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师傅守在现场等候车主
交警也建议谢师傅先离开
被谢师傅挂伤的轿车尾灯
不小心把路边无人看管的车给撞了,下车后发现车主不在附近,你会怎么办?估计有人会选择逃之夭夭,溜之大吉。
这不,贵阳市民谢师傅就遇上这种事,但他却留在现场等候车主。
6日上午11点过,谢师傅骑电瓶车在渔安新城附近不小心撞坏了一辆小轿车的尾部装饰灯,在无车主在场的情况下,路人劝他离开,可是,谢师傅却执意守在现场等车主,他说:“我没读过书,但我晓得怎么做人。”
网友微博 大叔撞轿车原地等车主
6日下午2点14分,新浪网友“AL-EX”在新浪微博上发出一篇博文,没想到,在短短一小时之内,该博文会被广大网友刷屏。
记者点开网友“ALEX”发的博文看到,其大意是,当天上午11点过,一位大叔骑电瓶车经过渔安新城时,不小心挂坏了路边停放的一辆小轿车车尾部装饰灯,在无车主的情况下,这位大叔并未选择离去,而是在现场苦等车主前来,给大叔点个赞。
在文字下方,还附上了事发现场的6张照片。从照片上看到,这位大叔不但没有离开,还找到交警寻求帮忙。
针对大叔的这一善举,网友们纷纷点赞,其中,网友“初月未现”说,这样有道德的人,已经不多了。网友“雪英是个萌妹子”说,大叔用自身给我们传递了正能量。而网友“小杨小养”则表示,暖心,耿直,像我爸爸。
市民称道 大叔行为值得学习
家住渔安新城B8栋的林先生,目睹了整个事件过程。
林先生说,当天上午11点过,他正好路过事发地,当时大叔骑电瓶车经过路边停放的一辆小轿车时,不小心把车尾灯给撞烂了,大叔下车检查发现,车主并没有在车里,而且移车电话也没有留下,彼时,这位大叔并没有选择逃之夭夭,而是留在现场等车主。
等了一两分钟,见到车主仍未出现,这位大叔有点急了。正好,他看到远方有位交警在路边执勤,于是,这位大叔主动上前寻找交警同志帮忙,看能否找到被撞车辆车主。
了解情况后,交警同志给车主拨打了电话,但是,并没有打通。
“也没多大点事,干脆走了算了。”围观的市民劝谢师傅。
“不能这样做,心里会不舒服的,一定要找到车主赔偿人家。”听了大叔的话后,大家纷纷表示像他这样耿直的人太少了。紧接着,这位大叔又补充了一句“我虽然没读过书,但是晓得怎么做人。”
林先生说,交警留下这位大叔电话后,也建议他先离去,但这位大叔仍未离去,一直在原地苦等车主前来,大约等了半个小时后,车主才终于现身。
“不管最后结果怎么样,我还是觉得这位大叔的举动深深地打动了我。”林先生坦言,如今社会有些复杂,遇到类似的事情发生,很多时候,有的人会选择逃之夭夭,但是这位大叔的善举深深地感动了大家,他的行为值得大家共同学习。
出警交警:勇于承担责任的人太少
下午4点过,记者电话联系上了当时出警的贵阳市云岩交管局七中队民警陈双庆。
陈警官说,接到报警后,11时20分许,他赶到了事发现场,电瓶车司机谢国平称希望交警帮忙联系轿车车主,好赔偿对方车灯钱。
了解情况后,陈警官根据轿车车牌号,查询到了车主电话,拨打了车主5次电话都没人接听。考虑到因轿车损坏并不严重,他登记下谢国平的身份证信息和电话号码后,建议谢国平先离开,同时发了一条短信给车主,告知车主如需处理可以前往贵阳交警一大队。
12时17分,陈双庆收到了轿车车主短信回复称,他们已经和电瓶车谢师傅协调好了,对方赔了100元车尾灯的钱,现在不用再处理了。
“现在这种勇于承担责任的人太少了!”陈双庆告诉记者,当交警6年来,他处理过许多交通事故,经常见到那些开着好车但为了一小点事故赔偿而争论不休的车主,像谢国平这样的人,他还是第一次遇到。
被谢师傅挂到尾灯的轿车车主也表示,能遇上像谢师傅这样讲原则,讲诚信的人,他们也挺感动的。
电瓶车司机 晓得怎么做人
6日下午5点过,记者又电话联系上了电瓶车司机谢国平。电话中,他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撞到别人的车不好,得赔呀。”
谢国平说,今年57岁的他,老家在四川,来贵阳安家已20多年了,因小时候家里穷,只读到小学三年级,因此没有文化,找不到工作,而妻子又是残疾人,女儿正在读高中,平时家里人靠低保生活。
谢国平回忆说,当天上午,他骑着电瓶车送一老乡来到中天渔安新城,老乡下车时不小心碰到电瓶车的把手,由于车钥匙没取,电也没关,电瓶车便一下冲了出去,正好撞到了停在路边的一辆红色小轿车,导致轿车左后尾部装饰灯被撞坏了一点。
当时车主没有在现场,有没有想到要骑车离开? 谢国平坦言,当时确实有人劝他离开,说没人,喊他快走。但是,他并没有那么做,而是第一时间拨打110报警电话,另外,他虽然知道自己没读过书,没有什么文化,但他晓得怎么做人,既然撞到别人的车,就应该赔,该咋处理,咋处理,而不是要选择逃避责任。
等了大约1个小时后,车主的朋友来到了现场,经过双方协商,最后,谢国平赔了对方100元车灯钱。100元钱,对于很多人来说不值一提,但对于靠低保生活的谢国平可不算个小数目。
但谢国平坚持道:“我要做到仁至义尽,再困难,再恼火,都要承担!”
(本报记者 田儒森 曹源麟 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