贯彻落实意见。
针对春季攻势推进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省两办发出《关于深入推进脱贫攻坚春季攻势暨实施第二个双周“无会期”的通知》,再次提出“六个再精准”要求,确保春季攻势取得实效。
集中火力攻坚拔寨 精准施策各个击破
脱贫攻坚贵在精准,成败在于精准。
今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推进脱贫攻坚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下好“绣花”功夫、贯穿从严要求、更好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
农历新年前,省领导曾到部分乡镇对脱贫攻坚工作进行了暗访。暗访结果表明,各地推进脱贫攻坚工作总体扎实有效,但也还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扶贫对象不够精准、产业带动脱贫力量不足、易地扶贫搬迁不够规范、部分基层工作人员对扶贫政策理解把握不到位等问题。
深入田间地头、乡间农舍,访贫问苦不但是为群众打气加油,更是要找准症结、破解难题,分类施策,真抓实干,推动大扶贫战略行动向纵深发展——
完善建档立卡,确保扶贫对象精准——充分利用国家开发扶贫开发信息系统的机会,组织全省180多名干部职工对全省建档立卡数据进行第9次清洗,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信息准确度进一步提高。加强与省民政厅农村低保人口数据比对,进一步核实了农村兜底人口数据。
完善顶层设计,确保考核办法精准——对标国家考核办法,更加突出“两率一度”考核权重,已修改完善《贵州市县两级党委和政府脱贫攻坚工作成效考核办法》并即将由省委、省政府印发执行。
完善分配方式,确保资金使用精准——结合国家新颁布实施的财政扶贫资金管理办法,针对基层反映集中的财政专项扶贫资金“33112”投向不尽合理,乡级报账仍然环节较多,程序繁琐等问题,正在研究全省财政扶贫资金管理办法。
春季攻势战鼓擂动,目标直指最贫困的乡村、最困难的群体、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重点打好产业扶贫、易地扶贫搬迁、教育医疗扶贫三场硬仗。
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全省蔬菜种植、畜禽养殖、农产品促销、校农结合、扶贫产业子基金五个专班相继成立,把“绣花”功夫瞄准产业,明确专人深入基层一线,逐个产业、逐个环节抓落实。一个个有特色、有优势的蔬菜、畜禽等农产品品种加快发展步伐,种养、加工、流通、销售等各个环节情况被摸清理顺,绿色优质农产品不断“泉涌”。
一斑可窥全豹。事实证明,只要脱贫攻坚路子对头、方法得当,就会事半功倍,换来春季攻势的可喜答卷——
产业扶贫有新进展。截至目前,全省谋划扶贫产业项目8382个,落地实施4328个,完成投资400.6亿元,覆盖贫困户57.6万户。蔬菜种植面积1093万亩,同比增长7.4%;家禽存栏8709万羽,同比增长9.7%;发展食用菌8亿棒,比去年全年多出3亿棒。赴北上广等地开展农产品展销推介,达成订单877个、采购金额25.6亿元。积极开展农超对接、农校对接,采购金额5.4亿元。
易地扶贫搬迁稳步推进。坚持城镇化集中安置,坚持以县为单位集中建设,坚持以产定搬、以岗定搬,大力推广“五个三”经验,有力有序推进易地扶贫搬迁。截至4月底,2016年项目共建成住房10.06万套,搬迁入住26.9万人,解决就业10.7万人。2017年项目起步良好,目前开工172个,开工率66.6%。
医疗教育扶贫力度加大。组织1万多名医务人员在全省66个贫困县开展巡回义诊,组织专门力量对9种大病进行集中免费救治。建立健全“四重医疗保障”制度,贫困患者政策内补偿水平不断提高。全面落实建档立卡贫困户子女上高中上大学免除学杂费政策,坚决纠正“先收后退”,清退金额2.1亿元,涉及贫困学生25.7万人。
创新发展体制机制 弘扬正气再立新功
5月11日,2017年全省第一次项目建设现场观摩会启动,对全省脱贫攻坚春季攻势战绩进行大阅兵、大展示、大比拼。省领导分别率9路观摩队伍,同时奔赴全省各市州及贵安新区,走乡村、进园区,看成效,比不足,学经验,谋发展。
让代表们感受深刻的,不只是眼前的山乡巨变,还有体制机制创新带来的思想观念冲击。
产业扶贫最深的动力是改革。盘县普古娘娘山农业园区,是“资源变股权、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改革的发源地。盘县用“三变”统领农村综合改革,走出了一条新路。“三变”,变出了农民收益的增加,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农村生产力的解放。
在安顺市平坝区乐平镇塘约村,一栋栋黄墙红瓦的小洋楼点缀在青山绿水间,一个个蔬菜大棚里忙碌非凡。
三年前的塘约还是个二类贫困村。该村紧紧抓住“确权、赋权、易权”关键环节,按照“村社一体、合股联营”的发展思路,通过“三权”抓手促“三变”改革,陆续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林权、房屋所有权、集体产权、小型水利产权、集体土地所有权等“七权同确”改革,只用2到3年时间,就从贫困村变成小康村,人均年收入达到8000多元,村集体经济超过200万元。
构建好的体制机制,创新工作方法,是提高脱贫攻坚战斗力的利器。开局之年,各部门、各地区采取超常规手段,不断创新,着力提高脱贫攻坚成效,不断涌现创新活水。
各地以“三变”改革为抓手,认真落实“特惠贷”及安排财政扶贫资金的60%用于发展产业和“三变”改革要求,积极探索“龙头企业合作社贫困户”利益联结机制,新型经营主体不断发展壮大。目前全省已发展联结贫困群众利益的省级龙头企业711家、市级龙头企业2099家,农业专业合作社4.7万个。
在创新医疗精准扶贫机制上,针对因病返贫致贫问题,我省把贫困人口全部纳入重特大疾病救助范围,实施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医疗救助、医疗扶助“四重医疗保障”,惠及农村贫困人口149.15万人次,补偿费用17.52亿元。
截至目前,全省下达财政专项扶贫资金51.21亿元,各地申报并预分配脱贫攻坚基金产业扶贫子基金1203.17亿元,整合财政涉农资金213.79亿元,谋划扶贫产业项目8382个,其中落地实施4328个,完成投资400.64亿元,覆盖贫困户57.64万户、20.86万人。
脱贫攻坚既是“大战场”,也是“大考场”。春季攻势取得阶段性成果,脱贫攻坚任重而道远。
在全省第三次大扶贫战略推进大会上,省委分别授予黄大发同志、塘约村党总支“全省脱贫攻坚优秀共产党员”和“全省脱贫攻坚改革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要求全省广大党员干部大力学习弘扬“年份英雄”黄大发同志的崇高精神和可贵品质,广泛凝聚干事创业的强大正能量,苦干实干,再立新功。
会上,2016年扶贫开发工作成效考核排名靠后的5个贫困县党委主要负责同志在全省第三次大扶贫战略行动推进大会上作表态,同时由省委常委、省委组织部长和省政府分管省长对该5县和1个排名最后一位片区县的党政主要领导进行了约谈,引发全省党员干部深刻思考。
省委主要领导寄语党员干部:“群众是真正的英雄、实践是最好的学校。帮扶干部要珍惜机会、多接地气,践行党的宗旨,办好为民实事。干部的辛苦是为了百姓的幸福,百姓的幸福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对人民负责,对历史负责,在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需要我们拿出“敢叫日月换新天”的气概,鼓足“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劲头,在比中学习、在比中提升、在比中赶超,按下“快进键”、跑出“加速度”,坚决打赢这场硬仗,干出无愧于人民,无愧于时代的崭新业绩,确保与全国人民一起迈入全面小康。
项目建设观摩会代表了解安顺开发区食用菌深加工系列产品。杨小友 摄
各市州、贵安新区贯彻落实全省第三次大扶贫战略推进大会精神
到2020年与全国同步实现全面小康的“钟声”滴答,贵州决战脱贫攻坚,形势逼人,形势不等人。
打赢脱贫攻坚战,必须以较真促认真,以碰硬求过硬。近期,省委书记陈敏尔在全省第三次大扶贫战略行动推进大会上提出,要在全省上下来一场脱贫攻坚“大比武”,比一比精准扶贫的“绣花”功夫,比一比脱贫攻坚的“十八般武艺”,确保今年脱贫攻坚再战告捷,再次吹响脱贫攻坚的“冲锋号”。
全省各市州正按照省委要求迅速开展脱贫攻坚“大比武”,比责任担当,比路径方法,比干部作风,比精神状态,比群众获得感——
贵阳市认真拟定了扶贫攻坚“大比武”实施方案,要求把“五个真真正正”和“六个确保”学深悟透,明确以100个低收入困难村尤其是20个特别困难村为主攻方向,迅速落实重点产业、重点项目和实施主体。
遵义市迅速研究制订了《遵义市脱贫攻坚“大比武”工作方案》,围绕比精准识别退出、比精准帮扶、比产业脱贫增收、比基础设施改善、比住房安全保障、比医疗救助脱贫、比教育扶贫落实、比兜底保障托底、比干部作风转变、比群众对扶贫工作满意度“十个比”,扎实开展脱贫攻坚“大比武”。
六盘水全市上下迅速掀起学习黄大发、塘约村党总支等先进典型的热潮,重点围绕“7 N”(“7”是指省第三次推进大会指出的“7”个共性问题,N是指结合各地自身情况查找出来的多个问题),推进工作落实。
安顺市决定于今年6月、10月分两次组织开展县(区)扶贫开发工作成效第三方评估自查工作,对考核评估排位挂末的县(区)党政主要领导及分管领导、市“定点包保”责任单位主要领导进行约谈和全市通报。
毕节市重点在强化大数据对精准扶贫的指导运用、强化财政扶贫资金的管理使用、强化考核“指挥棒”的积极作用三个方面深化改革,推进落实。
铜仁市紧扣脱贫攻坚“大比武”、贫困要提升工程、“三社”融合促“三变”改革等重点工作,制定全市脱贫攻坚大比武实施方案和配套文件,迅速在全市掀起脱贫攻坚“大比武”热潮。
黔东南州把全州16个县市分成五个战区,由副州长分别挂帅担任战区指挥长,负责督促指导战区所辖县市推进脱贫攻坚“大比武”。
黔南州制定“三变”改革实施方案,对在脱贫攻坚“春季攻势”精准识别回头看中再识别的漏评贫困户重新纳入、及时纠正调整,落实帮扶责任人,制定帮扶措施,加大帮扶力度。
黔西南州紧扣“一达标、两不愁、三保障”目标要求,狠抓业务培训、责任落实、关键环节、统筹监测、资金监管、机制建设、督促检查,与时俱进增进群众获得感,确保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确保打好今年脱贫攻坚战。
贵安新区加快落实新区“两年小康行动计划”,狠抓新区“五年三步走”落实,更加强化督导监督倒逼责任落实,不断提升精准识别率、精准退出率和帮扶工作群众满意度,用贫困户认不认可、满不满意作为工作标准检验帮扶成效。
比认识更重要的是决心,比方法更关键的是担当。在比中学习、在比中提升、在比中赶超,各级各部门积极投身脱贫攻坚“大比武”中,正按下“快进键”、跑出“加速度”、干出新成绩,奋力开创百姓富、生态美的多彩贵州新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