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资讯
首页 > 国内资讯 > 贵州新闻

沪遵合作 谱写一曲新时代帮扶合作的动人恋歌

时间:2017-08-21

  上海和遵义,都是富有红色基因的城市。上海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遵义是中国革命的转折地,两地虽然相距千里,但红色血脉相连,交流合作历史悠久、友谊深厚。

  特别是“三线”建设时期,大批以装备制造为主的上海工业企业内迁到遵义,数以万计的上海工人和技术人员将青春献给了遵义,帮助遵义建立了机电、化工、冶金、电力、建材及国防工业为主的工业体系。

  进入新时期以来,沪遵经贸合作和人文交流继续保持良好势头。尤其是2013年2月,党中央、国务院决定由上海对口帮扶遵义以来,黄浦江边的暖流涌入黔北高原,发达地区与落后地区相互学习、共同发展的精彩历程迈出了新的步伐。

  上海市委对这项工作高度重视、全力支持,围绕“中央要求、遵义所需、上海所能”战略方针和“民生为本、教育为先、产业为重、人才为要”原则,双方在帮扶项目实施、人力资源培训、园区共建、劳务协作、医疗卫生、招商引资等各个方面深化合作、互利共赢。

  沪遵合作,再次谱写一曲新时代帮扶合作的动人恋歌。

  民生为本:扶贫解困到深山

  池塘凉亭仡佬寨,绿树成荫新农村。

  干净整洁的道路,特色鲜明的黔北民居,池塘上的回廊和凉亭透出古朴优雅,前来游玩的城里人络绎不绝。

  眼见村子人气渐旺,务川自治县丰乐镇庙坝村村民王连红掩饰不住内心欢喜,盘算着今年杂货铺带来的不菲收入和明年打算。

  “没有上海的帮扶,就没有我们今天的好日子。”朴实的王连红说出了村民们的共同心声。

  当年,庙坝村是有名的贫困村,上海对口帮扶为当地带来了巨变。

  2014年,上海奉贤区安排对口帮扶资金380万元、整合其他项目资金1100万元,打造庙坝“四在农家·美丽乡村”新示范点,硬化了宅门组到楼房组60多户人家的连户路,新建一个文化广场和村级卫生室,发展精品水果、辣椒、构树各1000亩。

  新农村建设不光改善了当地群众的生产生活环境,也带动了乡村旅游的发展,2016年,该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原来的4000余元增加到了8896元。王连红说,来这里的游客一年比一年多,她借机开起了杂货铺,生意红火。

  像庙坝村这样在上海对口帮扶下“旧貌换新颜”的村寨,在黔北大山深处随处可见。

  习水县土城镇天星桥村,多年来因地理条件差,经济比较落后,群众生产生活条件落后。2013年,上海投入帮扶资金150万元的天星桥村新农村建设项目落地,不仅改善了村民“雨天一身泥、晴天一身灰”的出行条件,还使天星桥人的增收致富梦变为现实。 

  沪上暖流涌黔北,扶贫解困到深山

  四年来,上海市对口帮扶遵义市项目达211个,累计投入资金3.23亿元,覆盖遵义市武陵山、乌蒙山两大集中连片特殊贫困地区9个县(市)的贫困乡镇、贫困村;涉及新农村建设、产业发展、社会事业、劳务协作和人力资源开发等领域,直接受益农户达7.75万农户、23万贫困人口。

  一系列对口帮扶项目的顺利实施,不仅改善了全市贫困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优化了贫困地区的产业发展环境,提高了受帮扶地的公共服务水平,同时增强了当地干部、群众的脱贫致富、同步小康的发展信心,深受当地群众的好评。

  教育为先:精准扶贫先扶智

  教育扶智是最根本、最精准的扶贫攻坚举措。短短四年间,上海已向遵义提供教育帮扶资金7580万元,共实施教育帮扶项目83个。最关键的是人,四年来,上百位来自上海的老师在遵义的大山深处洒下了爱。

  作为杨浦区支教队员之一,2015年3月,黄逸玲来到道真自治县玉溪中学,开始了大山的支教生活。为了能更多更好地帮助山里的孩子,黄逸玲提议开设留守儿童“爱心驿站”,利用业余时间,为一个个父母不在身边的孩子解答数学、英语及生活方面的问题。

  在湄潭县湄江四小,上海回民小学英语教师魏芸指导学校的英语教师第一次用全英语上了完整的英语课,还第一次学习制作多媒体课件。“我们太需要这样的帮扶了。半学期,老师们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技能、口语水平都有了显著提高。”跟魏芸学了3个月的湄江四小英语教师陈国维道出了许多受援学校老师的心声。

  四年来,上海倾情帮扶,遵义主动对接,把教育作为拔穷根的治本之策,精心组织实施“金种子”校长培养计划、“影子校长”培养计划、基础教育互助成长计划、高校结对帮扶计划、沪遵职教联盟、上海名师遵义行活动及校长教师研修提升等各类培养培训和交流。仅2016年至今,上海对遵义市县两级对口帮扶培训和师生交流就达7000余人次,使遵义市受援县学校在软硬件建设上均得到极大提升,有效改善了学校的办学条件,提升了广大教师的专业素养,增强了上海与遵义教育的交流,有力推动了遵义教育事业发展。

  产业为重:优势互补互利“双赢”

  走进汇川区“漕河泾遵义科创绿洲”产业园,净美的园区沥青路,葱茏碧翠的行道树,花草铺绿的草坪,一栋栋靓丽的现代化标准厂房,全新的景象迎面扑来。

  “漕河泾”是上海临港集团旗下的品牌,上海历史最为悠久的开发区。“漕河泾开发区遵义分区”,是沪遵产业合作最亮眼的成果。

  沪遵结对帮扶,东西部产业扶贫协作,“漕河泾遵义科创绿洲”,从一开始就走着一条不同于东部、有别于西部的差异化之路——由遵义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汇川区)以“3亿元” “5400”亩土地建起园区平台,引进上海园区管理理念,全市场化运行,全力打造东西部产业合作示范园区和沪遵产业合作典范。

  上海临港集团依托上海自贸区、长江口岸、保税港等开放平台,整合政策和平台资源,全力帮助遵义借船出海,融入长江经济带战略,助推遵义打造内陆开放新高地。

  联合利华东北亚区总部位于上海,正是上海市政府有关领导和临港集团的牵线搭桥,联合利华把目光瞄向贵州,瞄向遵义,一场可持续茶园发展和精准扶贫的行动就此全面展开。

  四年来,以上海漕河泾开发区遵义分区和遵义·上海产业园为载体,沪遵两地开展了一系列产业合作和项目推进会,先后签署了园区共建、商务流通、文化旅游、现代农业等一批战略合作协议,上海市经信委、市商务委组织了200多批次企业代表团到遵义考察,开展遵义——上海重点行业协会产业合作推介会、“上海中小企业遵义行”等活动。

  四年来,浦发银行、海通证券、国泰君安证券、申银万国证券等金融机构入驻遵义,为遵义提供便捷优惠的金融服务,进一步拓宽了遵义企业融资渠道。上海电视台拍摄的《遵义行》专题片,以温情的故事、柔美的画面展现了醉美遵义的风采。沪遵双方还积极搭建各类旅游交流平台,针对上海游客推出一系列旅游优惠政策,吸引越来越多的上海游客到遵义旅游。 

  在沪遵两地帮扶合作机制的推进下,两地产业合作不断深化,双方优势互补、扬长避短,走出了互利互惠的经济合作发展新态势。据统计,截至2016年底,沪遵两地产业合作项目58个,签约资金达335亿元,累计到位资金222亿元。

  人才为要:授鱼授渔同步走

  “作为10名来自上海的首批援黔干部之一,我不仅是维系上海杨浦道真两地对口合作,促进民族文化交流的桥梁和纽带,更是新时期展现上海干部队伍能力、素质和形象的窗口。”这是道真自治县援黔干部高云翔在日记里写的一句话。

  “在哪里扎根,就在哪里绽放。”上海市杨浦区殷行街道办事处副主任高云翔,作为首批选派的10名挂职党政干部之一,挂任道真自治县委副书记、副县长,长期驻扎开展帮扶工作。

  援黔三年,高云翔联系上海杨浦区落实项目帮扶资金5390万元,用一件件民生实事、一个个援助项目,换来了当地群众一声声感谢、一声声称赞。

  在顺利完成挂职对口帮扶三年任期后,2016年7月13日下午,高云翔和其他首批援黔干部依依不舍离开遵义,返回上海,第二批11名援黔干部接过了他们的工作,开始了新的援黔三年。

  上海援黔干部兢兢业业、无私奉献的工作,给遵义带来了上海的好思想、好作风、好观念,成为推动对口帮扶工作的主力军,发挥了重要的桥梁作用,给当地干部群众树立了榜样,深受全市上下的一致好评。

  如今,在遵义,一提起上海干部,人人都会竖起大拇指:工作精细,作风务实!对口帮扶工作真正地让当地干部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用得上。

  与此同时,遵义市选派30名优秀干部赴上海挂职锻炼,学习“大上海”经验,进一步开阔了遵义干部思发展、谋发展的眼界,提升了干部工作能力和水平,打造了一批带不走的“援黔干部”。

  互派干部挂职学习,作为上海对口帮扶遵义其中一项内容,成为山海携手、共同发展的见证。

  要想彻底脱贫,人才是个关键因素。干部的带头作用、群众的观念转变、技能素质提升,一个都不能少。

  四年来,沪遵双方持续加大智力支持和交流合作力度,从对口帮扶资金中安排2000多万元用于人力资源培训,通过“走出去、请进来”方式,举办各类培训130期,培训各类干部及专业技术人员1.3万余人。培训内容涵盖医疗卫生、教育、扶贫开发、农业产业化、园区管理、法律服务、旅游发展、招商引资、就业创业、新闻媒体、城乡规划等诸多领域。

  “通过到上海培训交流,学习了他们的发展理念和知识,开阔了视野,对我们的能力提升很大,为我县脱贫攻坚工作提供了“催化剂”。”从上海奉贤区学习归来,务川自治县扶贫办副主任陈余刚受益匪浅。

  社会帮扶:凝聚东西部扶贫协作合力

  党政深度合作交流,人才支援志智双扶,不仅加深了沪遵两地间的山海情谊,也搭起了一座坚实的合作交流桥梁,凝聚了东西部扶贫协作合力。

  据统计,四年多来,上海先后组织社会各界200余批2000多人次赴遵实地帮扶,捐款捐物1亿多元(含以物折资),达成了项目建设、科技、教育、卫生、金融、司法、园区建设、城乡规划、人才培养合作等方面的众多共识,取得了对口帮扶的一系列成果——

  上海瑞金医院、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上海市儿童医院分别与遵义市第一人民医院、第三人民医院、遵义市儿童医院结对帮扶,多次组织专家团队到遵开展学术讲座、培育学科建设、便民义诊等活动;

  “上海慈善光明行”、上海市卫计委“巡回医疗遵义行”和奉贤区“光明使者”专家团队分别赴习水、务川和赤水免费义诊,为4102名眼疾患者进行诊查,经过免费实施复明手术,成功实现571名白内障患者重获光明;

  上海师范大学、上海科技职院与遵义师范学院、遵义职业技术学院,上海市7所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与遵义市8所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结对帮扶;

  沪遵两地人社医保部门签订了“遵义市委托上海市医疗保险经办机构报销异地就医参保人员医疗费用的协议”,解决了三线内迁企业7000余名退休人员在沪的住院“垫资”和往返遵沪两地奔波报销的难题;

  ……  

  四年的对口帮扶,上海、遵义两地人民在东西部扶贫协作中结下了深厚情谊。

  沪遵山海一线牵。

  “中央要求、遵义所需、上海所能”,与上海同频共振、密切协作、扎实推进,曾经记录下历史转折的奇迹的遵义,也必将见证一个摆脱贫困新时代的开启。

  • 上一篇:贵州国土资源部门科学防灾预报避让地质灾害
  • 下一篇:23日到27日 贵阳市将出现强降水天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