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资讯
首页 > 国内资讯 > 贵州新闻

贵阳市实施“教育立市”战略推进教育改革发展

时间:2017-09-11

  对于贵州、贵阳这样的西部欠发达、欠开发地区而言,教育不仅是“拔穷根”的根本途径,更寄托着每个家庭对美好生活的期盼。换言之,要提高市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型升级、提升城市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基础在教育、关键在教育、希望在教育。

  民有所呼,必有所应。作为贵州发展的“火车头”“发动机”,2014年春天,贵阳吹响加快教育改革发展的号角,紧紧围绕“教育立市”目标,强投入、抓改革、促发展,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提升教育惠民的覆盖面和满意度,走出了一条有别于东部不同于西部其他省会城市的教育发展之路,让广大学子尽享教育惠民政策带来的实惠。

  强投入 增加优质教育资源

  “以前,村里没有幼儿园,孩子要么跟父母外出打工,要么由爷爷奶奶带着在家玩。”谈及之前孩子的入园问题,息烽县青山乡大林村村民林孝梅感慨不已。

  曾几何时,教育规划布局不合理、边远区域中小学布点分散、优质教育资源占比偏低、新建小区教育配套设施不完善等,严重制约了贵阳教育事业的发展。

  找准症结才能精准突破。针对问题,贵阳加强顶层设计,出台《关于实现教育立市暨加快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意见》系列政策文件,明确“用五年时间大幅提升贵阳教育整体水平,用十年时间建成教育强市、人力资源强市”目标。《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攻坚工作方案》《贵阳市新建改建居住区教育配套设施建设管理规定》等政策也相继出台,学校布局进一步优化。

  为满足群众对教育资源的需求,贵阳逐步建立健全教育投入稳定增长机制,确保教育经费“三个增长”,并压缩市级行政经费用于支持教育发展。制定《贵阳市教育经费筹措管理和使用办法》,规范经费管理,合理安排使用财政性教育经费,加大教育经费在人才引进、教师培训、教育科研、教育信息化、校园文化、交流合作等方面的投入。

  有了经费保障,贵阳各项教育工程进展顺利,办学条件得到极大改善。三年多来,贵阳累计投入371.86亿元,新建改扩建学校268所,增加学位8.7万个。

  得益于教育资源的不断增加,许多农村孩子也能像城里孩子一样就近入读公办幼儿园。如今,贵阳学前三年毛入园率、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高中阶段毛入学率分别上升至90%、96.36%、91.7%,远超全国平均水平。

  抓改革 推动教育均衡发展

  “贵阳要在全省教育发展中走前列、作表率。”这不只是一句口号,更是一种关注民生的信念,已固化为全市上下矢志不渝的坚定行动。

  教育的起点是公平,而生命线是质量。长期以来,贵阳教育面临农村办学水平低、民办教育发展不足、学前教育和职业教育发展滞后等问题。

  在推进教育均衡发展过程中,贵阳进一步明确区(市、县)政府在学前教育、义务教育上的责任,督促落实学前教育“三个硬杠杠”和义务教育“两为主”,不断完善学校管理机制,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和标准化管理,市县两级创建了300所管理标准示范校。

  贵阳实施城乡一体化改革试点,通过集团化学区化办学,加快实现城乡办学水平一体化提升,成立优质教育集团、学区109个;重新调整农村学校布局,科学规划布局贫困村学校及教学点,抓好“全面薄改”“十件实事”等项目建设,改善农村办学条件,实现农村学前和义务教育阶段营养改善计划全覆盖,近三年累计发放寄宿生生活补助等各类资助资金6.885亿元,累计帮扶学生108.58万人次。

  贵阳发展职业教育,加快推进清镇职教城建设,推进职业院校校企合作,在12个工业园区建成职业教育公共实训基地、7个职业教育集团,普职比大体相当,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初步建立。

  贵阳抢抓机遇,迎接大数据时代,构建“大数据+教育”发展模式,破解教育资源不足问题,启动“数字校园”“智慧校园”建设,在清镇一中、清镇二中建成“智慧校园”样板校。

  通过一系列“组合拳”,贵阳以强带弱、强强共进、软硬齐抓,实现优质资源有效整合。2016年12月,贵阳基本实现教育“新两基”目标,提前两年率先在全省实现县域内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和普及十五年教育。

  强建设 大力推进素质教育

  为破解学校素质教育深入不够、应试教育观念倾向严重、开展实践活动的设施和频率均不足等问题,近年来,贵阳以“知行教育”为理念,以创建平安和谐校园、文化魅力校园、生态文明校园、数字信息校园、阳光体艺校园等为载体,突出学校特色,建设了一批廉政文化示范校、禁毒示范校、中小学校生态文明绿色学校、体育艺术特色学校、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

  在贵阳市第一实验中学,“荣誉陈列展”是学校追寻快乐文化的见证,富有个性的“艺术大舞台”是学生自主表演的快乐港湾;

  在国内外的青少年足球比赛中,贵阳小将表现出众;

  贵阳实验三中、贵阳六中、贵阳七中的合唱团、学生乐团在这个暑假唱响维也纳金色大厅;

  ……

  贵阳严格落实国家、省关于提高教育质量的工作要求,深入开展全国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实验区建设工作,于2016年首次在全市范围内对学前到高中阶段教育开展大规模、全方位质量监测,53万余人次参加测评。

  促发展 引进名校合作办学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推进,贵阳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对教育的需求从“有学上”向“上好学”转变,扩大优质教育资源,成为教育发展的迫切需求。然而,贵阳总体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发达地区相比仍有较大差距,仅依靠自身力量,很难实现教育的跨越式发展。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向中央要政策、向全国要资源、向全省要活力,贵阳从上海、山东等地引进名校合作办学,并搭乘京筑合作的快车,在教育方面开展多方面合作。

  截至目前,贵阳从北京、上海、山东、广西等地共引进优质学校(教育机构)133所、优秀教育人才172名。

  其中,贵阳市、县两级共从北京市西城区、朝阳区、海淀区引进各级各类学校34所,新增优质学位约5.8万个,共选派教师200余人到北京跟岗学习,在贵阳成立10个朝阳区特级教师贵阳工作室、7个全国知名校长工作室,迅速扩大了优质教育资源的占比和覆盖面。

  此外,贵阳还搭建远程教育共享平台,从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引进40000个北京中小学网络优质课程资源账号,让学生通过网络足不出户就能学习北京名师带来的优质课程;与北京、上海等地开展远程教研活动,实现线上集体备课,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提高优质教育的覆盖面。

  三年半时光,贵阳市民在教育方面增强了太多看得见、摸得着的获得感——

  越来越多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可就近入读公办学校,享受与本地学生一样的待遇;

  一座座崭新的现代化教学楼拔地而起,塑胶操场、多功能教室等配置一应俱全;

  北京、上海、山东等地的名校、名师入筑,不断扩大优质教育资源的覆盖面;

  ……

  从“有学上”到“上好学”,这正是贵阳市委、市政府对全市人民殷切期盼的有力回应。依靠教育的力量,贵阳将走得更加坚实有力、更加行稳致远。

  (余杨智 本报记者 罗海兰)

  • 上一篇:贵阳公交集团:贵阳有望下月实现扫码乘普通公交车
  • 下一篇:多彩贵州文化艺术节非遗周末聚 紫云非遗亮相贵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