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资讯
首页 > 国内资讯 > 贵州新闻

乌江岸边风光好 通江达海梦成真

时间:2017-11-03

  依山傍水的清江村。

  新农村建设让清江村面貌一新。

  群山环绕的花梨镇。

  在花梨镇,随处可见盛开的三角梅。

  走进贵阳“东大门”开阳县花梨镇:

  本报记者 游红 刘辉/文 郭然/图

  开阳县花梨镇,是贵阳市的“东大门”。站在花梨镇清江村的制高点上,山水相依的乡村美景尽收眼底,乌江支流——清水江纵贯南北。

  在这里,山峦围合清水江,形成了畅流通达的“开州湖”。有着“乌江第一港”之称的开阳港便建于湖内,它不仅是贵州省“北入长江”航运建设的枢纽,也是乌江航运规划建设规模和吞吐量最大的港口。开阳港下设码头及港区的两条四级航道共120公里,目前已全部建成。

  按照开发计划,到2020年,开阳港客运旅客吞吐量预计为160万人次,这将成为开阳旅游业的突破点。花梨镇依托港口、峡谷风光等优势,正打造集水上运动、休闲度假为一体的高原旅游品牌。

  乌江两岸的精彩如江水延绵不绝,百年来因江河聚集的乡村生活,如今更因港口的建设发生着巨变。

  A大力建设开阳港 “通江达海”成现实

  因为港口的建设,清江村村委会主任余支亮成了一位“航运专家”。

  在村委会大厅,余支亮打开了贵州航运图,密密麻麻的线条勾勒出贵州版图上的重要水上通道。“乌江是贵州省规划的水运主通道之一,更是国家规划‘两横一纵两网十八支线’的高等级航道。乌江、赤水河、清水江汇长江入东海,南盘江、北盘江、都柳江汇珠江出南海。”他说。

  在贵州北入长江航道图上,乌江航道从开阳出发,航道的起点则是开阳县花梨镇清江村的洛旺河码头。滚滚江水从开阳县经瓮安县、余庆县、思南县、沿河县出贵州省,进入长江。

  2012年,洛旺河码头动工,投资2000余万元,新建客货综合泊位3个,设计船型500吨,建成后将移交开阳县海事(航务)部门管理。港区设计年货物吞吐量45万吨、年客运量50万人次。

  2015年,贵阳市批复同意《开阳港总体规划》,规划开阳港下辖洛旺河、大塘口、宅吉、清水口、龙水五大港区,其中洛旺河港区为核心港区。

  2016年,开阳港建设提档升级,洛旺河港区增建两个千吨级泊位,面临乌江、背靠磷矿,腹地辐射贵阳城区、瓮安县、福泉市、贵定县等。根据规划,沿着航道,构皮滩、思林、沙沱水电枢纽的过船设施全部建好后,从洛旺河港区开出的500吨级货轮就可经乌江进入长江,成为一个具有大宗散货和大件杂货装卸、储存、中转等功能的综合性港口。

  “贵州通江达海的梦想,将从这里出发。”余支亮说。

  “小三峡”景致旖旎 乡村旅游业腾飞

  在清江村岩脚寨组,眼前一处开阔水域便是乌江流经的开州湖。湖面碧波荡漾,房屋临水而建,村民靠水而生。

  “以前从清江村前往开阳的高寨、毛云、龙岗等‘邻居村寨’,得弯弯绕绕开车3小时。河道通航了,坐船只要30分钟。”余支亮说,对于邻江乡镇来讲,航道是生命之源,产业的发展、村民的安居都靠它。

  对于航道再兴的美好愿景,村民并没有具体概念,但是村寨的变化和发展却被他们收入眼底。“清江村是一个传统农业村,村民世代靠种水稻玉米、拉网捕鱼营生,日子淳朴,却也贫穷。”余支亮说,启动航道建设后,原先江上的捕鱼网箱被陆续清理,沿江的不规范餐馆也重新规划。近年来乡镇产业升级,70%的村民年收入能达到7000元,一切都在悄然为港区的腾飞准备着。

  顺着余支亮手指的方向,百米开外可见一片高低有致的砖红色乡村房屋,这是新农村建设成果之一。在建的休闲小广场就在岸边,砖石砌成的道岩勾勒出造型,别致的凉亭墙面书写着清水江村的历史、发展和现状。

  从广场往湖区走的是水路,记者一行乘着小船徜徉在清澈的湖上,峡谷幽绿、山川险要尽收眼底。不远处的吊水岩瀑布从百米高处落下,雄奇壮观,美不胜收,堪称贵州“小三峡”。

  清水村周边还有白岩大洞、马路河栈道、地戏、花灯戏等旅游资源,这里的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早已是开阳县东部地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依托“三变”新引擎 奏响“生态富民曲”

  渔业“转产上岸”、休闲观光项目全面升级、生态农业发展突飞猛进,依托航道、港口、美丽村寨建设的推进,江边人的生活方式在发生改变。“让城里人伴着青山绿水,享受田园风情,重温‘美丽乡愁’,正是清水江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努力方向。”余支亮说。

  “这里是喀斯特世界的乐园,是鱼的世界,鸟的天堂……”近日,在优酷上,一条开州湖旅游宣传片获得近万次点击播放。余支亮告诉记者,水上面积37平方公里的开州湖,就是目前花梨镇配套发展旅游产业的重点项目。

  以“盘活一湾水(开州湖),闪耀一颗星(开阳港)”为发展定位,花梨镇按照“一核、一轴、一带、多心”的产业布局,依托开州湖水域和354国道的优势,发展农旅、茶旅一体化的全域旅游发展模式。

  按照花梨镇“地中见蔬、路边见花、山上见果、水上见乐”的规划,沿着开州湖边发展的“第一梯队”,就是观光农业和水上旅游业。“三月来赏花,四月摘樱桃,五六月来尝大红桃,七八月稻谷笑弯腰,九月柑桔喜迎客,十月品尝甘甜柚,冬月腊月来过暖冬”,独特的景观构想不仅是发展旅游的关键,更是带动农民通过产业转型增收致富的重点。“第二梯队”来自基础设施和农旅文化一体化,花梨镇深谙,没有通达的交通和吸引人的乡土文化,旅游业难成气候。“第三梯队”则是利用当地的茶叶品牌,打造精品茶园,形成以茶为媒,休闲旅游、健康养生相生发展的好布局。

  伴随着航道、村寨的建设发展,花梨镇找到了新的经济增长点。今年6月,贵州花梨源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成立,成为当地一家致力于农业生产、农产品加工及销售、乡村生态旅游、农业机械服务和农业技术培训的企业。当地八个村(居)分别以资金、资源、设备入股,引进民营资本形成合力,开启了花梨镇“三变”改革新引擎。

  • 上一篇:贵阳市600余律师 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
  • 下一篇:推动党的十九大精神入脑入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