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资讯
首页 > 国内资讯 > 贵州新闻

甘溪林场:看不尽绿水青山 乐不够精彩未来

时间:2017-10-18

  记者 张发扬

  10月8日,迎着初升的太阳,从家里走40多分钟,72岁的赵思达又来到了甘溪林场漫步,这已经成为他生活中的一部分。走在铺好柏油的路上,两旁一棵棵高大挺立的松树,像自己的孩子一样,在列队欢迎他。

  一生从事植树造林护林,赵思达干了半个世纪。像他一样的89位林场职工,用辛勤汗水浇灌的9090亩林场,如今已是莽莽丛林。

  遥想当年艰苦创业的岁月,赵思达记忆犹新。

  甘溪林场从1958年开建,中途因为各种原因没有扩大种植面积。1963年1月1日恢复生产。当年刚刚参加工作的赵思达选择来到了甘溪林场。“迎着朝阳上山,披着星星下来,是当时工作的一种常态,但是没有一个人叫苦叫累。”赵思达说,一到冬天有时头上的露珠都结成了冰,带去的饭菜都冻成了冰块。即使条件艰苦,每个人誓让荒山变绿洲的决心却从未变过。

  除了工作条件艰苦,工资待遇也不高。一个月27元的工资赵思达拿了15年。即使后来条件有所改善,一年的收入也不到1000元。进入2000年,像他这样的老职工工资也就300多元一个月,一直领了10多年。

  让赵思达没有想到的是,在他退休三年后,这片绿水青山会给自己的生活带来天翻地覆的变化。

  2011年5月9日,是一个阳光灿烂的日子,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习近平来到甘溪林场,实地考察生态建设和保护情况。“这是我们林场职工的福气。自己切身感受到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深刻内涵,我为自己当初选择从事的这一职业感到骄傲和自豪。”

  如今的甘溪林场,职工待遇提高了。已经成为贵定县全额拨款事业单位,退休的85人全部按照事业单位退休工资标准发放退休金。“每月发放的退休金就达40多万元。”林场财会路永红说。

  奋斗了54年的赵思达,现在每月退休工资5191元,老伴刘贤华也是林场职工,两人加起来每月1万多元。“作为一名老党员和曾经的支部书记,我想说,真要感谢党的好政策,让我们的生活奔向小康。”

  甘溪林场的巨变,远远不止这一点。

  如今的甘溪林场,职工都搬进新居了。全部纳入贵定经济适用房以及集中搬迁安置对象,每个人都有了新居,每户还补贴了2万元。

  如今的甘溪林场,硬件完善环境美了。贵定县整合水利、交通、国土等部门的项目资金,不断完善公园基础设施和森林旅游配套设施建设,近年来公园建设共投入资金8000多万元。建成了生态停车场,职工网球场和展示广场。并对林场中的犀牛河进行了整治,杂草丛生的林间空地变成了观光花园,三公里长的森林步道成为市民休闲锻炼的地方。目前正在建设森林公园水景观、游客服务中心、生态文化博物馆等,项目建成后森林公园森林旅游服务功能进一步的提升和完善。

  如今的甘溪林场,正在成为绿水青山的窗口,金山银山的名片。甘溪林场一年前已经被国家林业局批复成立“贵州甘溪国家森林公园”,贵定县也因此获得“全国森林旅游示范县”荣誉称号。如今,每年前来甘溪林场考察学习参观旅游的人数已达15万人次以上,中小学生接受生态科普教育也在5万人次。

  甘溪森林公园已经全面融入贵定的全域旅游圈。贵定将涉及的盘江、德新、新巴、金南、宝山等三镇两个街道办事处保护完好的10多万亩森林资源和阳宝山佛教文化纳入其中,以着力打造甘溪林场为核心区建设,积极全力推进“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建设,将甘溪森林公园规划区域的村寨融入公园统一规划与布局,进一步完善森林旅游功能,将林场改革与发展向纵深推进,促进林区和地方经济多元化格局的形成,为林区居民带来更多的实惠和福利,真正实现“青山”变“金山”。

  “甘溪国家森林公园将围绕以生态立园、旅游兴园为宗旨,力争再用三至五年的时间,建成全国生态旅游和生态文明建设的标杆,不辜负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期望,使之成为全国生态环境建设‘绿水青山的窗口、金山银山的名片’。”甘溪林场场长胡发荣说。 

  沿着林间小道,赵思达不知不觉来到了广场旁边的一棵桂花树前,花香沁人心脾。此情此景,让他情不自禁轻轻哼起了一首民歌,“桂花儿开放幸福来……”

  甘溪林场一景。

  • 上一篇:“大扶贫战略行动”五年 贵州776万人“摘穷帽”
  • 下一篇:鲤鱼村:双手创建新农村 幸福生活有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