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身患眼疾直至双目失明仍听读书籍教材,坚持为学生授课,“大山里的海伦·凯勒”刘芳顽强与命运抗争,用责任点燃孩子们的人生理想;
13年,凭着一根筋啃山不止挖通进村隧道,拉直幸福的弯道,当代“女愚公”邓迎香用信念带领乡亲们走出大山,开创美好生活;
9年,辞去省城大医院工作,扎根偏远山区医治患病群众,“最美乡村医生”钟晶独自坚守在大山深处,用情怀于最艰苦处播种健康,于最荒僻处坚守希望;
……
年份不同,一样精彩,一样醇香。习近平总书记在全球妇女峰会上指出,“在中国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过程中,每一位妇女都有人生出彩和梦想成真的机会。”
岁月流金,巾帼筑梦。五年来,在全国妇联的关心指导下,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省各级妇联组织正团结引领各族妇女激扬巾帼之志,奉献巾帼之力,共建巾帼之功,用实干实绩抒写一曲曲人生出彩、梦想成真的动人华章,共同为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同步小康,开创百姓富、生态美的多彩贵州新未来作出新贡献。
勤把巧手铺“锦绣”,走出大山唱“黔灵”
五年来,全省各级妇联组织紧扣中心工作,主动切入脱贫攻坚主战场,激发广大妇女求富裕、求发展的内生动力,引导广大妇女创优创新、建功立业,自觉投身脱贫攻坚同步小康的火热实践。
“锦绣计划”“黔灵女”家政、“巾帼示范基地”、三八绿色基地、母亲电商……一项项具有特色女性事业的工作品牌正如雨后春笋破土而出,在助推妇女发展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苗族妇女有这么好的刺绣手艺,得到这么好的政策引导,不愁富不起来!”55岁的黔东南州苗绣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杨建红正亲身经历一场从传统手工技艺衍变为脱贫富民产业的嬗变。这一嬗变,缘起于2013年贵州省政府启动的“锦绣计划”。
“锦绣计划”通过系统培训绣娘,将老百姓以前自给自足的传统刺绣手工艺转变成了市场需求和商品,打造成带动一方百姓脱贫致富的富民产业。在“锦绣计划”的推动下,全省妇女以针为笔,以线为墨,以布为纸,意气风发地迈上通往致富的“锦绣之路”。
如今,“锦绣计划”已成为贵州省妇联的一号工程,共整合资金10亿元,打造手工产业示范基地10余个,培育手工企业和专业合作社近1000家,实现产值50亿元。省妇联还积极推动各地妇女手工企业与妇联签订携手精准扶贫承诺书,多家妇女手工企业与贫困村寨或贫困户签订合作协议,既培育了绣娘,又提升了产品生产的规模化水平。
“黔灵女”家政是省妇联为农村贫困妇女劳动力、城镇下岗失业妇女、待就业女大中专生打造的创业就业平台。
切菜、铺床、清理电器……一个个家政服务中最基础的细节培训吸引着全省各地的学员们用心学习。只需向当地妇联提出申请,妇女即可免费参加家政培训,学习相关技能。目前,全省已建成覆盖9个市州的“黔灵女”家政品牌店50余家,辐射带动就业3.5万人。
全省各级妇联组织还用好用活妇女小贷这一金融抓手,帮助农村妇女解决资金难题实现创业发展。全省培育了300余个“巾帼示范基地”,累计发放妇女小额担保财政贴息贷款90多亿元,帮助20余万妇女实现创业梦。
一件件凝结了“民族之美,勤劳之美”的精美绣片走向世界,一张张绽放了勤劳持家、脱贫致富喜悦的亲切笑脸荡漾山间,我们看到的岂止是每个家庭收入的递增,越来越多的妇女正转变陈旧观念,用勤劳和智慧实现人生价值,开创幸福美满的新生活。
撑起维权“保护伞”,尽显护犊“慈母心”
五年来,全省各级妇联组织创新依法维权工作思路,推动妇女维权工作取得新突破,广大妇女儿童合法权益得到有效维护。
牵头编制“十三五”妇女儿童发展规划,立足贵州实际新增“妇女与反贫困”,“儿童与安全保护”两个发展领域,对涉及妇女儿童发展的重点问题作出硬性规定,如“县以上妇女儿童活动中心全覆盖”、“90%以上的社区建儿童之家”、“妇女常见病免费筛查全覆盖”等;
大力实施“百万妇女促维稳”行动,推动建立法规政策性别平等审查评估机制、全国首个传媒领域性别平等监管机制,推动出台《贵州省未成年人家庭教育促进条例》,建立妇女维权工作庇护站134个;
创建“暖心大姐”信访代理员队伍、“家事纠纷调解室”、留守妇女互助组、“信访代理”县乡村三级联动网络等;
德馨关爱妇女儿童服务中心、维护妇女儿童权益志愿者联盟、女律师联盟、心理咨询师团队、婚姻家庭调解师队伍等维权组织和队伍相继建立;
完成12338法律咨询热线同城化改造,受理群众来电、来访3800多人次(件);
“建设法治贵州·巾帼在行动”维权服务进社区、进家庭、进高校、到身边,“远离毒品·黔城行动”禁毒预防等法制宣传、现场咨询活动千余场次;
抓住我省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试点工作的契机,各级妇联积极介入,确保妇女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中证上有名、名下有权、不挂“空档”;
……
一项项从源头维护妇女儿童权益的制度,一件件从实际惠及妇女儿童的实事,切实增强了广大妇女平等参与经济社会发展、平等享有改革开放成果、健康快乐生活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儿童是祖国的花朵,民族的未来。五年来,全省各级妇联组织积极整合社会资源,广泛联动社会力量,多途径、多形式开展留守儿童关爱工作。
全省各级妇联组织充分利用每年的“三八”“六一”等节日,向全社会广泛宣传法律法规;“春蕾计划”在贵州省资助金额已达620万元,惠及贫困女童和儿童近6000人;蒲公英“助学行动”共资助979名贫困家庭女学生完成学业;省妇女儿童发展基金会先后获得爱心企业和爱心人士支持,在全省各地建设“留守儿童之家”、亲情聊天室400余个,搭建起了留守儿童同外出务工父母沟通的桥梁;投入资金500余万元在全省创建4个“儿童幸福家园”、60个“儿童快乐家园”项目,为留守儿童送去党和政府的温暖,让他们健康、快乐成长。
家风凝聚“她力量”,靓丽风采“半边天”
过去五年,我省妇联各级组织努力创新家庭文明建设,夯实社会和谐之基,让蔚然家风成为家庭最宝贵财富,凝聚起“巾帼不让须眉”,创新创业创优的“她力量”。
在全省启动“明礼知耻·崇德向善在家庭”主题活动;在青年妇女中开展“百万女性创新业·贵州青年女性职业飞翔计划”;在农村妇女中开展“助学行动”“蒲公英”等系列关爱活动……随着一系列正家风、扬精神的活动开展,好家风“吹”出了社会好风气,好风气凝聚了创新创业创优的巾帼力量。全省寻找“最美家庭”8915户,评选“慈母、贤妻、孝女”等家庭美德之星9300人,其中,获全国最美家庭61户,全国五好家庭50户,全国五好家庭标兵3户,全国第一届文明家庭8户。表彰省级三八红旗手(标兵)367人,三八红旗集体202家,巾帼文明岗159个,巾帼建功标兵126个,巾帼建功先进集体84个,农村致富女能手59名。
五年来,全省妇女在经济社会发展各个方面,展现了“半边天”的别样风采,一大批以全国优秀共产党员村支部书记余留芬、蜚声海内外的“老干妈”陶华碧、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肖飞等优秀女性为代表的先进典型,展示了贵州女性的英雄群像。
坚持联系和服务妇女的工作生命线,切实把关爱帮扶实效化,注重开展社会公益事业,是全省各级妇联组织作为妇女“娘家人”的生动诠释。
五年来,省妇联搭建起了贵州省第一个专门扶助贫困妇女儿童的公募性基金会公益平台,共募集款物1.49亿元,把关爱送到了千家万户。
基金会扎实做好“婴幼儿贫血救助”、“母亲邮包”等国家级品牌公益项目,发放价值537.5万元婴幼儿奶粉、米粉,为全省儿童送去价值500万元的“爱心营养包”;向贫困家庭孕产母亲发放价值150万元的孕产包5000个,惠及我省3万余名贫困妇女;捐赠总价值1700多万元的“导乐分娩镇痛仪”,累计为7000多名孕产妇提供了导乐分娩关爱服务;携手德昌祥药业有限公司投资200万元药品合作开展“德昌祥温暖半边天”公益活动;携手嫣然天使基金为我省75名来自农村贫困家庭的唇腭裂患者提供免费手术;修建“母亲水窖”120多个,累计向5051名农村贫困“两癌”患病母亲提供每人1万元的救助;连续4年开展“金沙回沙·接老乡回家”主题公益活动,共计派出爱心大巴470辆,将大山里的留守儿童送到在外打工的父母身边,将30000余名外出务工人员接回家过年,活动荣获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颁发的“十大女性公益品牌项目”称号。
全省各级妇联组织的爱心足迹遍及黔山秀水,关爱之情洒遍苗疆侗寨、田间地头、学校医院、儿童之家,为推动贵州妇女儿童事业的发展和促进社会和谐做出了重大贡献。(记者 马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