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资讯
首页 > 国内资讯 > 贵州新闻

落实“四个全面” 缩小城乡差距增强发展活力

时间:2017-10-05

  加快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必然要求。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增强农村发展活力,逐步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城乡共同繁荣。过去五年,贵阳推动大建设,改善城乡环境面貌,完成棚户区改造1647万平方米,花溪大道汽车市场、市西路批发业态等实现整体转移,中环路、首条BRT快速公交系统投入使用,轨道交通1号线、2号线一期建设加快推进,贵阳北站建成运营。一体化大环卫改革扎实推进,整治提升城市干道和背街小巷183条。“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六个小康行动计划取得明显成效,农村生产生活环境持续改善,建成美丽乡村提高型示范带15条、示范点185个。

  2017年9月29日举行的市委十届二次全会强调,要以建设海绵城市为关键抓手,以建成“千园之城”为显著标志,以生物多样性为重要特征,以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为核心引领,以城乡“三变”改革为主导路径,努力把生态优势变成环境优势、发展优势。随着百姓富、生态美爽爽贵阳新未来美好蓝图的绘就,贵阳正在把秀美的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

  “村里的路修通了,我不再为家里的枇杷卖不出去发愁了。”开阳县南龙乡田坎村村民王兴林说。

  “以前,我回家从贵阳北站到花果园要花50分钟,BRT开通后,回家所花时间不到半小时。”贵阳市民张晨说。

  过去五年,贵阳始终贯彻“以大数据为引领,加快打造创新型中心城市”的战略部署,围绕“爽爽的贵阳”城市主题,积极推动大建设。五年间,城乡总体规划不断完善,新型城镇化、旧城改造加快推进,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实现重大突破,生态文明城市工作扎实推进,“四在农家·美丽乡村”行动取得明显成效。

  合理规划 优化城市格局

  “从市西路搬到西南国际商贸城,环境变得更好了,生意也越做越红火。”正准备去温州进货的商户周瑜霏说。

  五年来,贵阳不断提高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精细化水平,推动大建设。贵阳市中心城区建设用地规模从155.3平方公里增至341.3平方公里,各区(市、县)抓住机遇,争先发展,释放发展内生动力,呈现“百花齐放”的发展局面,贵阳的城市格局也由“单中心时代”进入“双核多组团时代”。如,观山湖区焕发新活力,贵阳市政府等一大批行政单位入驻,万达广场、华润万象城落地建设,贵阳国际会展中心、贵阳北站等一批重大功能项目建成投用,世纪城、中天会展城、恒大金阳新世界等城市商圈日趋成熟……2016年,观山湖区建成区面积达到64.5平方公里,比2012年增加7.1平方公里,城镇化率达83.9%,比2012年提高4.2个百分点,新城区的建设初步完成。

  加快建设 提升城市品质

  “中环路开通,上下班在路上的时间更短了。”市民肖女士说。2016年12月31日,中环路通车,使老城区交通高峰回落时间提前,完善了跨区域快速通道系统。

  五年来,贵阳全面建成“三环十六射”骨干路网,中环路建成通车,轨道交通1号线和2号线启动建设,拉开了城市主骨架;贵阳北站投用,贵广、沪昆高铁开通,贵阳进入“高铁时代”;龙洞堡国际机场跻身大型繁忙机场行列,贵阳在西南地区的交通枢纽地位更加凸显。

  “一体化大环卫改革”是贵阳推行环卫管理体制机制改革的又一创新,用市场化手段引进公司进行一体化环卫保洁,提高环卫作业标准及机械化清扫率,创造干净整洁的城市环境。近两年来,贵阳一体化大环卫改革扎实推进,整治提升城市干道和背街小巷183条。

  和每一座城市一样,贵阳也拥有属于自己的城市精神——“知行合一、协力争先”。五年来,贵阳依托孔学堂、阳明洞、阳明祠三个核心平台,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建成孔学堂中华传统文化传承教化基地、阳明文化园、阳明文化街区,“三足鼎筑”的精神大厦现雏形,贵阳这座城,正变得更有文化厚度、人文温度。

  精准施策 实现全面小康

  “以前种普通水稻,一亩地收入只有两三千元,现在种红香米,一亩地收入七八千元。”乌当区百宜镇罗光村村民李宪美说。

  针对罗光村这样的困难村,政府结合当地实际,找准产业,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带领村民脱贫致富。这样的故事,在贵阳屡屡发生。

  五年来,贵阳突出“高一格”,在全省率先实现全面小康,全市38.35万贫困人口、432个贫困村实现“减贫摘帽”,在全省率先消除绝对贫困,率先以县为单位通过全面小康考核验收,率先实现农村低保标准与扶贫标准“两线合一”,农村低收入困难群体人均可支配收入整体越过4300元。

  五年来,贵阳稳步推进农村建设,提等改造农村公路1441公里,改造农村危房27597户,开工建设中小型水库20座,新建和改造农村饮水安全工程861处,解决农村58.2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加快实施“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六项行动计划,建成美丽乡村提高型示范带15条、示范点185个。

  2017年9月29日举行的市委十届二次全会强调,要努力把生态优势变成环境优势、发展优势。随着百姓富、生态美爽爽贵阳新未来美好蓝图的绘就,贵阳正在把秀美的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

  实习记者 龙震宇

  ● 2012年1月7日,富源路棚户区改造项目开工。一期征收房屋涉及594户、5.98万平方米,建筑面积56万平方米,总投资20多亿元。五里冲片区危旧房、棚户区、城中村改造项目启动,总投资600亿元。

  ● 2013年1月9日,在全省住房城乡建设工作会议上,省住建厅代表住建部向贵阳市住建局颁发“全国住房城乡建设系统先进集体”奖状。

  ● 2014年1月1日,市政府《关于进一步促进房地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试行)》《关于进一步优化规划工作职能的意见(试行)》《关于进一步推进“净地”出让工作的实施意见(试行)》实施。

  ● 2015年12月16日,贵阳市2016年棚户区改造项目集中开工仪式在双龙航空港经济区举行。2016年贵阳市开工建设棚户区改造项目73个、38387套,改造面积676万平方米。

  ● 2017年9月29日举行的市委十届二次全会强调,要以建设海绵城市为关键抓手,以建成“千园之城”为显著标志,以生物多样性为重要特征,以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为核心引领,以城乡“三变”改革为主导路径,努力把生态优势变成环境优势、发展优势。

  云岩区白腊井:老旧小区变成温馨院落

  “瞧瞧,过去的‘危墙’经过重新设计整修成了小区文化墙,树下凹凸不平、杂草丛生的路面铺上了平整的地砖,院落空地上配置了不同功能的健身器材……”近日,走进云岩区宅吉社区白腊井小区,老住户黄勇再一次主动“推销”起院落的新面貌,“小区改造出来,布局合理,质量高效果好,现在咱们这里都快成‘景区’了。”

  黄勇口中的“景区”院落始建于上世纪80年代,是贵阳改革开放初期开发较早的小区。随着时间的推移,规划建设落后、基础设施老化、下水管网反复堵塞、垃圾满地、治安管理混乱等情况逐渐出现,“盼拆迁、盼搬走”,一度成为居民渴望改善生活环境的“唯一选择”。

  “当时,小区下水道经常堵塞,单元楼前污水四溢,我们只能用砖头搭‘百步桥’通行。”黄勇回忆说,最让人难以忍受的是频发的偷盗案件,最严重的时候,有一户人家一年就被偷了3次。“那时候,小区的路灯没有一盏点得亮。为了防盗,家家户户都开始养狗。”

  就在居民一筹莫展的时候,一个喜讯如春风般吹到白腊井,贵阳开始实施“新型社区·温馨家园”行动计划,小区迎来一个改变的良机。

  “那段时间,社区工作人员反复进家入户收集意见,还把改造后的效果图贴在院落里,一遍遍征求意见,施工过程中,又邀请居民担任义务监督员,说要让咱们为自己的事情做主,发现问题随时反映随时改正。”黄勇说,整个改造过程中,院落居民热情高涨,经常自发为施工队送去凉茶、瓜果。

  院落提升改造后,宅吉社区党委本着“以群众智慧为工作依托、以群众评价为工作标准、以群众需求为工作目标”建立院落管理组织和体制机制,积极开辟“自治与整治联动”的小区治理新模式,推进小区长效维护管理,帮助居民以自身智慧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

  “网警合一” “群防群治” “物管进驻”,设立“院落治安形势研判室”,建设零发案院落,确保小区平安;合力保护环境,为院落披上美丽外衣;建设院落道德爱心展示长廊、电影墙,定期开展院落文化主题活动,评选“最美院落人”,在院内树立精神文明典范……小区的变化,居民都看在眼里,暖在心里。

  “环境美了,治安好了,管理顺了,不少之前搬走的居民搬了回来。没有了以前那些烦心事的困扰,这就是咱们梦寐以求的城市生活。”黄勇说。本报记者 黄秋月

  花果园居民童忠琴:

  棚户区改造

  带来新生活

  “遛狗、跳舞、参加文化活动……公园休闲娱乐是现在每天生活的‘标配’。”9月29日,花果园居民童忠琴这样描述现在的生活。

  “在这一带住了三十多年,现在的花果园社区居住环境、治安环境跟以前比变化太大,小桥流水、音乐喷泉等都有了。”童忠琴说,这一切得益于彭家湾的改造。

  彭家湾位于贵阳市西南城郊接合部,涉及花果园、彭家湾、五里冲、小坪冲等村,总占地面积6000余亩,居住人口10余万,一半以上为流动人口,曾是贵阳最大的“城中村”之一。大半个世纪以来,村内危旧楼房林立、配套设施滞后、蚊蝇肆虐、秩序混乱,对当地居民的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

  “细数彭家湾的症结,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童忠琴总结道,一是交通不便,出行难,整个片区只有一条狭窄的彭家湾路贯穿,路面状况差,晴天积灰、雨天积雨,居民出行很多靠摩的、电三轮;二是环境恶劣,大量出租屋布局混乱无序,乱搭乱建现象严重;三是流动人口聚集,治安管理难度大。

  变化从2010年开始。为彻底改变彭家湾棚户区的面貌,由企业投入资金,贵阳市紧紧围绕改善人居环境、提升城市品位这一重点,统一规划、成片改造、整体开发、综合配套,全面启动了彭家湾危旧房棚户区改造工作。

  棚户区改造带来了城市功能的改变和城市生活品质的提升。如今,站在高处鸟瞰彭家湾,昔日的“脏乱差”已经消失,一座宜居、宜商、宜业的大型城市综合体正拔地而起。

  “作为住户,我最直接的感受就是这里每天都在变化。”童忠琴说。

  记者 黄秋月 文/图

  本栏制图:贵阳日报融媒体设计部

编辑:陈鸿博

统筹:刘瑾龙

编审:刘文强

 

  • 上一篇:青岩古镇游客量增加 游客开心是我们最大的愿望
  • 下一篇:贵阳北站开通自助识别 票证刷脸两秒识别进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