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老人被烫伤入院
一位市民被烫出了水疱
随着气温降低,各种“取暖神器”也随之登场。但由于使用不慎,不少市民出现了被低温烫伤的情况。据统计,入冬以来,仅贵钢医院就已接收了30余例被低温烫伤的患者,其中10名严重患者住院治疗。医生建议,低温烫伤在冬季高发,市民应慎用热水袋等取暖器具,别让“取暖神器”成“烫人神器”。
11月28日,记者在贵钢医院(贵阳烧伤医院)的烧烫伤专科门诊,见到了前来就诊的市民叶女士。
叶女士说,由于这两天气温下降,她每次出门前都会在腹部贴几片“暖宝宝”来御寒。不料贴了一天后,她感觉贴有“暖宝宝”的部位伴有痒和痛的感觉。回到家中,她揭下“暖宝宝”查看发现,肚子上出现了红肿,甚至还被烫出了水疱。
经医生检查,叶女士属于深二度的低温烫伤,已经损伤到真皮层,不仅会留疤,处理不当,还会引发感染。目前,叶女士已经住院接受治疗。
不仅是叶女士,入冬以来,伴随着气温的降低,各种“取暖神器”也随之登场,不少市民在使用时,稍有不慎即造成“低温烫伤”。
据贵钢医院(贵阳烧伤医院)统计,今年入冬以来,几乎每隔一两天便有“低温烫伤”的患者前来就诊,患者主要集中在中青年女性和老年患者。截至目前,该院已经接收了30余名“低温烫伤”患者,轻者要在门诊换药数日,重者更是住院进行手术治疗。
贵钢医院(贵阳烧伤医院)烧伤整形科副主任医师张险峰表示,低温烫伤在冬季高发,约占冬季烫伤的三分之一,市民若不慎遭遇“低温烫伤”,第一时间应用凉水冲、冷敷,时间通常为30分钟至数小时,水温不宜过凉,常温(室温)即可。冷疗过程中,要注意保护水疱皮,避免疱皮撕脱造成创面裸露、加深感染。此外,不要自行涂抹药膏,使用偏方、秘方,以免造成严重后果,应及时前往正规专科医院接受治疗。 (本报记者张鹏)
延伸阅读——
何为“低温烫伤”
张险峰表示,所谓低温烫伤,是指机体长时间接触温度不太高的热源,致使热量蓄积而导致接触部位的皮肤、皮下组织烧伤。一般认为,70℃热源持续接触皮肤1分钟后,可致表皮全层损害,44℃热源持续接触6小时,可引起皮肤基底细胞不可逆损伤。低温烫伤的温度一般在44℃~51℃,皮肤损伤程度与温度、接触时间成正相关。
张医生表示,冬季人在户外对于温度的感知会变得迟钝,热量在皮肤累积后,低温烫伤的几率会更大。如热水袋、暖宝宝、电热毯、理疗仪等热源,刚摸上去不会觉得烫,只会感觉暖和。但长时间接触,就会对皮肤和皮下组织造成伤害。尤其是糖尿病和血液循环障碍者、皮肤热敏感性低者以及老年人等,不适合使用此类产品,孕妇、婴幼儿也不宜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