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民采摘羊肚菌。 韩德贵 摄
这几日,看着大棚里的一棵棵羊肚菌穿破土层,长势喜人,乌当区新堡乡长坡村村主任陈学伦喜出望外,一颗悬着的心终于落了下来。
长坡村位于新堡乡东南部,有172户村民,是乌当区6个低收入困难村之一。虽然有着良好的生态环境,但由于产业结构单一,长坡村一直发展不起来,年轻的村民外出打工,留在村里的就种水稻、种包谷,没有发展思路、人心不齐,都成为阻滞长坡村发展的因素。
“以前,祖祖辈辈都是以传统产业为主,大家都是种水稻、种包谷,靠天吃饭,富不起来,收入主要靠外来打工,大家都很着急。”陈学伦说,“尤其是,近些年附近的村子乡村旅游、农业产业都搞得风生水起,我们看着很眼馋,却一直苦于没有好的发展机会。”
事情在去年迎来了转机。
在这一年,长坡村以创新党建为引领,借助“长坡、马头、王岗”组建联村党委抱团发展的大好机遇,凝聚人心,进一步理清发展思路。长坡村结合村情,充分发挥区位生态资源优势,把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与扶贫攻坚、农村“三变”改革有机结合,创新工作思路,探索“联村党委支部 合作社 农户”模式。
在新发展思路的引领下,去年5月,长坡村邀请贵州科学院羊肚菌栽培专家对村里的土地土壤、水源、浇灌条件、气候、海拔等进行考察、调研,并选择种植示范点。
就这样,长坡村瓮门组的30亩稻田变身羊肚菌试验示范栽培基地。
“羊肚菌栽培项目由村党支部和村委会牵头实施,村民以土地入股村里的合作社,其中由低收入困难户占股20%、村集体占股60%、合作社占股20%。种植基地还吸纳村民就业,用工需求最多的时候每天需要30多人。”长坡村支书明文祥说,“我们还与贵州绿鑫源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合作签署了羊肚菌菌种销售合同,为羊肚菌提供优质菌种、种植技术,并为羊肚菌的种植提供全方位指导。”
“羊肚菌不仅味道鲜美,更是一种珍贵的食用菌和药用菌,市场价格高,但是受到气候、土壤、培育方式等因素的影响,培育难度很大。”明文祥说。
一边是致富的希望,一边是失败的风险。刚刚栽种后,明文祥和陈学伦就像守孩子一样守在羊肚菌基地,每天没事就去盯着,直到菌子从地里长出来,他们心里才真正踏实。
“羊肚菌每斤可卖到80至120元。这几天才刚刚出菇,每天就有数百斤的产量,每天都有收购商来这里。”明文祥说。目前,长坡村村民已入股土地30亩,涉及农户22户,其中低收入困难户6户,预计今年可实现产值90余万元。
现在,长坡村村民们都知道,村里的地里长出了“宝贝”,大家的积极性都很高。今年,长坡村将进一步扩大羊肚菌栽培规模,预计扩大规模100亩,并计划与水稻种植衔接,在水稻收割后栽培羊肚菌,使土地价值得到最大化利用。
“我们还计划购买烘干设备,烘干后的羊肚菌每斤可卖到1500元,可以储存得更久,也可以销售得更远。”明文祥心里的计划越想越细。
如今,长坡村的发展路也越走越宽。“接下来,我们将辐射、带动农户积极参与羊肚菌栽培促进增收,发展集种、养、观赏、品尝、销售为一体的休闲特色农产品基地。”明文祥说,“同时,我们目前正在打造鱼塘,将发展生态休闲旅游,带动更多的村民增收致富,相信不久后我们就可以摘掉‘困难村’的帽子。”
记者 樊荣