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三不沿”到“三临近” ——贵州探索开放新路
日前,贵州省正安县返乡创业农民工郑传玖赴德国参加法兰克福国际乐器展览会,新的海外订单“如约而至”。2013年,他返乡创办吉他企业。如今,吉他已远销巴西、美国和德国等20多个国家,年出口销售额达2000多万美元。
郑传玖“吉他出海”是贵州开放的缩影。从本土企业在海外大显身手,到全球500强企业抢滩贵州;从入境旅游“井喷式”增长,到出省通道全面提速……近年来,特别是2016年获批建设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以来,贵州呈现出开放活力持续迸发的生动局面。
经贸合作重构开放路径
去年以来,位于贵阳的中国水利水电第九工程局开启了海外市场的“私人订制”模式。在塞舌尔,企业为电网建设提出了设计、施工和融资等一揽子解决方案;在科摩罗,企业“量身定做”了机场、公路、电力等基础设施建设整体规划。
“企业进入海外大量布局阶段。”水电九局副总经理周正荣告诉记者,仅靠国内的水电和房地产项目支撑发展的黄金期已经过去,“再不‘走出去’,企业会陷入重重困境”。
这家企业的发展转型,折射出贵州开放路径的变化。贵州省社会科学院对外经济研究所所长芶以勇认为,不沿江、不沿边、不沿海,贵州的区位优势并不明显。现在贵州提出临江、临边、临海的开放理念,“这是发展外向型经济的出发点和加速剂”。
当前,贵州加强对内对外开放和区域经济合作,主动融入“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和珠江——西江经济带。2016年,贵州对外直接投资金额为2.9亿美元,同比增长120.37%。以正安县吉他产业园为例,不到3年就吸引15家吉他企业内迁。“以前觉得贵州地处内地相对封闭,现在发现其实离全球市场很近。”郑传玖说。
平台建设放大开放效能
对于5月将在贵阳举办的2017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东方世纪科技公司董事长李胜期待已久。“这是大数据企业走向海外的重要平台。”他说。
李胜的公司利用水利大数据开展防汛预警业务,在去年的博览会上,他寻找到商机,逐步启动了孟加拉国、尼泊尔和吉尔吉斯斯坦等国项目。
打造重大开放活动平台,是贵州助力企业“走出去”的重要举措。近年来,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贵州国际酒类博览会等活动,已成为贵州开放的新“名片”。
同时,贵州还培育以外贸转型升级为引领的各类开放平台,简政放权促进投资便利化。“1 8”国家级重点开放平台,即贵安新区和8个开发区、保税区成为对外开放的排头兵。
其中,贵阳高新区在“十二五”期间,累计对外贸易总额达30亿元,年均增速110%。为鼓励企业“走出去”,高新区还对在境外投资的企业给予30万元至500万元不等的奖励。
此外,贵州建成了74个国家级、省级开发区。“‘十二五’之前仅有15个,现在开发区如雨后春笋般成立,极大提升了开放水平。”贵州省商务厅副厅长马雷说。
通道建设连接“一带一路”
日前,随着最后一根500米长轨在贵阳市白云区牛场乡境内的成功安装,渝黔快铁贵州段轨道铺通,铁路全线建设进入冲刺阶段。预计建成后,贵阳至重庆的铁路运行时间,将由现在最快8个多小时,缩短至2个小时。
芶以勇认为,渝黔快铁是连接“一带一路”的标志性工程。2014年贵广高铁开通,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延伸”至中国腹地。重庆是丝绸之路经济带“渝新欧”大陆桥的起点,修通渝黔快铁,“一带一路”在贵州交会。
近年来,贵州加快出省出海出境通道建设。去年12月28日,贵阳至昆明高速铁路开通运营。第二天,贵阳至南宁高速铁路开工建设,高铁密集“落地”推动贵州融入“一带一路”。
不仅是高速铁路,贵州还加速构建高速公路、航路和网路支撑系统,“四条路”突破了开放瓶颈。2015年,贵州成为西部首个县县通高速省区。2016年,贵阳机场新开航线20条,重点通达东南亚国家,通达城市达90个。据统计,2016年贵州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完成进出口额20.1亿美元。
新华社记者 李银 胡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