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家住白云区白沙关社区龚北51栋的姚祖兰一家来说,要不是社区打造“大数据+大健康”块数据老年服务模式,为包括姚祖兰在内的辖区特殊老年群体提供智慧医疗智能监测手环,这个年有可能就过不好了。
今年85岁的姚祖兰与瘫痪在床的老伴住在一起,儿女在外地,平时就老两口相互照应,由于年纪大、患病,被社区列为精准服务对象。
去年下半年,依托白云区打造的“大数据+大健康”应用示范工程,白沙关社区成为智慧医疗可穿戴设备慢性病服务试点,向区卫计局争取到十余套医疗可穿戴设备。其中,智能血压监测手环可配对手机APP使用,患有高血压、心血管疾病等相关慢性病的老人在佩戴智能手环后,每天的血压监测数据会早中晚三次发送到配对手机的APP上,数据异常会自动报警,姚祖兰家就是这项服务的试点对象之一。
“多亏了这个智能手环,让我们及时发现了父亲的身体问题,也多亏了社区、居委会及时帮忙,送父亲就医。”姚祖兰的儿子姚方全(化名)说。原来,上月初,姚方全的手机收到监测数据异常报警,父亲的血压数据很不稳定,于是赶紧联系居委会网格员。之后,社区、居委会加大了看望姚祖兰的频率,并在老人感觉身体不适的情况下将其送到医院,社区向医院做出24小时监护陪同承诺,为姚祖兰办理了入院手续。
医院照看陪伴、帮忙垫付费用、照顾其老伴……从入院到出院,社区、居委会全程负责,让从外地赶回来的姚方全感谢连连。
据白沙关社区服务中心主任李宇介绍,针对辖区老年人占比多达17.24%的实际,社区从去年起就积极推进智慧社区建设,在“大数据+大健康”方面,以“医、管、健、养”为核心,整合社区健康养老、健康医疗、健康医护等资源,依托“数治白云”社区分平台,建立居民健康档案数据库,目前已收集居民健康档案信息8000余条,为块数据老年服务奠定数据基础,针对性地为辖区居民提供普惠服务、平台服务、精准服务。
白沙关社区是白云区搭建“数治白云”治理新平台,推进“大数据+大健康”应用示范工程建设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白云区全力推进“大数据+大健康”工作,不断推进全区各级医疗机构信息化建设,铺设卫生计生信息专网、搭建人口健康信息平台、建设数字化预防接种门诊、搭建双全慢病管理平台,汇集整合各级诊疗数据,推进“区域人口健康信息云平台、乡镇卫生院远程医疗全覆盖、全省统一预约挂号平台、全省医药监管平台、规范化数字预防接种门诊”五个全面建成工作,不仅利用信息化手段规范了医院,开设绿色通道、实行先看病后付费等模式,避免了病人拿着单子到处跑、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也通过医疗资源下沉、推广区域远程诊疗、试点医疗可穿戴设备、实行家庭医生上门签约服务等,实现对辖区老年人、慢性病病人的全面筛查和监管服务,让辖区老年人在家门口甚至家里就能看病。白云区卫计局还与贵州广电合作搭建大数据大健康平台,在广电“万家医视”板块推出医生云端看病新形式,打通乡村医疗“最后一公里”,将优质医疗服务下沉到村居,实现医疗精准扶贫。
如今,白云区老百姓的医疗健康有了数据基础,依托“数治白云”指挥平台搭建的白云健康数据库,已为18.9万余居民建立电子健康档案。同时,白云区还汇集全区各级各类医疗机构63万就诊人次的2300万条诊疗数据,利用大数据手段建立新型医疗服务秩序,变“百姓跑腿”为“数据跑路”,生病了不仅可以选择去医院就诊,也可以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发起远程会诊,在家门口的社区智慧健康体验馆,不仅可以远程问诊、智能仪器体验、专家义诊,还能享受家庭医师上门服务。
“大数据+大健康”融合发展,最直接的目的就是让老百姓受益,让居民小病不出社区、常见病不出区就能得到有效诊疗。以大数据为引领,白云区正全力推进“大数据+大健康”建设,为老百姓的健康护航。
记者 梁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