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资讯
首页 > 国内资讯 > 贵州新闻

让优质教育资源在贵阳落地生根 贵阳教育新动力

时间:2017-10-13

  北京市日坛中学贵阳分校学生走进校园 (资料图片)

  “我感觉特别幸运,孩子不仅能在家门口读书,而且上的还是北京的名校。”市民李加丽的孩子荣碧用在2015年9月成为日坛中学的首批学生,现在已经是一名初三学生了。

  正是贵阳北京两地的合作办学,让像李加丽一家这样的普通家庭享受到了优质的教育资源。

  普通学生娃 家门口上“北京名校”  

  “娃娃读书一直是我最操心的问题。”李加丽说,她家之前住在安井村,2010年以前,这里还是一片农村,因为受客观条件的限制,这里教育资源一直相对贫乏,更别提上优质学校。为了让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周边很多家长都把孩子送到距离较远、硬件软件设施更好的学校读书。可这样一来,孩子每天来回就得走上一个多小时的路程。

  2011年底,李加丽一家拆迁至渔安新城后,周边也没有离家近且教学质量好的公立学校供孩子读书。2015年,荣碧用小学毕业,由于不太满意片区内的学校,孩子上哪所中学成为全家的难题。“想让孩子上私立学校,可学费一年要两万多元,我们承受不起。如果上片区学校,不仅远,而且学校也比较陈旧。”

  正一筹莫展的时候,李加丽得知在距离她家只有五分钟路程的地方有一所北京日坛中学即将招生,便带着孩子前去咨询。

  6层高的教学楼,以红、黄为主色调,整洁美观……李加丽回忆说,当时孩子一进学校门,就高兴得不得了,学校除先进教学用房外,专业音乐教室、实验用房、电教用房、图书阅览用房、室内羽毛球馆和其他附属用房一应俱全。在了解到学校首批师资团队,由来自实验二中、贵阳十中、贵阳七中、贵阳十七中、贵阳十九中等学校的以及面向全省引进的共计15名骨干教师、优秀教师组成后,李加丽就立即报名了。“学校是属于公立学校,而且师资力量也雄厚,可解了我的燃眉之急。”

  如今,孩子已经上了初三,在日坛中学学习的两年多时间里,荣碧用不仅参加了学校社团活动,在学校老师的引导下还参与了科技兴趣培养小组,学习并实践了3D技术学习使用研究等。“娃娃变化比较大,对新鲜事物也特别感兴趣,最重要的是,学习的过程中特别快乐。”

  今年9月,北京市日坛中学贵阳分校招收了渔安村、安井村等片区266名初中一年级新生。通过近两年的发展,日坛中学现有在岗教学人员36人,13个教学班,现有学生670余人。

  引进北京教育资源  贵阳教育有了新动力

  2014年,贵阳市明确提出“教育立市”战略。当年10月,贵阳市与北京市朝阳区签署了两地教育“6 4”合作协议书,引进了朝阳区6所基础教育学校、4所非基础教育学校到贵阳市合作办学,涉及学前、义务教育、普通高中、职业教育、社区教育。

  随后,贵阳市又与北京市西城区签订合作办学协议,引进北京西城区的两所学校到贵阳合作办学。北京市黄城根小学、北京日坛中学、北京市劲松职业高中等北京市各区各级各类学校通过举办分校、联盟校、基地校和拉手共建等方式,与贵阳市开展合作办学。

  值得一提的是,这些学校都传承了北京总校的特色,不仅在课程设计、教育理念、管理方式等与总校一脉相承,连装修风格都与总校大概一致。除了设有传统的音乐、美术、舞蹈教室,还分别设置了独具特色的烹饪教室、录播教室、木匠教室等。部分学校还设有标准300米环形跑道的5人制足球场和室内体育馆,每间教室甚至都安置了两个空调,或是安装了暖气设备。

  如今,贵阳市正深入实施“教育立市”战略,截至目前,来自北京的36所优质学校与贵阳学校合作办学,新增优质教育学位近2万个,优质教育资源占比明显提高。北京市西城区、朝阳区等地优质教育资源的注入,不仅缩短了贵阳市和国内教育发达地区的差距,更为贵阳教育发展带来新理念、新机遇和新动力。

  ■徐伟 王毅力 孟莉 谢孟航

编辑:陈鸿博

统筹:刘瑾龙

编审:刘文强

 

  • 上一篇:贵州旅游出老年人出游提示 为老年人保驾护航
  • 下一篇:贵阳教育五年实现跨越发展 满足广大市民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